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裏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扶貧幫困誌願服務隊看望慰問孤寡老人。
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在10月“西藏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到來之際,處處可見一抹熟悉的“中國紅”,它是每家每戶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是各族群眾(zhong) 歡度國慶的歡歌曼舞,是邊境一線站崗巡邏的堅實腳印,是青稞收割場上的忙碌身影,是供養(yang) 中心的溫暖陪伴,是電影放映機投射的熱血畫麵,是誌願者講述的紅色故事……
屋頂上的“國旗紅”
為(wei) 了持續營造濃厚的國慶氛圍,在亞(ya) 東(dong) 的大街小巷、樓舍牧場,人們(men) 自發地懸掛上嶄新的國旗。堆納鄉(xiang) 堆納村邊巴羅布笑著說:“國旗是我們(men) 國家的象征和標誌,我們(men) 每位公民都有責任和義(yi) 務去愛護它!”每逢國慶、“七一”、春節等重要節日,自覺更換國旗已經成了亞(ya) 東(dong) 縣人民共同的約定。
堆納鄉(xiang)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觀看紅色電影。
廣場上的“演藝紅”
為(wei)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亞(ya) 東(dong) 縣各支文化文藝誌願服務隊充分發揮文藝惠民“輕騎兵”優(you) 勢,為(wei) 全縣人民奉上了豐(feng) 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文藝大餐,激情豪邁的演唱、熱情洋溢的舞蹈、妙語連珠的小品……無不包含著對國家的熱愛與(yu) 祝福。台下觀眾(zhong) 看得全神貫注,伴著樂(le) 曲輕和,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帕裏鎮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守護邊境一線。
邊境線上的“守護紅”
此時正值國慶小長假,但還有那麽(me) 一群人,他們(men) 放棄休息,自願堅守在亞(ya) 東(dong) 縣邊境一線的崗位上。在各個(ge) 邊防檢查站點,誌願者們(men) 24小時執勤,嚴(yan) 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和邊境管控措施,開展測溫、登記信息等例行檢查;在各個(ge) 邊境山口,誌願者們(men) 用腳步丈量著邊境線,他們(men) 衝(chong) 鋒在前、奮戰一線,用忠誠履職守護邊境平安。
收割場上的“豐(feng) 收紅”
來到亞(ya) 東(dong) 縣高海拔鄉(xiang) 鎮,好一派豐(feng) 收的景象。在金燦燦的青稞田裏,最亮眼的要數誌願者們(men) 身著的那一抹紅色和迎風招展的誌願隊旗。田間地頭,誌願者們(men) “麵朝黃土背朝天”,即使烈日炎炎,也沒有一人喊苦叫累。在助農(nong) 收割的同時,誌願者們(men) 還組織群眾(zhong) 開展了形式豐(feng) 富的田間競賽。一片片青稞被收割完畢,一垛垛青稞和一個(ge) 個(ge) 忙碌的身影,繪成了一幅幅最美的秋收圖。
養(yang) 老院裏的“貼心紅”
在舉(ju) 國歡慶、家國團圓的日子裏,亞(ya) 東(dong) 縣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和帕裏鎮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們(men) 沒有忘記,在縣供養(yang) 中心和養(yang) 老院裏,還有一些孤寡老人和特殊人群需要照顧和關(guan) 心。誌願者們(men) 放棄休息時間,來到供養(yang) 中心打掃衛生,為(wei) 孤寡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陪他們(men) 嘮家常、講故事。在帶去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和關(guan) 懷的同時,也傳(chuan) 承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弘揚了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hui) 風尚。
我們(men) 心裏的“故事紅”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各所、站,以“弘揚愛國情 傳(chuan) 續中國紅”為(wei) 主題的文體(ti) 活動,深受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喜愛。誌願者們(men) 通過播放《血戰湘江》《我和我的祖國》等紅色電影,以“宣講+觀影”形式,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讀書(shu) 分享會(hui) ,誌願者們(men) 講述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讀到的紅色故事,號召大家牢記囑托,為(wei) 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做出更大貢獻。
據悉,自“西藏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啟動以來,亞(ya) 東(dong) 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開展各類實踐活動260餘(yu) 場次。在學習(xi) 實踐科學理論、宣傳(chuan) 宣講黨(dang) 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jia) 值觀、豐(feng) 富活躍文化活動、持續深化移風易俗等多項工作上發力,進一步鞏固“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成果,為(wei) 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提供了重要平台。亞(ya) 東(dong) 縣逐步形成了“人人為(wei) 我,我為(wei) 人人”的良好風尚,誌願精神繪就的“中國紅”,在每個(ge) 人心底彌漫開來。(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文明辦供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