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這就是“兩(liang) 路”精神。
70多年前,在和平解放西藏的進程中,11萬(wan) 築路軍(jun) 民“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在崇山峻嶺間修通川藏、青藏公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積澱出催人奮進的“兩(liang) 路”精神。
築路人的豪情壯誌、養(yang) 路人的犧牲奉獻,在高原上鑄就永不褪色的豐(feng) 碑,激勵鼓舞著一代代人奮發向上、砥礪前行。
兩(liang) 條“天路”,一段曆史
蜀道之難,難於(yu) 上青天。進藏之路,更比蜀道難。
和平解放前,除了騾馬、犛牛踏出來的古道,西藏沒有一條現代公路。1950年,公路從(cong) 成都隻通車到雅安。這不僅(jin) 使西藏長期處於(yu) 封閉狀態,嚴(yan) 重遲滯了西藏發展,也給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帶來了困難。
針對進軍(jun) 西藏麵臨(lin) 的交通難題,毛澤東(dong) 主席號召進藏部隊“一麵進軍(jun) 、一麵修路”,決(jue) 定修築康藏(川藏)、青藏公路。
這是一場與(yu) 自然的鬥爭(zheng) ,這是一場與(yu) 高原的較量,這是一場精神的洗禮。
築路軍(jun) 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踏冰雪、鬥嚴(yan) 寒,克服缺氧、高原反應等困難,靠著鐵錘、鋼釺、鐵鎬、鐵鍬等簡陋的工具,劈開懸崖絕壁,征服重重天險。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曆史,卻留下了3000多人犧牲的悲壯凱歌。
倒下的是英雄,鋪就的是道路,鑄就的是豐(feng) 碑。
如今,川藏線、青藏線上,依然流傳(chuan) 著築路英烈的故事:1951年12月10日,雀兒(er) 山工地,年僅(jin) 25歲的張福林被一塊巨石砸中,倒在血泊中;青藏公路建設的指揮者慕生忠,在鐵鍬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當時說:“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裏,就把我埋在哪裏,頭衝(chong) 著拉薩的方向。”
“修築川藏、青藏公路之過程,正是‘兩(liang) 路’精神形成之始。”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黨(dang) 校教授萬(wan) 金鵬說。
幸福金橋,引領巨變
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改變了西藏長期封閉的狀態,成為(wei) 西藏繁榮發展的團結線、幸福路,藏族人民歌頌它們(men) 是“幸福的金橋”“吉祥的彩虹”。
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樸說,兩(liang) 路通車是在黨(dang) 的領導下新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從(cong) 此,全國各地支援西藏建設的物資和人民生活所需用品源源不斷地運上雪域高原,增進了西藏和祖國各地的聯係,拉開了西藏現代交通事業(ye) 發展的序幕,也引領西藏發展建設走上“快車道”。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青藏鐵路、拉日拉林鐵路先後通車,以拉薩為(wei) 中心的高等級公路網日漸完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投入運營,全區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11.88萬(wan) 公裏……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在雪域高原逐步形成。
築路難,養(yang) 路更不易。
兩(liang) 路修通後,一代代道班工人接力駐守雲(yun) 端,用青春守護天路,“兩(liang) 路”精神越築越高。
46歲的紮西次仁就職於(yu) 西藏自治區公路局,一家三代都在青藏公路上養(yang) 路。“路是國家的經濟大動脈,一天都斷不得。把養(yang) 路工作多做好一分,過往的司機安全就會(hui) 多一分保障。”他說,“和修路英雄相比,和老一輩養(yang) 路人相比,我們(men) 吃的苦算不上什麽(me) 。”
偉(wei) 大事業(ye) 鑄就偉(wei) 大精神。在建設和養(yang) 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的“兩(liang) 路”精神,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精神寶庫中的又一璀璨明珠。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liang) 路”精神,養(yang) 好兩(liang) 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wei) 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兩(liang) 路”精神,永放光芒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dang) 委書(shu) 記達娃歐珠說:“現在西藏交通建設的施工機械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但‘兩(liang) 路’精神並未因時代變遷而過時。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兩(liang) 路’精神都是西藏各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
如今,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奮戰高原,推動西藏交通事業(ye) 快速發展,不斷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注入新時代內(nei) 涵。
李偉(wei) ,中鐵九局工程師。2015年底,時年33歲的他,踏上高原,成為(wei) 川藏鐵路拉林段建設大軍(jun) 中的一員。今年6月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後,李偉(wei) 又轉戰川藏鐵路雅林段,繼續穿山越嶺。
他說:“川藏鐵路建設跨越橫斷山脈,難度舉(ju) 世罕見,尤其需要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兩(liang) 路’精神。”
“西藏已經開啟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的新征程,‘兩(liang) 路’精神也將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萬(wan) 金鵬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