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鐵路連接拉薩市與(yu) 林芝市,於(yu) 今年6月25日開通運營,結束了藏東(dong) 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曆史。拉林鐵路也是在建的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過程中,“黨(dang) 員突擊隊”克服高寒缺氧、地質複雜、自然條件惡劣等一係列挑戰,把電氣化鐵路首次修進了西藏的高原。係列報道《奮鬥百年啟新程》(9月13日)播出第二十九集《拉林鐵路建設者:讓西藏跨入電氣化鐵路時代》。
總台央視記者 宋達:我現在乘車來到拉林鐵路的林芝站。今年6月25日,拉林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標誌著川藏鐵路的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也意味著複興(xing) 號首次駛上了青藏高原,結束了藏東(dong) 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曆史。我們(men) 可以看到拉林鐵路的複興(xing) 號列車被設計成了綠色的外觀,有人形象地把它說成“綠巨人”。
拉林鐵路讓不少沿線藏族百姓首次體(ti) 驗到了舒適快捷的電氣化列車,也吸引了很多遊客打卡沿途美景。建設者說,拉林鐵路電氣化建設還帶動了電網發展,為(wei) 沿線百姓提供了生產(chan) 生活用電保障。
中鐵電氣化局拉林鐵路四電工程項目黨(dang) 工委書(shu) 記 呂占青:拉林鐵路90%以上的線路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全線共有47座隧道、121座橋梁,見證了創下四個(ge) “世界之最”的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等多項“超級工程”的誕生。
作為(wei) 雪域高原另一條重要的“天路”,拉林鐵路的建設曆時6年,全線參建人員累計高達13萬(wan) 人次。
拉林鐵路建設時期,張新鋒指揮組立的110公裏鐵路接觸網以零缺陷通過了各類試驗。從(cong) 業(ye) 26年,張新峰參建鐵路一萬(wan) 多公裏,但踏上高原還是第一次。
拉林鐵路林芝接觸網作業(ye) 隊隊長 張新鋒:到高海拔這個(ge) 地方,十棵杆子爬得人就(缺氧),每一個(ge) 杆子下來人都氣喘一會(hui) 兒(er) ,才能爬第二個(ge) ,(一天)爬十個(ge) 杆子都算多的。
這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次將一條完整的電氣化鐵路建設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在這裏工作不但沒有可借鑒的施工經驗,還要麵對高寒缺氧、地質複雜、自然條件惡劣等一係列挑戰。
拉林鐵路林芝接觸網作業(ye) 隊隊長 張新鋒:所有的施工便道全是土路,用推土機推出來的。正常情況下我們(men) 要跑兩(liang) 個(ge) 半小時到三個(ge) 小時,車才能到施工現場。早上頂著月亮出去,晚上頂著月亮回來,你像幹隧道的(時候)一天都見不上太陽。在項目上待100天,就上100天的班,大家都好像鼓足勇氣在這堅持著。
在張新鋒的影響下,年僅(jin) 21歲的兒(er) 子張騰也加入了建設隊伍成為(wei) 一名技術員。他和其他工人一樣,一天少說要走3萬(wan) 步,有時還要在過膝深的積水隧道裏作業(ye) ,刺骨的冰水一泡就是五六個(ge) 小時。
拉林鐵路林芝接觸網作業(ye) 隊技術員 張騰:我對我父親(qin) 的印象也更深刻,在他工作方麵還是生活方麵都更深刻了,因為(wei) 以前也是聚少離多的。
張騰在項目上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影響他的是以黨(dang) 團員為(wei) 主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電氣化鐵路作業(ye) 班組。這個(ge) 班組的作業(ye) 區不僅(jin) 海拔最高,施工環境最為(wei) 惡劣,接觸網施工密度也最大。
中鐵電氣化局拉林鐵路四電工程項目副經理 許興(xing) 峰: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和“黨(dang) 員先鋒號”,起到一定模範帶頭作用和攻堅克難(作用)。工期緊、任務重,春節沒有放假,“黨(dang) 員先鋒號”和“青年突擊隊”所有的人員他們(men) 都義(yi) 無反顧,早早報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帶領勞務派遣隊伍。大多數人一直到開通,到六月底才陸陸續續第一次回家。
在黨(dang) 員的帶領下,“最高班組”變成了“創新班組”。他們(men) 建立醫務室,配發氧氣瓶、遮陽帽和麵罩,防止人員高反、曬傷(shang) 。他們(men) 還製作了施工尋路係統和可移動籠梯,發明自動脫鉤和電動剔螺帽裝置,解決(jue) 了設備儀(yi) 器“高反”問題,還提升了工作效率。有了拉林鐵路的建設經驗和鬥誌,拉林鐵路的建設者有信心再攀高峰,繼續投身到雪域高原電氣化鐵路建設事業(ye) 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