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寶“藏”故事丨西藏農牧民學習新技能 邁向新生活

發布時間: 2021-11-29 08:51:00 來源: 新華社

   依托技能培訓,西藏波密縣玉普鄉(xiang) 米堆村村民紮西次旺,5年前學習(xi) 機動車駕駛技術並成功考取駕駛證。在貼息貸款的好政策下,他購買(mai) 了一輛小汽車往返縣城跑客運,一年多時間裏就賺了10多萬(wan) 元。如今,紮西次旺家蓋起了家庭旅館,入股村集體(ti) 旅遊觀光車等項目,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汽車是個(ge) ‘寶’,它帶我走向致富路。”談起新生活,紮西次旺滿眼憧憬。

   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上獲悉,過去5年,西藏累計轉移農(nong) 牧區富餘(yu) 勞動力283.9萬(wan) 人次。得益於(yu) 尊重群眾(zhong) 意願實施的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和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越來越多西藏農(nong) 牧民學習(xi) 新知識和新技能,有了體(ti) 驗多彩人生的更多選擇。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藏芝星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茶園裏,茶田管護員正忙著給茶樹澆水除草,門口的項目牌上展示著茶樹品種、生長周期和管護注意事項。“茶園讓我們(men) 增加了新的收入。”看著現代化的連片茶田,在此工作的古鄉(xiang) 雪瓦卡村32歲的村民索朗措姆由衷感慨。

   茶園負責人陳偉(wei) 介紹,茶園項目共流轉農(nong) 牧民土地1220畝(mu) ,主要生產(chan) 烏(wu) 龍茶、白茶等,長期帶動雪瓦卡村32名群眾(zhong) 在本地就業(ye) ,農(nong) 牧民每人每月工資6000元。“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盡快適應現代茶產(chan) 業(ye) ,我們(men) 還安排了係列專(zhuan) 業(ye) 培訓。”他介紹。


索朗措姆在家門口的茶園工作(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hui) 持續快速發展,農(nong) 牧民也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尋找新工作,城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

   在拉薩柳梧新區的康樂(le) 扶貧搬遷安置點,46歲的曲尼開的茶館分外熱鬧。穿梭在顧客間,曲尼不斷招呼著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18年4月,曲尼一家還住在曲水縣色達村,靠著幾畝(mu) 薄田和牛羊過日子,農(nong) 閑時也前往拉薩打些零工。得益於(yu)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曲尼一家搬到了拉薩市區,從(cong) 農(nong) 民變成了市民。為(wei) 了幫助搬遷群眾(zhong) 更好就業(ye) ,拉薩市開展了廚師、保潔、駕駛員等一係列技能培訓。曲尼覺得自己做飯有天賦,參加了其中的廚師培訓。

   通過培訓,曲尼學做菜的手藝提升,也開闊了眼界。在居委會(hui) 的引導支持下,曲尼大膽創業(ye) 開辦了茶館。因為(wei) 手藝好、待人熱情,搬遷點的群眾(zhong) 經常光顧曲尼的茶館,每月營業(ye) 額達4000多元,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


西藏拉薩市四季吉祥村村民在采摘雪菊(2017年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隨著西藏消除絕對貧困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逐步推進,汽車已駛入千家萬(wan) 戶,駕駛技術隨之成為(wei) 人們(men) 最熱衷學習(xi) 的技能之一。”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說,一技之長不僅(jin) 成為(wei) 西藏農(nong) 牧民致富的“金鑰匙”,更增添了他們(men) 通過競爭(zheng) 獲得工作機會(hui) 的底氣。

   如今,農(nong) 牧民職業(ye) 選擇日趨多元,生活更加豐(feng) 富多彩。

   文字記者:陳尚才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海報製作:旦增努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