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人民日報看瀾湄——產業援藏,讓氆氌製作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 2021-10-23 15:29:00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紡錘左右飛速穿梭,藍白兩(liang) 色絲(si) 線如流水般匯入織麵。隨著絲(si) 線不斷壓緊壓實,一塊白底藍花的蜀錦呈現在記者麵前。“這批貨20多個(ge) 平方,價(jia) 值6萬(wan) 美元,計劃出口英國。”西藏璞錦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予說。


蜀繡作品。劉雨瑞攝


蜀繡作品。劉雨瑞攝

  21日上午,細雨蒙蒙中,“瀾湄萬(wan) 裏行”中外媒體(ti) 記者團走進昌都市經濟開發區。來自重慶江北的黃予,紅色毛衣內(nei) 襯,一件藏式翻毛領棕色長袍大衣直抵腳踝。藝術氣息濃厚的她,做了20多年設計工作。年齡不小、成就不小,為(wei) 啥跑到西藏昌都做起了蜀錦出口生意?

  “全球市場每年對高端紡織麵料的需求超過20億(yi) 美元,我們(men) 在重慶的公司實現了蜀錦織造技藝的機械化,目前供不應求。”黃予說,“在昌都試車蜀錦織造,是為(wei) 了‘打前站’、調試設備,為(wei) 氆氌機械化生產(chan) 做準備。”

  氆氌,看著很陌生。黃予對它的最初認識,還要追溯到兩(liang) 年前。

  2019年7月,重慶市第九批援藏幹部集中啟程進藏,黃予和她的同事隨行到昌都考察項目。“在這裏,我第一次親(qin) 眼見到了氆氌,它是羊毛織就的毛料,藏族人用它縫製衣褲、藏袍、藏帽、藏靴。”在設計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黃予眼前一亮:氆氌細密平整、質軟光滑,肯定能像蜀錦一樣贏得國際市場的喜愛。

  此時,昌都經濟開發區也向她拋來橄欖枝。“在區內(nei) 注冊(ce) 且設有生產(chan) 經營實體(ti) ,並與(yu) 招商部門簽訂招商引資協議的各類企業(ye) ,可享受三年房租減免、稅收減免等優(you) 惠政策,經開區管委會(hui) 還會(hui) 定期組織展銷會(hui) ,邀請區內(nei) 企業(ye) 參加。”昌都市經開區管委會(hui) 黨(dang) 工委委員陳真國介紹說。

  “我們(men) 有技術基礎,經開區有政策,雙方一拍即合。”但實際調研時,黃予發現,氆氌產(chan) 業(ye) 化,這事不容易。

  “氆氌製作缺乏創新,圖案、樣式還是老一套,失去了市場,找了好久,才發現一位做氆氌的老奶奶。”黃予說,“老奶奶不會(hui) 說漢語,製作技藝講不明白。”為(wei) 此,黃予和她的團隊專(zhuan) 門從(cong) 東(dong) 華大學請來紡織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家,一推一接,一拉一壓……專(zhuan) 家看得仔細,問得明白,為(wei) 氆氌的機械化織造提供了建議。“經過設計、調試,第一批氆氌預計明年初下線。”黃予說,“到時,客戶不僅(jin) 可以定製花紋,自由選擇麵料,還能添加金銀絲(si) 等貴金屬。”

  氆氌產(chan) 業(ye) 化,手工藝人怎麽(me) 辦?

  “兩(liang) 條腿走路,機器織造的氆氌作為(wei) 產(chan) 品售賣,手工製作的作為(wei) 工藝品售賣,未來還會(hui) 探索拍賣的路子,讓氆氌賣出好價(jia) 錢。”黃予說,“羊毛等原材料會(hui) 從(cong) 當地采買(mai) ,工廠也會(hui) 從(cong) 當地雇傭(yong) 工人,部分訂單也會(hui) 交給手工藝人。”

  未來,黃予還會(hui) 探索唐卡、藏毯等的產(chan) 業(ye) 化,“實現產(chan) 業(ye) 援藏,全方位帶動當地發展”。最讓黃予感受到自己價(jia) 值的,還是通過產(chan) 業(ye) 援藏,使氆氌製作又煥發了新活力。“氆氌不僅(jin) 是一塊布,還是文化的載體(ti) 。”黃予開心地說。


黃予向記者介紹公司生產(chan) 的蜀繡作品。劉雨瑞攝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