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煙台援藏醫生:為聶拉木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發布時間: 2021-09-27 09:01: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煙台援藏醫生:為(wei) 聶拉木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隊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進行義(yi) 診。(資料圖)煙台援藏醫療隊供圖

  “外來醫療隊的馳援隻是‘輸血’,而在聶拉木建成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才是‘造血’。”煙台援藏醫生呂鵬2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今年3月,煙台毓璜頂醫院選派呂鵬等3人前往聶拉木縣人民醫院支援。白天抓醫療管理,晚上抓培訓教學……在聶拉木的每一天,3名隊員不敢鬆懈,利用一切時間製定計劃、收集資料、整理課件,他們(men) 的目標是,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留在雪域高原。

  據悉,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在遭受2015年的地震後,目前是日喀則市18個(ge) 縣級醫院中綜合實力最弱的一個(ge) 。

  “幫助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爭(zheng) 創二級乙等醫院,是我們(men) 最重要的任務。”呂鵬稱,隻有提高醫院的技術和服務水平,才能長久地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


醫療隊為(wei) 波絨鄉(xiang) 中心小學師生進行心肺複蘇現場培訓。煙台援藏醫療隊供圖

  入藏以來,隊員們(men) 對聶拉木縣人民醫院進行了全麵的摸底調查,發現無論是基礎建設、製度建設還是日常管理,距離二級醫院評審標準還有一定差距。他們(men) 先從(cong) “建章立製”方麵入手,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醫院評審標準細則等要求,結合醫院實際,逐一梳理各項評審條款,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製度。

  從(cong) 醫療、護理、院感、藥事,到黨(dang) 建、行管、後勤,經過數月努力,隊員們(men) 已深入到醫院管理的每一個(ge) 環節,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的方式,有序推進評審各項工作。

  高原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農(nong) 牧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民眾(zhong) 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yan) 重,“小病挺、大病扛、重病躺”的患者不在少數。

  呂鵬曾接診了一名重度貧血的藏族婦女,經檢查發現該患者血紅蛋白相當於(yu) 正常人標準底線的三分之一,病情嚴(yan) 重。由於(yu) 當地醫療條件差、距離上級醫院路途遙遠,又加之家庭困難,這名患者一直沒能得到及時、準確的救治。

  農(nong) 牧民的就醫困境,讓隊員們(men) 既心痛又著急。為(wei) 改變這種現狀,他們(men) 想方設法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便利,先後來到波絨鄉(xiang) 中心小學、亞(ya) 來鄉(xiang) 歐熱村等地義(yi) 診送藥,普及常見病和多發病防治知識。

  義(yi) 診期間,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早點看上病,隊員們(men) 經常幾個(ge) 小時不吃不喝,直到看完最後一個(ge) 病人才休息。能當場診斷的就當場診斷,對症下藥;病情難以把握的,幫他們(men) 填寫(xie) 好健康檔案,叮囑其改日到縣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需要觀察病情、調整用藥的,則留下聯係方式,以便實時指導。

  隊員們(men) 的全心付出贏得了藏族同胞的認可,在聶拉木縣,有病找援藏“門巴(藏語裏對醫生的稱呼)”已成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的口頭語。

  “義(yi) 診車開進村裏時農(nong) 牧民的翹首期盼,醫療隊返回時農(nong) 牧民的追車相送,成了我們(men) 堅守的動力。”呂鵬稱。

  在醫院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對藏族醫生進行現場培訓,隊員們(men) 還借助煙台毓璜頂醫院的醫療資源開展遠程培訓。 早在2018年,煙台毓璜頂醫院就與(yu) 西藏聶拉木縣人民醫院開展了第一例遠程會(hui) 診,此後,雙方常態化開展各種遠程會(hui) 診、遠程培訓。

  在3名隊員的協調下,今年以來,兩(liang) 座醫院建立了密切的培訓機製,頻繁舉(ju) 辦業(ye) 務講座和技能培訓,涵蓋傳(chuan) 染病防治、衛生法律法規、處方管理、心肺複蘇、院感等多個(ge) 方麵。

  同時,遠程業(ye) 務實時指導也開展起來,通過煙台毓璜頂醫院專(zhuan) 科大夫的實時在線指導,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的藏族醫生們(men) 對手外傷(shang) 、電擊傷(shang) 、燒燙傷(shang) 、車禍傷(shang) 、急腹症等眾(zhong) 多急症患者進行了及時救治,一次次化險為(wei) 夷。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援藏醫生王克明:讓高原唇齶裂患者重拾自信

    今年5月赴西藏阿裏義診時,王克明為一位50多歲的藏族阿媽進行了唇裂修複手術。告別時,藏族阿媽雙手緊握起王克明的手,貼在自己的額頭。在藏族習俗中,這代表著極大的尊重和感激。 [詳細]
  • “魯藏一家親·共圓健康夢”2021齊魯醫療高原行啟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山東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中心管理組主辦的“魯藏一家親·共圓健康夢”2021齊魯醫療高原行於2021年6月中旬在日喀則市正式啟動。 [詳細]
  • 援藏醫生的“美麗故事”

    王克明是山東泰安人,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2020年7月,他主動報名成為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之一,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