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拉藏紙是“尼木三絕”之一,在尼木縣塔榮鎮的雪拉村,由國家級傳(chuan) 承人次仁多吉傳(chuan) 承發展。
2006年,自治區全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普查工作,藏紙傳(chuan) 統工藝正式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7年,雪拉藏紙廠負責人格桑旦增的家庭獲得“西藏自治區文明戶”榮譽稱號;2008年,格桑旦增父親(qin) 次仁多布傑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稱號;2009年,雪拉藏紙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傳(chuan) 項目,之後的多年,格桑旦增與(yu) 家人先後獲得過很多榮譽。
格桑旦增說,2014年,雪拉藏紙廠所生產(chan) 的藏紙作品被國家圖書(shu) 館收錄為(wei) 西藏藏紙作品目錄;2015年,他獲得了尼木縣第二屆“三絕”技能人才優(you) 秀獎等榮譽。
藏紙的發展源於(yu)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時期,文成公主將造紙術傳(chuan) 授給藏族同胞,藏族手工藝人就地取材,選擇狼毒草作為(wei) 藏紙原材料。
“狼毒草長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長周期長且不易采摘,隻有每年的5至7月才有。在高原,這種矮矮的植物開著鮮豔的花團,莖幹汁液含有毒素,牛羊不吃,連造紙的手藝人長時間接觸都可能會(hui) 有過敏症狀。狼毒草雖然有一定的毒性,不過不用太擔心,狼毒草煮完以後,毒性差不多就會(hui) 失效,對人體(ti) 的傷(shang) 害就很微小了。”格桑旦增說,藏紙原材料所用的狼毒草,其根莖很有韌性,纖維性很強,用它做出來的藏紙非常有韌性,且耐磨損,不怕蟲蛀,可以長久保存,是比較好的藏文書(shu) 寫(xie) 載體(ti) 。
雪拉藏紙廠於(yu) 2005年成立,由格桑旦增帶頭經營。除了常規的藏紙,雪拉藏紙廠還生產(chan) 用於(yu) 不同領域的紙張,每一款都具有其特點。“藏紙因用‘澆紙法’的造紙方式,紙張比正常的宣紙要厚很多,但是其中一款紙反其道而行之,質薄且柔軟,多用於(yu) 藏經修複。”格桑旦增說。
2016年,格桑旦增牽頭與(yu) 12戶家庭共同成立尼木縣雪拉藏紙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其中,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及低保戶參與(yu) ,就業(ye) 人數24人。幾年來,經過用心經營——包括擴大藏紙的生產(chan) 規模,結合市場的需求對產(chan) 品進行精致加工,在保障質量的同時提高了產(chan) 量,合作社的綜合收益達到240萬(wan) 元左右,每名成員除了農(nong) 忙季節外,每人每月平均收入達3050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水平。
談到未來的發展,格桑旦增眼神裏充滿堅定,他說,今後將帶領團隊,將傳(chuan) 統的造紙方法,結合現代的科技技術,努力打造尼木藏紙、藏香等品牌形象,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ye) ,為(wei) 尼木縣的經濟發展及就業(ye) 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men) 將繼續認真學習(xi) 各項經濟政策及法規,製作出更多優(you) 質的藏族手工藝品,為(wei) 西藏民族手工業(ye) 貢獻力量,以回饋各相關(guan) 部門對我們(men) 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格桑旦增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