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成為(wei) 新西藏的起點。70年來,雪域高原西藏走過了不平凡的曆程,發展與(yu) 生態保護齊頭並進、不斷提升。提到雪域高原,青稞麥田、格桑花、藏羚羊、巍峨的雪山、清澈的雅魯藏布江和高原湖泊……所有這一切,每一幀都像屏保。
西藏的經濟發展和工業(ye) 建設起步於(yu) 20世紀50年代末,先後建立了電力、采礦、毛紡、食品、印刷、建材、機械加工等10多個(ge) 行業(ye) ,但是西藏的工業(ye) 避免了大規模汙染,側(ce) 重於(yu) 傳(chuan) 統的民族手工業(ye) 。在現有的30多個(ge) 民族手工業(ye) 行業(ye) 中,地毯、氆氌、民族服飾、民族家具、金銀首飾等成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更重要的是,西藏的發展在戰略設計上以生態保護為(wei) 前提和原則。僅(jin) 在“十三五”(2016年到2020年發展國民經濟規劃)期間,西藏的七大產(chan) 業(ye) 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yi) 元,不僅(jin) 體(ti) 現了發展效益,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效益也愈加凸顯。
在雪域高原,有8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這些流域既為(wei) 人們(men) 生活提供了自然資源,也是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此,國家投入了300億(yi) 元打造西藏“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集中連片的造林綠化工程,也是繼青藏鐵路工程後,西藏投資規模最大的工程。這個(ge) 建設期為(wei) 2014年至2030年的工程覆蓋西藏7地(市)、44個(ge) 縣。現在,經過多年的根植,31萬(wan) 畝(mu) 的綠植已覆蓋西藏的大江大河沿線,而且有70多萬(wan) 名生態護林員精心嗬護。在綠植成蔭的嗬護下,西藏主要的居住區空氣含氧量明顯提高,風沙也得到了有效遏製。
長遠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戰略不隻是體(ti) 現在對雪域高原的“兩(liang) 江四河”進行生態維護和建設,從(cong) 2016年到2020年,西藏也全麵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更打造了整個(ge) 西藏的全麵生態安全,創造了人與(yu) 自然的最大和諧。
雪域高原實行了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將全區約50%的國土麵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現在,一些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明顯恢複。藏羚羊數量由8萬(wan) 隻增加到20多萬(wan) 隻,西藏野犛牛數量達4萬(wan) 多頭,比2003年增加了約2.5萬(wan) 頭;藏野驢由5萬(wan) 頭增加到約9萬(wan) 頭,黑頸鶴數量也從(cong) 20世紀不足2000隻發展到近萬(wan) 隻。而且,雪域高原還新發現珍稀野生動物5種,過去認為(wei) 已經滅絕的西藏馬鹿已有1萬(wan) 隻,棕熊、狼、沙狐等野生動物數量也有明顯增加。其他物種,如雪豹,還有藏紅花、雪蓮等,都在與(yu) 人類共存,組成了雪域高原極為(wei) 可貴的生物多樣性。
但由於(yu) 雪域高原自然環境的嚴(yan) 酷和生態的脆弱性,維持和保護雪域高原的生態良性猶如逆水行舟。在保護藏羚羊這種雪域高原生態標誌性動物時,不僅(jin) 要考慮物種的瀕危性,還要兼顧物種的珍貴性。
目前,由於(yu) 實施了保障藏羚羊的適宜生境條件,並采取嚴(yan) 厲打擊違法盜獵措施,盡管作為(wei) 草食動物的藏羚羊繁殖能力和數量恢複很快,但由於(yu) 其具有固定遷徙路線等習(xi) 性,一旦其適宜棲息地遭到破壞,必將嚴(yan) 重威脅藏羚羊等生物種群的安全。如此,就有必要使用更科學的手段,以符合藏羚羊生長和繁衍規律的方式來保護它們(men)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利用北鬥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太陽能無人機航測技術、高清智能球形攝像機、遠紅外相機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對不隻是對西藏,而且包括對青海可可西裏、青海三江源等地進行聯合科考,進行藏羚羊種群、產(chan) 仔地、棲息地及遷徙機製等研究。
同時,雪域高原的其他生物多樣性也同樣得到保護。迄今,“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與(yu) 分子進化教育部創新團隊”在西藏共采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wan) 顆種子,填補了種質資源庫中缺乏西藏種子的空白,也豐(feng) 富了可持續發展的基因寶庫。而且西藏建成的第一個(ge) 種質資源庫已初具規模,已庫存西藏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標本388個(ge) ,種質資源3877份。
雪域高原,最美的是人與(yu) 自然的和諧,要讓這種最美永遠保持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