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推進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 去年以來,累計代發工資81.25億元

發布時間: 2021-09-23 09:22:00 來源: 西藏商報

  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人社廳了解到,為(wei) 切實維護農(nong) 民工合法權益,西藏始終把根治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主動對標對表,全麵推進根治欠薪工作目標任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農(nong) 民工“煩薪事”,有效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促進了社會(hui) 和諧穩定。 

  落實欠薪“2+1”考核體(ti) 係 連續五年實現“兩(liang) 清零”目標

  據了解,為(wei) 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工工資清欠問題,西藏通過不斷壓實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主體(ti) 責任,嚴(yan) 格落實根治欠薪“2+1”考核體(ti) 係,即政府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績效考核體(ti) 係、社會(hui) 綜合治理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和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專(zhuan) 項考核,製定考核辦法,細化考核指標,把根治欠薪的政治任務轉化為(wei) 評價(jia) 體(ti) 係、把指標要求轉化為(wei) 工作實效,全區連續五年實現了春節、藏曆新年前“兩(liang) 清零”的工作目標,實現了“零越級上訪”“零群體(ti) 性事件”“零惡性討薪事件”。

  與(yu) 此同時,嚴(yan) 格審查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資金籌措方案,嚴(yan) 禁施工企業(ye) 墊資建設,加強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資金監管和預警管理。截至目前,全區房建、市政等工程項目農(nong) 民工實名製管理覆蓋率達96.59%,農(nong) 民工工資專(zhuan) 用賬戶覆蓋率達90.7%,實現農(nong) 民工工資保證金、欠薪應急周轉金、農(nong) 民工維權告示牌覆蓋率達100%。2020年以來,累計向農(nong) 民工工資專(zhuan) 用賬戶撥付資金108.6億(yi) 元,代發農(nong) 民工工資81.25億(yi) 元。

  依托信息化手段 實現工資支付全過程動態監管

  為(wei) 確保勞動關(guan) 係領域和諧穩定,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將做好農(nong) 民工工資清欠工作作為(wei) 全區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13項“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之一,深入開展學黨(dang) 史、解“薪”憂——護“薪”夏季專(zhuan) 項行動和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問題集中排查清理專(zhuan) 項行動,以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為(wei) 重點,對全區範圍內(nei) 的欠薪隱患進行了拉網式集中排查。

  除此以外,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麵優(you) 化工資支付監管機製,不斷完善西藏建築工人實名製平台預警監控功能,實現建設工程項目製度落實和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全過程動態監管,實現工程建設領域各行業(ye) 建築工人實名製係統數據共享,並向誠信一體(ti) 化平台推送加分指令,對製度未落實企業(ye) 實行自動鎖定資質,督促用工企業(ye) 按時足額發放農(nong) 民工工資。今年1至7月,西藏對未全麵落實建築工人實名製管理的工程建設項目實行鎖定資質2570次,整改解鎖1964次。

  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製 鼓勵勞動者積極主動維權

  為(wei) 加強用人單位守法誠信管理,進一步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製,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西藏始終保持對欠薪行為(wei) 的高壓態勢,全麵落實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wei) 社會(hui) 公布、失信企業(ye) “黑名單”製度,在市場準入、招投標、評先評優(you) 等方麵全方位聯合懲戒。2018年以來,共向社會(hui) 公布勞動保障重大違法行為(wei) 74起,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黑名單”企業(ye) 23家、個(ge) 人4名,使欠薪違法企業(ye) 和個(ge) 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有效發揮了震懾作用。

  西藏自治區人社廳相關(guan) 負責人提醒,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對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作出了一係列規定,對於(yu) 工資拖欠問題,廣大勞動者應學習(xi) 並掌握這些規定內(nei) 容,平時注意收集保存有關(guan) 證據資料,如勞動合同、工資支付清單、招工登記表等,以證明自己與(yu) 用人單位的勞動關(guan) 係,及時向當地勞動監察機構投訴反映,積極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