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藏西秘境 天上阿裏

發布時間:2021-10-16 09:48: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在阿裏普蘭(lan) 縣神山岡(gang) 仁波齊的周圍,有瑪旁雍措、拉昂措、納木那尼峰。這兩(liang) 山兩(liang) 湖組成的“神山聖湖”之地,向世人展現了“千山之宗、萬(wan) 水之源”的自然壯闊之美,湖邊成群的藏野驢悠閑地在吃草。

  在阿裏改則縣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記者拍到一頭被救助的一歲半小雪豹。雪豹是一種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物種,被稱為(wei) “雪山之王”。


秋天的羌塘草原,從(cong) 綠色撥轉到金色,秋色在這裏無邊無際地蔓延,藏羚羊歡快地奔跑。


濕地上的黑頸鶴伸著長長的脖子優(you) 雅地散步。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wei) “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保存完整的、獨特的高寒生態係統,孕育了一座生物多樣性寶庫,野生動物種類繁多。

  位於(yu) 阿裏地區措勤縣的紮日南木措是西藏第三大湖。措勤的藏語意思 “大湖”,正是因為(wei) 紮日南木措而得名,這裏是國家級濕地。

  阿裏革吉縣鹽湖鄉(xiang) 羌塘村2組紮珠說:“這些年,草原上野生動物逐漸增多,特別是放牧時經常能和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相遇。野狼也偶爾會(hui) 偷襲家裏的羊,不過它們(men) 也是生命,我們(men) 都知道這些野生動物是受到保護的,會(hui) 及時報告政府,也會(hui) 得到適當補償(chang) 。”

  在瑪旁雍措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吉吾管理站,20歲的濕地保護管護員次仁旺姆和同伴在水邊撿拾垃圾。

  居住在阿裏噶爾縣康樂(le) 新居的斯瓊正在品嚐妻子普珍製作的酥油茶。2017年,斯瓊一家從(cong) 海拔4570米的改則縣麻米鄉(xiang) 搬入了噶爾縣生態安置小區康樂(le) 新居。據了解,根據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決(jue) 策部署,當地政府對海拔4700米以上極高海拔地區實施生態搬遷,實現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和生態環境改善。

  這是記者拍攝的劄達土林地貌。土林是遠古時期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從(cong) 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劄達土林有著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的遺址,記錄了一段神秘王朝消失的曆史。

  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發表主旨講話指出,為(wei)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逐步把自然生態係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an) 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ti) 係。

  為(wei) 探尋我國生物多樣性之美,記者前往西藏阿裏地區,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旁雍措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天際阿裏,天空碧藍無雲(yun) 。瑪旁雍措如一顆蒼翠的綠鬆石,鑲嵌於(yu) 岡(gang) 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不遠處,岡(gang) 仁波齊靜默佇(zhu) 立。湖光山色,雪山屹立。這裏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的屋脊”,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也被稱為(wei) “百川之源”。

  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洛桑旦增說,作為(wei) 地球上高海拔地區淡水儲(chu) 量最大的高寒內(nei) 流湖泊,瑪旁雍措是世界高寒地區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濕地。保護區對特殊幹旱荒漠氣候區的生態係統、生命係統和社會(hui) 經濟係統的支撐發揮著巨大作用。2017年7月,瑪旁雍措正式晉升為(wei) 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瑪旁雍措和拉昂措為(wei) 主體(ti) 的濕地生態係統及生存於(yu) 其中的水生、陸棲生物。

  “通過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全麵維護瑪旁雍措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係統功能和生態過程的完整性,促進生態係統的良性循環,努力提高保護區保護管理、科研監測和宣傳(chuan) 教育水平。”洛桑旦增說。

  9月底,阿裏已經進入深秋,在海拔4560米的瑪旁雍措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吉吾管理站,氣溫隻有8攝氏度。幾位管護員正在巡護。

  巡護途中,他們(men) 不時要停下摩托車,撿拾路邊垃圾,用望遠鏡察看周邊是否有動物死亡、濕地草皮是否被破壞等現象。如果發現了問題,他們(men) 需及時上報相關(guan) 部門。

  今年20歲的次仁旺姆是普蘭(lan) 縣霍爾鄉(xiang) 人。2018年8月,保護區在縣上招聘,她通過招聘正式成為(wei) 保護區吉吾管理站的一名濕地保護管護員。

  保護區聘用的這批濕地管護員都是當地群眾(zhong) ,他們(men) 責任心強且熱愛聖湖,讓他們(men) 擔任管護員,既解決(jue) 了當地農(nong) 牧民就業(ye) 問題,也讓聖湖得到更好地保護。

  成為(wei) 管理員之後,每人每月可以領到1800元的工資。有初中文憑的次仁旺姆對濕地管護員這份工作很滿意。她說:“瑪旁雍措是我們(men) 世代信仰的聖湖,現在,我的工作是保護它免受汙染,我也因此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希望未來全國的遊客來我的家鄉(xiang) 觀光。”

  西藏阿裏又被稱作“天邊的阿裏”。曾經,與(yu) 這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關(guan) 聯緊密的詞往往是“世界屋脊的屋脊”“無人區”“荒漠”等,而如今行進這裏,會(hui) 與(yu) 旺盛的生命力不期而遇。

  “今天的阿裏,不僅(jin) 經濟穩步發展、社會(hui) 進步、人民安居樂(le) 業(ye) ,而且碧水藍天淨土,動物植物多樣,大部分山川仍處於(yu) 原生狀態,仍然是西藏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阿裏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浦春炯在接受中國環境報山河行記者采訪時,介紹了“十三五”時期阿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他表示,“十三五”時期以來,阿裏地區以構建和維護青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核心,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目標,堅持把生態環保作為(wei) 底線、紅線、高壓線,強化汙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實施生態修複和治理,推進阿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起,西藏開始致力於(yu) 自然保護區建設。目前,西藏已有11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ge) 國家森林公園、22個(ge) 國家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地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8.75%。

  截至2020年底,阿裏地區絕大多數保護物種種群數量恢複性明顯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由原來的兩(liang) 萬(wan) 隻左右,增加至現在的6萬(wan) 隻左右;野犛牛由原來的1萬(wan) 頭左右,增加至現在的兩(liang) 萬(wan) 頭左右;藏野驢由原來的1.5萬(wan) 頭左右,增加至現在的4萬(wan) 頭左右;雪豹、盤羊、岩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恢複性增長明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