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1009個探測站點!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1-10-10 10:10:00 來源: 新華社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統計數據顯示,西藏已建成各類氣象探測站點1009個(ge) ,地麵氣象站實現了鄉(xiang) (鎮)全覆蓋,地麵氣象觀測業(ye) 務實現了完全自動化。同時西藏防災減災和預警體(ti) 係全麵構建,區市縣三級成立了氣象防災減災指揮部,實現了74個(ge) 縣(區)中短期及695個(ge) 鄉(xiang) (鎮)精細化預報全覆蓋。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工作人員在珠峰大本營自動氣象站組裝便攜式綜合氣象觀測儀(yi) ,為(wei) 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提供氣象保障(2020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1950年,為(wei) 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進藏,西南軍(jun) 區在空投場地建立氣象觀測站點,為(wei) 空軍(jun) 飛行提供氣象保障。1951年開始,根據國家和西藏長遠建設發展需要,西藏建立起正規氣象站。

  自此,在黨(dang) 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guan) 懷下,西藏氣象部門緊緊圍繞服務保障國家需要,大力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初步建立了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西藏氣象現代化體(ti) 係。

  

  洛鬆拉姆在世界海拔最高有人值守氣象站——安多氣象局唐古拉山交通自動氣象站準備檢修設備(2019年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wei) 攝

  “氣溫14.3攝氏度、濕度80%、風速2.1米/秒……”2018年6月22日,同步出現在西藏山南市氣象局地麵氣象觀測監控管理平台上的這組氣象數據,標誌著玉麥鄉(xiang) 無人自動氣象觀測站正式投入運行。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曾被稱為(wei) “中國人口最少鄉(xiang)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山穀地帶,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當地天氣多變。2018年初,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正式啟動玉麥鄉(xiang) 氣象觀測站建設項目。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局長向毓意介紹,從(cong) 1月至7月初,氣象技術人員和雨雪、大霧搏鬥,克服滾石多、通行條件差等困難,五次進出玉麥,創造了西藏自動氣象站建設史上周期最長的建站紀錄。

  

  2018年6月22日,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曆史上首個(ge) 無人自動氣象站建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更加便捷、準確獲取優(you) 質高效氣象預報服務提供了保障。(西藏自治區氣象局供圖)

  “目前,已建成8個(ge) 高空氣象觀測站和12部天氣雷達組網應用,衛星遙感應用能力明顯提高,並能獲取風雲(yun) 係列和國內(nei) 外其他共8顆衛星影像資料,與(yu) 交通、應急、民航等14家部門實現數據共享。”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減災處處長才讓端智介紹,天氣預報時效也由過去的24小時站點預報,精細到現在的逐3小時5公裏的網格預報;關(guan) 鍵區域可滿足1小時1公裏的需求,實現天氣實況每10分鍾更新。

  常寒無夏、地廣人稀、大雪封山半年……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楚魯鬆傑鄉(xiang) ,平均海拔4100米。

  2021年1月初,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發布首個(ge) 暴雪黃色預警:西藏阿裏劄達至普蘭(lan) 一帶有大到暴雪,提醒相關(guan) 縣鄉(xiang) 要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接到預警,我們(men) 立即派出防災排查小組入村(組)摸底調查防災物資儲(chu) 備情況,協調裝載機、車輛及馬匹,以備不時之需;鄉(xiang) 衛生院做好防災藥品儲(chu) 備和入戶救治的準備工作。這些措施有效保護了邊陲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楚魯鬆傑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淇說。

  

  2019年10月,西藏自治區第五屆氣象行業(ye) 重要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在拉薩舉(ju) 行。圖為(wei) 參賽選手在實時天氣預報考場內(nei) 比賽。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70年來,西藏氣象部門的服務產(chan) 品不斷豐(feng) 富、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寬,不僅(jin) 涵蓋人民群眾(zhong) 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麵麵,還延伸到交通、旅遊、農(nong) 牧業(ye) 、生態環境等社會(hui) 各行各業(ye) 。”向毓意介紹,調查顯示2020年西藏縣級公共和決(jue) 策氣象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公共氣象服務滿意度達到85%以上。(記者陳尚才,參與(yu) 采寫(xie) :高廣重)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