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中秋到國慶,團圓是每個(ge) 家庭的期盼。
但在萬(wan) 裏邊關(guan) ,守望萬(wan) 家團圓是軍(jun) 人肩上扛著的使命。
月是故鄉(xiang) 明。同一輪明月下,數千公裏之外,故鄉(xiang) 的溫馨燈火、房間裏飯菜的香氣、孩子們(men) 的笑聲縈繞在邊關(guan) 軍(jun) 人的腦海,匯成思念,化作責任。
一家不圓,隻為(wei) 萬(wan) 家團圓。哨位的背後,那一盞盞溫馨燈火,洋溢著幸福的滋味、安寧的氣息。
從(cong) 中秋到國慶,在期盼團圓的日子,我們(men) 不要忘記萬(wan) 裏邊防線上,那一個(ge) 個(ge) 堅守的身影。
——編 者
軍(jun) 人守在哪裏,哪裏就是家
從(cong) 5592觀察哨下來,西藏日喀則軍(jun) 分區崗巴營某連下士盧飛,抬頭看了一眼夜空:雲(yun) 朵像薄紗一樣掃過銀盤,那一輪月亮剛透出一絲(si) 光亮,很快就被又一層薄紗遮蔽。
天幕猶如海洋,雲(yun) 朵總是漂浮在頭頂不遠的地方。此刻,本應團圓的日子,站在這樣一個(ge) 伸手就能觸碰月亮的地方卻看不到月亮,盧飛感到一種莫名的遺憾。
再過一天就是中秋佳節,盧飛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和家人“一起”賞月——他在西藏海拔5592米的哨位,親(qin) 人們(men) 在遙遠的四川鹽邊。
望著天上的雲(yun) ,他擔心這個(ge) 與(yu) 家人期盼許久的願望也要化為(wei) 泡影,便掏出手機打給母親(qin) 。
正是成都平原的雨季,老家的雨淅淅瀝瀝下個(ge) 不停。“哪兒(er) 能看到月亮喲?”聽到母親(qin) 在電話中抱怨,這個(ge) 離家3年、剛剛晉升下士的小夥(huo) 子寬慰母親(qin) :“明晚哨所組織包餃子,到時我給您和爸爸拍個(ge) 視頻。”
走進哨樓已是深夜,戰友還在盥洗室洗漱,嘩嘩的水聲和笑聲此起彼伏。
這一刻,幾千公裏外的家中同樣流淌著溫馨的氣息。台燈下,兒(er) 子馬上就要寫(xie) 完一天的作業(ye) ;忙碌的妻子一會(hui) 兒(er) 幫著老人接水洗腳、一會(hui) 兒(er) 為(wei) 孩子整理床鋪。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盧飛每次下哨,聞到哨所裏飄出的米飯鍋巴香味,都會(hui) 想起小時候父親(qin) 做的鍋巴飯。每次走到窗外看到連綿的雪山,都會(hui) 想起家鄉(xiang) 青青的山、潺潺的溪。
“沒有人會(hui) 不想家,沒有人不想吃家裏的飯。”入伍第一年的國慶節假期,班長王鵬告訴盧飛,家鄉(xiang) 氣息在哨所也能感受到,隻要你把哨所當成家。
“軍(jun) 人守在哪裏,哪裏就是家。”那個(ge) 國慶假期,盧飛寫(xie) 信給爺爺、老兵盧華先。
入營第一課,盧飛在榮譽室裏看到了爺爺當年在崗巴營當兵時候的照片。照片上的盧華先穿著舊式軍(jun) 裝,站在老式營門前。
離開西藏的日子裏,爺爺盧華先經常和家人聊起戍邊的故事。那時候,他和戰友們(men) 一起打地窩子,白天到雪山巡邏……
“那種胸口的憋悶,缺氧的感覺,一輩子不會(hui) 忘記。”盧華先每次和盧飛聊起高原,總要說起他們(men) 當年的苦和樂(le) ,“當時的羊肉,真的特別香,那種味道一輩子也想不夠。”
“當你在雪山上經曆了生死,你才懂得何為(wei) 堅守。”爺爺的話,盧飛銘記在心頭,“越是缺氧的時候,人越有精神氣,守過高原的人,都有堅韌的心。”
守好腳下的土地,是給家人最好的承諾
在哨所吃餃子,上士田海師還是第一次。
此前,田海師托司務長從(cong) 菜市買(mai) 了幾斤牛肉,準備在中秋與(yu) 守哨的戰友們(men) 一起包餃子。
人皆有情,誰不戀鄉(xiang) 。守在離月亮近的地方,這群頂天立地的軍(jun) 人期盼著與(yu) 家人的團圓時刻。
剁餡兒(er) 、擀皮兒(er) ……皮和餡在戰士們(men) 手中提麵、捏合,形狀各異的餃子一個(ge) 個(ge) 碼上了案板。
南方餃子帶著“羽翼”,北方餃子形似元寶。戰士們(men) 說,來自五湖四海的家鄉(xiang) 餃子,每一個(ge) 都代表著一份鄉(xiang) 音、一份親(qin) 情。
去年中秋,田海師的女兒(er) 圓圓出生了。那個(ge) 月圓之夜,妻子突然出現臨(lin) 產(chan) 征兆,被緊急送往醫院。走下執勤崗樓的他,通過手機視頻看到女兒(er) 被抱出產(chan) 房。
鏡頭前,包裹著格子花被的小家夥(huo) 還沒睜開眼睛……這一幕,讓初為(wei) 人父的田海師熱淚盈眶。
今年中秋,女兒(er) 周歲,田海師專(zhuan) 門包了幾個(ge) 象征希望的綠色燙麵餃。在他的家鄉(xiang) 山西,燙麵餃是娘家父母給女兒(er) 生辰準備的最好祝福。
拍下親(qin) 手包的水餃發給妻子,收到女兒(er) 開心的笑容……盯著手機,這位老兵笑了。
上等兵伍金丁真的餃子包得“別扭”。他一邊笑著將餃子舉(ju) 到鏡頭前,一邊用藏語告訴父母:“阿媽,我學會(hui) 了包餃子。”
在伍金丁真所在的藏鄉(xiang) ,中秋“尋月”是傳(chuan) 承已久的習(xi) 俗。如今,在這位19歲的藏族小夥(huo) 看來,在哨位上的“巡月”比“尋月”更有意義(yi) 。
那天攀上海拔5592米的雪山主峰,伍金丁真把早已準備好的綁上紅布條的樹枝,插在瑪尼堆中央,雙手合十,祈願遠方的阿爸阿媽健康快樂(le) ……
伍金丁真從(cong) 背包中取出一個(ge) 玻璃瓶放在瑪尼堆旁,瓶子裏裝著他親(qin) 手製作的幸運星。每一顆星星裏,都寫(xie) 著一句對父母的祝福。
月是故鄉(xiang) 明,下士常翱很想家。
5月,常翱的奶奶突然患病臥床不起。從(cong) 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在一次5公裏越野之後,淚水肆意奔湧。
男兒(er) 有淚不輕彈,那陣子他的訓練成績不斷提升。不久,奶奶身體(ti) 奇跡般地好起來。
房間內(nei) 明亮如晝,常翱走出房間來到陣地前。抬起頭看到璀璨星空,想起當兵前夕家人的叮囑,常翱感受到了一種力量。
“守好腳下的土地,是給家人最好的承諾。”他說。
雪山上吃一口月餅,品味團圓之暖堅守之重
“如果時代想要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會(hui) 打。”自從(cong) 看到這句話,羅貴寶便在心裏反複咀嚼這句話的含義(yi) 。
駐守在海拔5500多米的山巔,遠離城市喧囂,每個(ge) 人的選擇都取決(jue) 於(yu) 對生命價(jia) 值的理解。
駐守雪山2年多,下士羅貴寶一直覺得,把雪山上的邊防線守好,就是時代給予他們(men) 的青春課題。
目標,人生的方向。仿佛“開掛”,羅貴寶追趕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下來。“龍虎榜”更新,他“霸榜”數周;巡邏執勤,他站在排頭……2年多過去了,連隊要事日誌評“好”一欄,“羅貴寶”三個(ge) 字時常出現。
中秋節後的一天,羅貴寶和戰友一起參加巡邏。從(cong) 這座山上,他們(men) 幾乎可以俯瞰這兒(er) 所有的一線點位。
攀爬過程中,羅貴寶一直跟得很緊。當新兵時,四級軍(jun) 士長張中超曾告訴他:“在這裏俯瞰遠方,可以俯瞰整條邊防線,它屹立在軍(jun) 人心中最高的地方。”
起初每次巡邏,羅貴寶都很擔心遇上雪崩,或者遇上野獸(shou) 。張中超告訴他,戰勝了自己就能戰勝困難,膽小和怯懦才是前行路上的“野獸(shou) ”。
羅貴寶第一次翻越冰川,就在一年中秋前夕。
冰川位於(yu) 觀察哨偏北的一個(ge) 山口背麵。要想抵達冰川,需要走很遠的路。在體(ti) 力即將耗盡的時刻,羅貴寶的眼前總會(hui) 出現那條長長的邊防線——那是一條山脊,陽光下覆蓋冰雪的山脊,反射著耀眼的光。
山河壯美,誰是守護山河的人?
一邊攀登雪山,羅貴寶一邊想起在連隊榮譽室看到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軍(jun) 人穿著老式軍(jun) 服,把黝黑的臉藏在一麵五星紅旗之後。
大口呼吸,羅貴寶望向遠方,皚皚雪山上,他期待著五星紅旗再次飄揚的時刻。
冰川一側(ce) ,連長王旭遞給羅貴寶一個(ge) 月餅。打開包裝紙,這個(ge) 平時從(cong) 來不吃月餅的00後戰士,品嚐到了別樣滋味:月餅的甜,那是因為(wei) 萬(wan) 家團圓;月餅的香,那是軍(jun) 人堅守的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