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西藏民生事業發展:獲得感成色更足
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7%,小學淨入學率達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106.99%、90.2%、56.14%,縣域義(yi) 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5.03%。
西藏自治區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2019年的71.1歲。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區就能治療,包蟲病、大骨節病、先天性心髒病、白內(nei) 障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2020年,西藏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居全國第一。
……
一組組數據,見證著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民生事業(ye) 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西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製度機製為(wei) 保障,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加快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據統計,70年間,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63萬(wan) 億(yi) 元,近幾年援藏省市總計投入693億(yi) 元,其中投資5900多億(yi) 元建成川藏公路、青藏鐵路、貢嘎機場、藏木水電站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7月21日至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視察時強調:“這些年來,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生活和精神麵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所到之處感受到了大家對過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對黨(dang) 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回憶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家中看望的情景,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記憶猶新,“總書(shu) 記問得很仔細,看得也很仔細,看了家裏的倉(cang) 庫,問廁所通不通水,洗澡的熱水怎麽(me) 來的,房子什麽(me) 時候建的、什麽(me) 結構,建房子花了多少錢,幼兒(er) 園遠不遠……我們(men) 心裏非常溫暖,現在的好日子得益於(yu)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如今,37歲的達瓦堅參跑運輸,再加上桃花節分紅、土地流轉、種植養(yang) 殖等,家庭年收入有30多萬(wan) 元。
民生無小事,與(yu) 百姓生活攸關(guan) 的住房、就醫、入學、就業(ye) 等方麵都是區黨(dang) 委、政府心頭牽掛的大事。區黨(dang) 委、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為(wei) 重點,使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更多體(ti) 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在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克鬆社區,村民達娃次仁指著院內(nei) 新蓋的兩(liang) 層樓房告訴記者,新房一共花了10萬(wan) 元,其中政府給了1.5萬(wan) 元補助,銀行提供3萬(wan) 元的財政貼息貸款。
如今,從(cong) 藏北草原到雅礱河穀,從(cong) 象雄故裏到尼洋河畔,處處可見藏式風情的嶄新民居。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通過實施農(nong) 牧民安居、城鄉(xiang) 保障房建設等係列工程項目,全力改善群眾(zhong) 的居住環境。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33.4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越來越多人正在實現“住有所居”“和諧宜居”的夢想。
在社會(hui) 保障資金投入方麵,西藏完善了城鄉(xiang)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最低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月人均847元、年人均4713元。同時,五保供養(yang) 和孤兒(er) 收養(yang) 實現“雙集中”,農(nong) 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救助生活補助達到年人均13213元,分散供養(yang) 救助生活補助達到年人均7070元。
此外,西藏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yu) 醫療救助、應急救助互為(wei) 補充銜接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近20%。“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我和老伴有醫保,看病幾乎不花錢,孫子上學國家交學費,這麽(me) 好的日子到哪兒(er) 去找。”聊及現在的生活,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村64歲的村民朗傑的話語中裏,是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我們(men) 老百姓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要永遠跟著黨(dang) 走。”
西藏自治區民政廳黨(dang) 組書(shu) 記邊巴表示,民政工作關(guan) 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hui) 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下一步,民政係統將堅定不移學深悟透抓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視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西藏工作的階段性特征,聚焦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尤其從(cong) 最困難的群體(ti) 入手、從(cong) 最突出的問題著眼,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hui) 治理、基本社會(hui) 服務等職責,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加強和創新城鄉(xiang) 基層治理,不斷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能力,提升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和孤兒(er) 集中收養(yang) 服務水平,開展未成年人關(guan) 愛保護,著力解決(jue) “一老一小”問題,逐步建立西藏自治區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製,不斷提高民政管理服務水平,推動西藏民政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70年間,一項項改革舉(ju) 措、一件件民生實事傳(chuan) 遞出令人溫暖的力量。如今的西藏,風景美麗(li) 、人民幸福,各族人民群眾(zhong) 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了“穩穩的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70年來西藏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農牧民過上現代新生活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藏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雪域高原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從無到有,日趨完善,各族人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躍升。[詳細] -
70年來成就滿滿!400多種“大病”不出西藏可治療
9月2日,從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獲悉: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71.1歲。[詳細] -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文旅飯”越吃越香
幹淨的水泥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整齊的小院,往來穿梭的觀光車,以及隨處可見的紮西雪巴藏戲標誌……走進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紮西曲登社區,傳統與現代元素相輝映。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