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水土肥美的日喀則喜迎豐(feng) 收。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情同手足、親(qin) 如一家,沐浴在黨(dang) 的民族政策陽光雨露中,厚植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沃土,共同澆灌出絢爛的民族團結之花。
近年來,日喀則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戰略性任務,深入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依法設立“6·2”民族團結進步日,深入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積極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區)、模範鄉(xiang) 鎮(街道)、模範村居、模範社區、模範單位,2019年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建設共有精神家園,鑄團結之魂
“我是中國人,黃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在我的國土上,不光有雷電轟擊不倒的長白雪山、黃山勁鬆,還有那風雨不滅的井岡(gang) 傳(chuan) 統、延安精神!”在桑珠孜區東(dong) 嘎鄉(xiang) 中心小學少年宮誦讀室,朗讀演講愛好者們(men) 在輔導教師平措的帶領下,抑揚頓挫地朗讀著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朗朗書(shu) 聲中,愛我中華的種子在每一位同學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日喀則市堅持以主流價(jia) 值引領群眾(zhong) ,堅持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融入法治建設、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兩(liang) 路”精神和“珠峰精神”,積極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感恩黨(dang) 中央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似海恩情,進一步增強“四個(ge) 自信”、增進“五個(ge) 認同”,凝聚起感恩向上、團結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方向決(jue) 定前途,道路決(jue) 定命運。長期以來,日喀則市各級黨(dang) 委、政府堅持黨(dang) 的民族政策不動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不動搖,自覺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對標對表、忠誠看齊的重要檢驗,作為(wei)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載體(ti) ,作為(wei) 推進日喀則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wei) 最大的群眾(zhong) 工作,堅定不移地抓、持之以恒地抓、久久為(wei) 功地抓,努力用加強民族團結的實際成效體(ti) 現忠誠、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堅持攜手並肩奮鬥,固團結之基
今年整個(ge) 8月份,從(cong) 日喀則市遠赴江蘇省揚州市的何玉聰一直在奔忙。作為(wei) 日喀則市駐揚州農(nong) 民工工作服務站負責人,他積極為(wei) 在揚州務工的近50多名日喀則籍務工人員提供“心貼心、保姆式”服務,確保他們(men) 克服疫情影響、安心舒心生活、人崗相適就業(ye) 。“我們(men) 準備在這裏長期幹!”來自仲巴縣的普布瓊達笑著說,“揚州比我們(men) 想象中還要好,開了眼界、學了技能、漲了收入,生活也很快適應了,感謝黨(dang) 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
日喀則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困難麻煩由政府解決(jue) 、把方便實惠送給群眾(zhong) 。
當前,日喀則市大力推動“三農(nong) ”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嚴(yan) 格落實“四個(ge) 不摘”要求,積極推進以“神聖國土守護者 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力拓寬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潛力。該市注重把轉移就業(ye) 特別是區外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進一步拓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渠道的重要措施,同時,把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有效途徑,2020年,實現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24.04萬(wan) 人、勞務創收29.8億(yi) 元。日喀則市還持續開展農(nong) 牧民專(zhuan) 合組織規範提升行動,全市專(zhuan) 合組織發展到6591家,44.72萬(wan) 群眾(zhong) 入股合作社,實現分紅6.06億(yi) 元。
乘風破浪正當時,凝心聚力再出發。眼下,日喀則市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強、底氣更足、士氣正盛,正團結一心、意氣風發地邁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聚團結之力
日前,在海濱城市山東(dong) 省青島市,《海邊唱起天邊的歌》青青原創雲(yun) 上歌會(hui) 舉(ju) 行。來自“青春之島”青島和“青稞之鄉(xiang) ”日喀則的音樂(le) 人,將民族藝術和時代元素完美融合,讓文化成為(wei) 一條跨越山海、連接“海邊”和“天邊”的紐帶,也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舞台。
近年來,日喀則市不斷加強與(yu) 各省市特別是援藏四省市、兩(liang) 企業(ye) 的交流交往,全麵深化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文化、旅遊、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對口支援的過程逐漸轉化成為(wei)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的強大動力,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與(yu) 其他省市交往更加緊密、交流更加頻繁、交融更加深入。
同時,日喀則市立足外來流動人口聚集、民族成分多樣的市情特點,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社會(hui) 條件,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感情更加深厚,“禍福與(yu) 共、休戚相關(guan) ”的紐帶更加緊密。該市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結對子活動,引進內(nei) 地種養(yang) 大戶或企業(ye) 進藏承包土地草場、從(cong) 事經營活動,鼓勵該市群眾(zhong) 子女到內(nei) 地就學、就業(ye) 、經商,鼓勵在藏企業(ye) 和對口援建項目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推動建立了相互嵌入式的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日喀則市還深入實施軍(jun) 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鞏固發展了水乳交融、唇齒相依、生死與(yu) 共的軍(jun) 政軍(jun) 民關(guan) 係,並於(yu) 2016年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稱號。
最強大的力量,是齊心協力;最有力的舉(ju) 措,是凝心聚力。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日喀則市,目前已經由創建階段轉變為(wei) 示範階段,日喀則市將聚焦“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現代化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精神家園同建、社會(hui) 和諧同創”的“五同”目標,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馨香宜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