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65載堅守,“電”亮雪域高原

發布時間: 2021-08-27 09:1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65載堅守,“電”亮雪域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風電項目山南措美哲古風電場。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供圖

  無數能源建設者接續奮戰,讓雪域高原被“電”亮。這其中,離不開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65年的堅守。

  初心不變,填補西藏水力資源普查空白

  新中國成立伊始,西藏河流由於(yu) 地形險阻、人跡罕至,屬於(yu) 無資料的“空白區”。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建院後對西南河流開展水力資源普查。1956年,5支普查隊活躍在西南大中型流域。其中一支奔赴川藏邊界的金沙江及西藏昌都測量,開展地質、水文、社會(hui) 經濟調查,拉開了服務、建設、援助西藏的大幕。

  在世界屋脊上摸清家底並非易事。道路狀況極差,滑坡、崩塌、雪崩、泥石流等災害隨時都會(hui) 發生,還需克服高寒缺氧。“乘羊皮筏子渡江遭遇險灘,一名戰友被激流卷走不幸犧牲。”類似這樣驚心動魄的記錄,在隊員的調查本中偶有發現。

  但這並未阻止隊員的腳步。他們(men) 多次進藏,對昌都鄂穆楚河、再興(xing) 溝、金河和瀾滄江等河流進行實地查勘,帶回寶貴資料。3年後,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對昌都電站開展勘測設計。

  至1979年,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整理分析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堆龍曲、沃卡河等河流勘查規劃資料,羊卓雍湖及直孔等電站勘測設計資料,最終完成西藏水力資源普查成果。這些珍貴成果,於(yu) 198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也為(wei) 西藏水力資源全麵、科學開發,立下功勞。

  2006年,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對“大拐彎”水力資源進行全麵考察。30多人組成的考察隊伍,兵分兩(liang) 路深入無人區,為(wei) 西藏接續能源基地建設描繪藍圖。

  科學設計,推動7市區主力電源點建設

  65年間,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建設者踏遍西藏七市區山山水水,讓水電明珠閃耀江河,照亮雪域。

  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於(yu) 1973年開始對拉薩地區開展規劃選點工作。1974年提出了開發羊湖電站的建議,這是當時西藏最大的水電工程。

  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經過20多年探索,世界海拔最高、中國水頭最高、隧洞最長、自動化水平最先進的羊湖抽水蓄能電站於(yu) 1998年投產(chan) ,極大緩解了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電力緊缺。

  1995年,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承擔了昌都金河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勘測設計工作,按時提交設計報告。金河水電站2000年破土動工,2004年建成投產(chan) ,結束了昌都電網嚴(yan) 重缺電和沒有骨幹電源支撐的曆史。

  為(wei) 減少對魚類生存繁殖的影響,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在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幹流的藏木水電站設計出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規模最大、長度最長、過魚效果最好的過魚設施,並建設了魚類增殖站,成就了工程建設與(yu) 資源保護同步推進的高原樣本。


獅泉河水電站結束了阿裏首府獅泉河無常規電源的曆史。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供圖

  不懈堅守,提升西藏能源覆蓋供給能力

  在西藏,高寒農(nong) 牧區、邊遠地區用電是薄弱環節。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力爭(zheng) 讓邊遠地區用上潔淨、充足的電。

  1992年,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在阿裏地區開展獅泉河水電規劃選點工作。獅泉河海拔4350米,空氣稀薄、溫差大。

  在獅泉河建設的十多年裏,大家創造了在生命禁區建成高原明珠的奇跡。2007年電站投產(chan) ,阿裏首府獅泉河無常規電源、靠柴油機發電間歇供電已成曆史。

  西藏墨脫曾依靠小型柴油發電機滿足生產(chan) 生活用電。2013年底,墨脫縣最大的水電站——亞(ya) 讓電站開工建設。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加大對項目資金、人力、技術與(yu) 管理的傾(qing) 斜力度,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nei) ,讓墨脫徹底擺脫“電力孤島”。

  電源的建設也帶動西藏電網的日益發展壯大,藏中電網等電力天路建設,使得青藏高原清潔電能源源不斷送往遠方;海拔5373米的普馬江塘鄉(xiang) ,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的輸變電工程結束了這個(ge) “世界海拔最高鄉(xiang) ”無電曆史;普芒康縣鹽井110千伏輸變電EPC工程,實現了深度貧困地區民眾(zhong) 由“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一張張光明的網、幸福的網已在雪域高原悄然織密。

  此外,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還不斷向新的領域進發。山南措美哲古風電場,為(wei) 4500至5500米海拔高度區域的大規模風電開發提供研究成果和工程借鑒,填補超高海拔風電開發領域的空白。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