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嘎隆拉,邊防我來了!”初冬,20餘(yu) 名大學生女兵穿越林海雪海,深入“蓮花秘境”墨脫縣……至此,墨脫駐軍(jun) 在守防59年後迎來了首批女兵。
一
來到墨脫軍(jun) 營,列兵袁江夢張開雙臂,擁抱河山。墨脫2013年10月31日才修通公路,惡劣環境一度讓女性望而生畏。隨著邊防條件逐漸改善,軍(jun) 營巾幗終於(yu) 如願到此戍邊。
袁江夢的爺爺曾上過戰場,來自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的她從(cong) 小對軍(jun) 營充滿向往。在“抬頭望雪山,低頭見深淵”的墨脫公路上,袁江夢並不害怕,反而是一路新貌讓她感慨萬(wan) 千。由於(yu) 特殊的地質結構,這片區域一直大量存在滑坡、泥石流、水毀、冰崩、雪崩等現象,是全國地質災害危害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墨脫公路建成後,進出墨脫的路程大大縮短了,從(cong) 波密縣到墨脫縣僅(jin) 需4個(ge) 小時左右。袁江夢對“兵貴神速”有了切身體(ti) 會(hui) ,沉浸在喜悅中的她對即將開始的戍邊生活充滿了期待。
臨(lin) 近墨脫縣城,下車徒步跋涉開始了。女兵們(men) 將接受戍邊第一課——走路。
要讀懂墨脫軍(jun) 人,先得讀懂墨脫的路。以前,入伍到墨脫都是從(cong) 走路開始——一路上,新兵總會(hui) 不斷發問:“還有多遠啊?”班長總是回答:“再過半小時就到了!”然而,新兵眼前依然是懸崖絕壁、冰川飛瀑。走到第三天,翻過多雄拉雪山,挪過“老虎嘴”,再繞盡“99道彎”,新兵雙腳磨滿血泡,血泡破了結成痂,他們(men) 就正式成為(wei) 墨脫戍邊人的一員。
過塌方區,鑽密林,爬陡坡……雖然她們(men) 已做好進墨脫不怕苦累的思想準備,但這“第一課”還是給女兵們(men) 帶來了不小挑戰。
“慢點,慢點,注意腳下!”“快點,有落石!”“小心刺竹!”老兵的提醒不時響起,女兵們(men) 氣喘籲籲,汗珠布滿額頭。談及初次走墨脫路的感受,腳被磨出水泡的廣西籍戰士範曉微說:“沒想到入營第一課竟然是‘走路’。我們(men) 走了這麽(me) 一小段路都這麽(me) 艱難,難以想象前輩們(men) 是如何在這裏堅守下來的。向他們(men) 致敬,我會(hui) 努力早日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戍邊女兵!”
女兵的到來讓營區熱鬧起來,在簡單又熱烈的歡迎儀(yi) 式上,她們(men) 脖子上掛滿哈達,個(ge) 個(ge) 笑靨如花。已在高原服役9年的班長郭紹梅自豪地說,此次進墨脫的女兵裏麵有7名女兵都是她在新訓基地帶的兵,大家一直期待去邊防線上參與(yu) 巡邏任務,早已做好吃苦準備,沒想到這裏的條件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二
次日早餐後,女兵們(men) 到某執勤點參觀,與(yu) 戰位關(guan) 切接觸。
路在雲(yun) 海,哨在天上。驅車行至半山腰,天空傳(chuan) 來陣陣轟鳴聲。袁江夢望著窗外,驚訝地喊道:“看,無人機,下麵還吊著東(dong) 西哩!”一句驚歎連著滄海桑田。我軍(jun) 在墨脫已構建無人機空中投送通道,基本實現無人機智能化空中批量物資投送。“現在都是衛星定位、智能巡航、定點投送,無人機升空後按照預定航線自主飛行,我們(men) 隻需要在‘兩(liang) 頭’接收和掛載物資就可以了。”老兵李金濤介紹說,之前到點位接送物資需要翻山越嶺,走上整整一天,現在僅(jin) 需20多分鍾,即使大雪封山,生活物資、訓練器材、新鮮果蔬和活禽、包裹信件照樣能按時送達。
來到執勤點位,班長張惠一下車就看到有戰友在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張惠當兵10年,一直在話務崗位工作,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該點位受自然災害影響,連續5年有線電話都不通,直到第六年才接通電話。現在,連人跡罕至的深山點位都通了網,張慧高興(xing) 得合不攏嘴。
曾幾何時,無人區點位網絡信號難以覆蓋,官兵想要接收一條信息,必須不斷尋找製高點找信號。去年春節前,在各方努力下,光纜鋪設到雪山哨點,結束了哨點“信息孤島”的曆史。官兵利用網絡聯係家人、開展學習(xi) 、獲取信息,生活變得豐(feng) 富多彩。更難得的是,他們(men) 還用上了遠程會(hui) 診係統,一旦有官兵被毒蟲猛獸(shou) 所傷(shang) 或者患緊急病症,可以隨時聯通醫療專(zhuan) 家進行網絡會(hui) 診。
三
令女兵們(men) 更加驚歎的是,墨脫軍(jun) 人用上的新式巡邏“套裝”:“身上的作訓服是全新升級的,科技含量高,輕便防風,穿著很暖和。還有這輕便的防水作戰靴、可以保溫24小時的多功能水壺、品種多樣的新式單兵自熱食品包……”邊防上訓練、生活、守防條件的巨大變化讓女兵們(men) 心裏格外溫暖,她們(men) 紮根邊防、保家衛國的信心與(yu) 決(jue) 心更加堅定了。
為(wei) 了讓女兵盡快融入邊防,某邊防團安排她們(men) 參觀“墨脫戍邊模範營”榮譽室,感悟“樂(le) 於(yu) 吃苦、善於(yu) 忍耐、勇於(yu) 戰鬥、敢於(yu) 創業(ye) ”的“墨脫精神”。如此近距離地感悟先輩們(men) 的英雄壯舉(ju) ,大家不禁熱血沸騰。袁江夢說,單位的光榮曆史、先輩們(men) 的戍邊精神激勵著她,在以後的戍邊工作中,一定努力做到最好。對她而言,巡邏祖國的邊防線是一件“很神聖很浪漫的事”。
部隊還組織女兵們(men) 來到墨脫縣背崩革命烈士陵園參觀。戍邊23年的二級軍(jun) 士長周國仁撫摸著墓碑,向女兵講述了戍邊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75年,三連戰士焦大銀在執行任務途中受到3條毒蛇攻擊,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jin) 19歲;1987年,戰士姚琳在巡邏途中被江水卷走,戰友們(men) 抓住的僅(jin) 僅(jin) 是他身上那個(ge) 綠色的背包,那年他隻有18歲;2017年,五連戰士梁昆煒在巡邏途中被飛石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年僅(jin) 19歲……”這裏山高穀深、險象環生,先後有30名官兵犧牲在邊防線上。
女兵們(men) 輕輕擦拭著墓碑上的灰塵,靜靜地傾(qing) 聽著英烈的光榮事跡。想想來時的路,望著遠處的關(guan) 山,首次來到墨脫邊防的班長郭紹梅抑製不住內(nei) 心的感動,她堅定地說:“請前輩們(men) 放心,我們(men) 來守邊防了,女兵也是好樣的!”
在烈士紀念碑前,踏上墨脫邊防戰位的女兵們(men) 莊嚴(yan) 宣誓,“寧舍自己一條命,不丟(diu) 祖國半寸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