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昌都市生態建設:同心共築“綠色堡壘”

發布時間:2021-08-25 09:03: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風清氣爽、氣候適宜是人們(men) 對藏東(dong) 明珠——昌都夏日的印象。

  今年西藏昌都市“六·五”世界環境日新聞發布會(hui) 上發布:2020年昌都市群眾(zhong) 在空氣、水、噪聲、垃圾、土壤質量、宣傳(chuan) 教育方麵滿意率分別為(wei) 95.98%、95.55%、95.28%、98.75%、98.35%、97.22%,城市環保公眾(zhong) 滿意率達96.86%。“生態昌都”建設不斷深化,獲得昌都不少市民的讚許。

  和平解放70年來,昌都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綠水青山”。一直以來,昌都市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外工作的白瑪時隔6年重新回到昌都,不禁眼前一亮,街道不僅(jin) 變得幹淨寬敞還多了許多綠植的點綴,從(cong) 前光禿禿的田地搖身一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大林卡”,白瑪欣喜若狂。

  一組數據印證了白瑪的直觀感受。2017年及2019年昌都市合計實施退耕還草工程麵積34684.04畝(mu)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麵積共計24.51萬(wan) 畝(mu) ,占全區總麵積的48%,受益戶數達4.1萬(wan) 餘(yu) 戶,受益人數達26萬(wan) 餘(yu) 人;目前,全市森林麵積382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34.78%,活力木蓄積量2.62億(yi) 立方米;目前濕地10.5萬(wan) 公頃,濕地保護麵積達1.6116萬(wan) 公頃;共建立各類保護區、公園30個(ge) ,總麵積達74.3294萬(wan) 公頃,占全市國土麵積6.84%;全市共招收林業(ye) 管護員136320人;建成林業(ye)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111個(ge) ,專(zhuan) 業(ye) 管護員580名。

  一道道綠色屏障鎖住了風沙肆虐的腳步,給藏東(dong) 大地染上新綠、讓荒山披上綠裝,為(wei) 河湖鎖住綠色,打造出了一個(ge) 以綠色為(wei) 底色的美麗(li) 城市。

  驅車走過國道317、318線,沿路可以看見不少幹淨整潔的公共廁所,大車司機向巴占堆感慨於(yu) 城市的迅猛發展,他說:“從(cong) 前往返成都昌都兩(liang) 地,很少有像樣的廁所,現在的廁所占比不僅(jin) 多,裏麵還很幹淨,有效解決(jue) 了外出上廁所不方便的問題。”

  2020年,全市完成衛生戶廁改造15030戶,累計完成戶廁改造39080戶,農(nong) 牧區衛生戶廁普及率達34.06%。2021年,計劃實施農(nong) 村戶廁改革1.45萬(wan) 戶。

  在生態建設的征程上,昌都市以穩健的步伐,在這片“三江並流”的土地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探索與(yu) 實踐的步伐。在這裏,可以遙看藍天白雲(yun) ,可以漫步廣場街頭,可以走進綠水青山,感受城市變化、記錄城市夜景。取代從(cong) 前的,是看得見的發展以及人們(men) 心中不斷提升的幸福感與(yu) 獲得感。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今,昌都的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成果漸顯。未來,昌都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發展之路,使鄉(xiang) 村更美麗(li) ,讓城市“呼吸”更自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