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完成了一年援藏任務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nei) 分泌科醫生袁曉勇,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片高原熱土。回望一年的援藏經曆,一張張病愈後開心的笑臉曆曆在目。
去年8月,作為(wei) 第六批醫療“組團式”援藏工作隊隊員,袁曉勇和隊友們(men) 一道來到西藏。航班落地後,走出艙門,他感到身體(ti) 不適。“那時,頭暈、頭痛、惡心,腦殼像要炸開了一樣。”他回憶道,當時測了一下自己的氧飽和度隻有65%,看到這個(ge) 數據心裏一驚,跟在北京實在是差太多了。緩和了幾天後,袁曉勇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始了援藏醫療工作。
有一天,袁曉勇接診了一名特殊的患者。初次見到這名患者,袁曉勇還以為(wei) 他冒用了他人的就診卡,不到80厘米的身高確實很難讓人想到他其實已經16歲了。經詢問得知,患者在2歲前就停止了生長發育。“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來西藏支援的必要性。”袁曉勇告訴記者。
袁曉勇帶著團隊一起研判病情,製訂詳細的治療方案,還從(cong) 成都找來藥劑進行對症治療。他每3個(ge) 月對患者進行1次全身體(ti) 檢,評估身高發育改善情況和藥物安全性,精確調整劑量以適應患者發育情況,同時每個(ge) 月與(yu) 患者家屬進行電話聯係,詢問治療進展情況。
經過近1年的治療,患者的身高從(cong) 79cm增長到了92cm,以前隻會(hui) 咿咿呀呀,現在已經能夠數數和回答簡單的問題了,身高、智力也都有了明顯改善。
“不幸的疾病落到孩子身上,還好我們(men) 擁有科學武器可以打破這個(ge) 不幸的延續。我覺得我們(men) 的努力是很有價(jia) 值的。”袁曉勇感慨道。
袁曉勇告訴記者,甲狀腺結節是一種高發疾病,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結節,但少數結節會(hui) 被超聲誤判為(wei) 甲狀腺癌。為(wei) 了減少不必要的甲狀腺開刀手術,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nei) 分泌科和自治區人民醫院內(nei) 分泌科的幫助下,袁曉勇在援藏期間帶出了能獨立開展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的專(zhuan) 業(ye) 團隊。到今年8月,該團隊每周已能完成1到2例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病理活檢檢查。
“守護百姓健康是我們(men) 的職責。自治區人民醫院內(nei) 分泌科如今不僅(jin) 能夠完成常見疾病的診療,還能夠進行少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個(ge) 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這離不開受援醫院同事們(men) 和我們(men) 的共同努力。”袁曉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