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開展關(guan) 愛留守老人公益活動。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供圖
中新網拉薩9月19日電 題: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會(hui) 長陳凡彥:以公益慈善之力助推西藏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記者冉文娟
“慈善事業(ye) 作為(wei) 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對實現共同富裕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次會(hui) 議將第三次分配納入基礎性製度安排,相信這將成為(wei) 西藏慈善事業(ye) 發展的東(dong) 風。”近日,西藏自治區民政廳廳長、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會(hui) 長陳凡彥在拉薩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
自1986年大學畢業(ye) 後從(cong) 湖北赴藏工作至今,陳凡彥已在雪域高原紮根35年。在這片土地上推動公益慈善事業(ye) 發展,是他內(nei) 心的一份情懷。
在陳凡彥看來,西藏最需要慈善,也最適合做慈善。從(cong) 自然地理環境來看,西藏地處偏遠,盡管近些年交通建設突飛猛進,但與(yu) 其他省市的聯係仍待加強。另一方麵,西藏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兄弟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公益慈善事業(ye) 在這裏大有可為(wei) 。
“公益慈善的作用,就是要補政府的短處、強政府的軟處。”陳凡彥認為(wei) ,對西藏而言,公益慈善可著力的地方很多,最急需的則是改善民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特別是要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以公益慈善之力助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建設。
西藏自治區民政廳廳長、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會(hui) 長陳凡彥(中)進行慰問活動。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供圖
他以西藏抵邊搬遷為(wei) 例,搬遷戶麵臨(lin) 生活環境、生活習(xi) 慣、生產(chan) 方式等多方麵的改變,如何讓他們(men) 在邊境穩得住、留得下、能致富?這就可充分發揮公益慈善的力量,在養(yang) 老、托幼、文化生活、社會(hui) 服務等方麵改善和提升邊境民眾(zhong) 的生活品質。此外,還可結合邊境實際和資源稟賦,用公益之力推動邊境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民眾(zhong) 增收致富。
陳凡彥說,無論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通過具體(ti) 的公益慈善項目實施,都將傳(chuan) 遞愛心,由點及麵地增進西藏與(yu) 其他省市民眾(zhong) 的了解和情誼,拉近彼此的距離。“我們(men) 要通過一個(ge) 個(ge) 可複製可推廣的項目,一個(ge) 村一個(ge) 村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公益慈善工作也需轉變觀念,與(yu) 時俱進。”陳凡彥認為(wei) ,當下西藏的公益慈善事業(ye) ,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與(yu)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同頻共振,圍繞“四件大事”,為(wei) 西藏的長治久安、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陳凡彥坦言,西藏雖是發展公益慈善事業(ye) 的沃土,但做實、做大、做強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在西藏做慈善事業(ye) 僅(jin) 靠自己的力量不夠,要整合資源,擴大西藏慈善的朋友圈。”
他表示,西藏慈善總會(hui) 將著力打造慈善品牌,並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匯聚更多慈善資源助力西藏發展。同時,西藏慈善總會(hui) 也將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為(wei) 慈善組織、慈善人士的愛心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