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祥:“一定不要忘記這段紅色曆史”
圖為(wei) 袁國祥將軍(jun) 。洛桑丹增 攝
袁國祥檔案:
1932年出生於(yu) 甘肅張掖。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曆任二軍(jun) 政治部攝影員、南疆軍(jun) 區政治部幹事、副處長、處長,1978年任西藏阿裏軍(jun) 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1987年任南疆軍(jun) 區紀委副軍(jun) 職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jun) 銜,1993年離休。現居新疆烏(wu) 魯木齊。
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給烏(wu) 魯木齊帶來些許清爽。“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從(cong) 拉薩來到烏(wu) 魯木齊一處幽靜的部隊幹休所,專(zhuan) 程拜訪袁國祥將軍(jun) 。
《進藏英雄先遣連》一書(shu) 的圖片頁專(zhuan) 門標注:以上圖片均由袁國祥、王誌勇、李佳俊、沈開運、竇玉民、鄒吉玉等供稿。書(shu) 中還記錄了袁國祥講述王震將軍(jun) 關(guan) 心關(guan) 懷進藏英雄先遣連的故事。
剛進房門,89歲高齡的袁國祥將軍(jun) 就與(yu) 我們(men) 熱情握手。
袁國祥,中等身材,一頭白發,淡綠色夾克杉的拉鏈一拉到頂,炯炯有神的雙眼,挺直的腰板,散發著多年軍(jun) 旅生涯養(yang) 成的軍(jun) 人氣息。
走進袁將軍(jun) 書(shu) 房,隻見靠牆的兩(liang) 排書(shu) 櫃放滿了各種書(shu) 籍和他的攝影作品,其他三麵牆上除了書(shu) 法作品之外,唯一一幅西藏自治區地圖尤為(wei) 醒目,似乎代表著埋在書(shu) 房主人心中那份難舍的牽掛。
“1949年9月,我的家鄉(xiang) 甘肅張掖解放了。解放後的第三天,17歲的我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袁國祥說。
從(cong) 加入人民軍(jun) 隊那天起,袁國祥就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解放軍(jun) 進軍(jun) 新疆、解放阿裏、屯墾戍邊的光輝曆程。
“得知進藏任務後,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都報了名。雖然我沒有被批準,但我們(men) 政治部的7個(ge) 戰友被派到新疆擔負進藏任務的獨立騎兵師了,其中就包括拍下先遣連進軍(jun) 西藏照片的王誌勇同誌。”袁國祥說,“從(cong) 那時起,我就很關(guan) 心解放西藏、進軍(jun) 阿裏的事,自然十分關(guan) 心先遣連的情況了。隻要是見到從(cong) 阿裏來的同誌,我就主動向他們(men) 了解阿裏的情況。”
1954年,袁國祥騎著駱駝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桑株達阪,跨越冰雪覆蓋的昆侖(lun) 山,前往阿裏。曆時半年時間的采訪中,他拍攝了《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巡邏在強拉山口》《駝鈴叮當越昆侖(lun) 》《日土宗僧俗官員歡迎解放軍(jun) 》等一批反映邊防軍(jun) 人不畏艱苦、獻身阿裏,讚頌軍(jun) 民攜手守衛祖國神聖領土的優(you) 秀作品,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曆史資料照片。進藏英雄先遣連指導員李子祥、副連長彭青雲(yun) 等人也在他的攝影作品中出現過。
“高山環繞、湖泊縱橫的世界屋脊——阿裏是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西南邊陲的錦繡河山。”袁國祥說,進藏英雄先遣連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以驚人的革命毅力翻越風雪昆侖(lun) ,勝利進軍(jun) 藏北高原,和平解放了祖國大陸最後一塊土地。
祖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近年來,進藏英雄先遣連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通過《先遣連》《雪浴昆侖(lun) 》等文學、影視作品進行宣傳(chuan) ,逐漸為(wei) 更多的人所了解。
1968年,袁國祥又來到阿裏,參加阿裏軍(jun) 分區成立有關(guan) 活動,並調研了解阿裏地區特別是進藏英雄先遣連的有關(guan) 情況。此後,他又多次到過阿裏。
1978年,袁國祥奉命調到阿裏軍(jun) 分區工作。10年間,他先後擔任阿裏軍(jun) 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
在阿裏工作期間,他更是把宣傳(chuan) 進藏英雄先遣連的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當作自己的重要任務。“我向進藏英雄先遣連的許多同誌都了解過情況,對進藏英雄先遣連情況比較熟悉。我在阿裏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到處宣傳(chuan) 進藏英雄先遣連的英雄故事。由於(yu) 每一個(ge) 故事都很具體(ti) ,每個(ge) 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宣傳(chuan) 的效果都很好。”袁國祥說。
10年後,袁國祥奉命調離阿裏軍(jun) 分區。“下山時,我就帶了阿裏軍(jun) 分區出的《戰鬥在世界屋脊的戰士》一書(shu) ,其中就有訪問當時還健在的20多名進藏英雄先遣連同誌的紀實性文章。”袁國祥說。
雖然脫下軍(jun) 裝、告別戎馬生涯、在部隊幹休所休養(yang) ,但袁國祥一直筆耕不輟,先後編著了《難忘征程——進軍(jun) 新疆的故事》《阿裏探秘》《往事回眸》《雪山凱歌》《喀喇昆侖(lun) 風雲(yun) 錄》《圖說阿裏》等史料叢(cong) 書(shu) 。
“天再高,高不過我們(men) 解放軍(jun) 的腳底板。戈壁灘再大,大不過我們(men) 解放軍(jun) 的步伐……”離休後的袁國祥,進軍(jun) 營、到機關(guan) 、赴院校,為(wei) 軍(jun) 隊和地方有關(guan) 單位作報告超過百場,在新疆、甘肅等地舉(ju) 辦革命曆史題材攝影作品展,捐贈自己創作的書(shu) 籍、攝影作品集等珍貴資料,通過多種方式講述人民軍(jun) 隊光輝曆程和感人故事,激勵後來人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發揮革命傳(chuan) 統,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袁國祥先後被表彰為(wei) 蘭(lan) 州軍(jun) 區“先進離退休幹部”、新疆軍(jun) 區“十佳離退休幹部”,2019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表彰為(wei)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ge) 人”。
“退下來以後,我先後6次前往阿裏,訪問老戰友,拍攝新氣象。”袁國祥說,凡是到阿裏工作的人,都會(hui) 對阿裏產(chan) 生革命感情,都會(hui) 熱愛阿裏,都願意支持阿裏,都希望阿裏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
當年,進藏英雄先遣連解放阿裏的功績,令世人敬佩,毛澤東(dong) 主席連續說了三個(ge) “蓋世英雄”。進入新的曆史時期,進藏英雄先遣連的精神更需要後來人不斷傳(chuan) 承和發揚。在阿裏軍(jun) 分區、在南疆軍(jun) 區,先後湧現出“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和“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jun) 等“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ti) ”等一批批衛國戍邊的優(you) 秀官兵,在雪域高原接續譜寫(xie) 著衛國戍邊、為(wei) 國奉獻的新篇章。
“一定不要忘記這段紅色曆史。”袁國祥說,“我曾經是一名攝影幹事,我的責任就是為(wei) 邊防戰士樹碑立傳(chuan) ,為(wei) 各族人民歌功頌德。”
臨(lin) 別時,袁國祥將我們(men) 送出院門。當看到采訪車上標繪的進藏英雄先遣連進軍(jun) 路線略圖時,他一邊輕輕撫摸,一邊不停念著那些熟悉的地名,“於(yu) 田”“兩(liang) 水泉”“紮麻芒堡”……仿佛又回到那段難忘歲月,又在與(yu) 自己的戰友對話。
汽車慢慢啟動,回頭望去,雨後的陽光輕輕灑在老將軍(jun) 身上,不停揮手的他站在門口,軍(jun) 人的身姿挺拔如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聽醫者講述】徐樂天:進藏?我一拍胸脯,去!
一年多過去了,我仍時常惦念這位儒雅的老先生,不僅因為徐老在擔任協和胸外科主任期間,為中國胸心外科事業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詳細] -
南疆軍區某合成團一連:英雄,在這裏誕生
此時此刻,東風勁吹,紅旗獵獵,戰鼓齊鳴,戰馬嘶叫,歡送場麵一片沸騰……[詳細] -
獅泉河鎮:革命先輩的憧憬成為現實
獅泉河烈士陵園裏,包括李狄三在內的63名先遣連烈士的陵墓坐北朝南,俯瞰著整個獅泉河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