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種樹就是種希望”

發布時間: 2021-08-23 09:42:00 來源: 人民日報

  “從(cong) 前這裏光禿禿的,現在樹綠綠的。”站在高處,指著遠處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成蔭的綠樹,邊久高興(xing) 地說。

  西藏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地區是高原高寒風沙類型區,曾經土地沙化嚴(yan) 重。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紮囊縣人,邊久的印象裏,過去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沙丘裸露,大風一來,黃沙漫天。

  上世紀80年代起,山南市開始在雅魯藏布江沿岸建設防護林,40餘(yu) 年來累計造林4500多萬(wan) 株。1984年,26歲的邊久買(mai) 了一輛車跑運輸,剛開始就是幫紮囊縣林業(ye) 部門搬運樹苗。

  幾年後,看著曾經光禿禿的山頭變得綠意盎然,邊久有了種樹的想法。向林業(ye) 人員學習(xi) 育苗技術後,他開始種植樹木。因為(wei) 技術好,他種的樹成活率頗高。

  2004年,邊久在當地政府資助下建立起個(ge) 體(ti) 苗圃基地。2006年,他承擔起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鎮、阿紮鄉(xiang) 等兩(liang) 鎮三鄉(xiang) 6萬(wan) 餘(yu) 畝(mu) 治沙工作,采用礫石壓沙、草方格等辦法,有效減少了風沙肆虐。

  工程造林、園林綠化、防沙治沙……各種和綠化有關(guan) 的項目,邊久都積極參加。“如今種樹效益好,幹活還要搶嘞。”目前,邊久的苗圃基地年產(chan) 值四五百萬(wan) 元,有70多名員工。

  在山南市桑日縣絨鄉(xiang) 程巴村,一座占地千餘(yu) 畝(mu) 的蘋果園裏,當地村民正在忙碌。“村裏的苗圃基地育苗,樹苗拿去造林,果樹能夠結果,果園還是景點。”村民巴桑達瓦說,“種樹就是種希望。”

  除了個(ge) 人,很多企業(ye) 也參與(yu) 綠化造林。由西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等3家單位共同出資建設的藏草萬(wan) 畝(mu) 植物種苗繁育基地,2017年3月落戶紮囊縣,總投資3億(yi) 元,集科研馴化鄉(xiang) 土植物、生態修複等為(wei) 一體(ti) 。

  基地暖棚裏,仁慶羅布細致地修剪著枝丫。從(cong) 農(nong) 民到工人,仁慶羅布經曆了艱難的學習(xi) 過程,但他覺得值,“幹活有工資,土地流轉有分紅,收入像暖棚裏的樹一樣,噌噌地漲。”

  根據規劃,山南市在雅魯藏布江北岸沙地區域實施了萬(wan) 畝(mu) 苗圃基地、千畝(mu) 經果林等一批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初步形成生態種植、生態旅遊等多元生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江北萬(wan) 畝(mu) 林果經濟帶。

  如今,在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貢嘎縣到桑日縣之間,形成了長160公裏、寬1.8公裏、麵積約45萬(wan) 畝(mu) 的防護林帶,有了這條“綠色長廊”,沿線每年的沙塵天數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的60餘(yu) 天降至目前的不到10天。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