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納木錯北岸牧民土桑的牧羊生活

發布時間: 2021-08-30 09:0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藏納木錯北岸牧民土桑的牧羊生活
圖為(wei) 8月26日深夜,西藏班戈縣土桑、阿迪等三位牧民在納木錯湖邊放牧點板房內(nei) 避雨。江飛波 攝

  37歲的土桑是西藏那曲班戈縣青龍鄉(xiang) 嘎雄村的牧民,8月,他和同村另兩(liang) 位牧民負責照看村裏的羊群,在美麗(li) 的納木錯北岸湖邊放牧。

  “我們(men) 一般早上吃糌粑,把羊群趕到附近的草場後簡單吃些餅子當午飯,晚上回到湖邊把羊圈好,再煮些羊肉餃子。”近日,土桑對中新網記者介紹自己的牧羊生活。

  記者看到他們(men) 時,天色已暗,三人正將羊群趕到羊圈裏。羊圈就在湖邊,村裏在此修了一座簡易板房、搭了一頂帳篷,牧民們(men) 用以遮風避雨。


圖為(wei) 8月26日晚,納木錯北岸湖邊的星空。 江飛波 攝

  天黑後,銀河橫亙(gen) 天際。“你運氣好,今天可以看到星星,前幾天都是陰天。”土桑一邊對記者說,一邊在屋裏的藏式爐子裏點火,準備做酥油茶和晚飯。

  土桑是三人中唯一能使用普通話交流的牧民,他介紹,村裏近年成立了合作社,各家各戶的犛牛、羊和牧場都算作股份加入合作社,年底進行分紅、分酥油等。

  “我有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一個(ge) 在拉薩讀小學,一個(ge) 在班戈縣讀中學。”圍著火爐,土桑說,家裏一年純收入約有三、四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自己擁有B2駕駛證,不放牧時可以開車跑運輸。


8月27日清晨,土桑呼喊隔壁帳篷的牧民起床,遠處為(wei) 朝陽照耀在念青唐古拉雪山上。江飛波 攝

  夜裏,納木錯風雲(yun) 突變,沒一會(hui) 兒(er) 便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三人匆匆吃過晚飯,便打著手電筒去看羊群。“怕羊群受驚衝(chong) 破圍欄,夜裏跑散了就麻煩了。”三人將羊圈檢查一遍,才回到板房裏避雨。

  放牧點沒有通電,手機的網絡信號也不穩定,照明和手機充電均依靠幾塊太陽能電池板白天蓄電,晚上使用。深夜,依靠時有時無的信號,三位牧民不時和家人、朋友們(men) 聊著語音。

  雨下了一會(hui) 兒(er) ,位置較低的一個(ge) 羊圈中有些積水,一位牧民不放心,便抱著被褥前往旁邊的帳篷過夜。


土桑的早飯為(wei) 糌粑。 江飛波 攝

  第二天清晨7時許,納木錯的東(dong) 邊已經顯出了魚肚白,天色越來越亮,朝霞映紅了湖麵,對岸的念青唐古拉雪山清晰可見。三人起床先查看羊圈,隨後生火、煮茶、和糌粑。

  吃過糌粑後,三人各自將負責的羊群驅趕出羊圈,朝著不同的方向放牧。土桑背著一個(ge) 背包,裏麵裝有餅子、茶水、一個(ge) 蘋果和一把雨傘(san) ,腰上別著藏式牧鞭“吾爾朵”和一個(ge) 裝著犛牛絨毛的袋子。

  走出羊圈後,土桑趕著700多隻羊往山坡上去,他一邊走著一邊將犛牛毛撚成細線。“湖邊風景好,待會(hui) 兒(er) 羊群就到山上去了,在那裏可以俯瞰納木錯,也可以看見聖象天門。”土桑說,放牧的生活簡單、充實。


西藏班戈縣青龍鄉(xiang) 嘎雄村的放牧點位於(yu) 納木錯北岸湖邊。 江飛波 攝

  班戈縣青龍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尼瑪占堆說,當地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氣候惡劣加上草場資源有限,此前貧困一直困擾著當地牧民。

  班戈縣官方介紹,近年,該縣陸續成立村級牧業(ye) 合作社,整合優(you) 化牧民、牲畜、草場等資源,讓牧民們(men) 抱團發展。得益於(yu) 村級合作社的陸續成立、運行,2014年,班戈縣馬前鄉(xiang) 嘎窮村成為(wei) 全縣首個(ge) 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wan) 元的“萬(wan) 元村”。2019年2月,全縣實現脫貧摘帽。

  尼瑪占堆說,青龍鄉(xiang) 於(yu) 2017年成立村級牧業(ye) 合作社。“以土桑為(wei) 例,一個(ge) 人可以照看700多隻羊,這樣的方式解放了不少勞動力,不用全村人都綁在牛群和羊群身上。”他說,除了牧業(ye) ,青龍鄉(xiang) 還擁有納木錯聖象天門景區,是當地增收的特色產(chan) 業(ye) 。


8月27日,土桑一邊放牧一邊撚犛牛毛線。 江飛波 攝

  他介紹,2020年,聖象天門景區接待遊客超過10萬(wan) 人次,門票收入分紅和民宿收入分紅總金額達370餘(yu) 萬(wan) 元。“2020年,青龍鄉(xiang) 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3萬(wan) 元,我們(men) 計劃在做好牧業(ye) 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旅遊服務、交通運輸等第三產(chan) 業(ye) ,為(wei) 牧民們(men) 增收致富。”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