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守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發布時間:2021-12-31 10:08: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十二月的昌都市,皚皚白雪之中,遠方的犛牛群化作星星點點,儼(yan) 然一幅壯闊的水墨山水畫卷。

  這畫卷,正是西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

  作為(wei) 青藏高原的主體(ti) ,西藏境內(nei)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被譽為(wei) “亞(ya) 洲水塔”,是我國以及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江河源”,亞(ya) 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的“感應器”,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對全球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鮮明提出,要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這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ju) 措,充分體(ti) 現了區黨(dang) 委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表明了區黨(dang) 委維護生態環境的堅強決(jue) 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意誌。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最長的高原河流,而受到高原氣候、地質等環境影響,雅江流域曾出現過河灘荒漠化的情況,中遊日喀則市南木林生態示範區也曾經是一片戈壁荒灘。

  南木林縣仁歐村村民過去習(xi) 慣到山上砍柴生火,導致土地沙化嚴(yan) 重,村民在家裏喝甜茶,都得涮幾次杯子裏的灰塵,吃盡了苦頭。

  為(wei) 了築牢綠色生態屏障,以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西藏在全區範圍內(nei) 開展“兩(liang) 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植樹綠化工程,通過集中連片人工造林,保障了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等大江大河沿線生態安全。如今,首批31萬(wan) 畝(mu) 的防護林已綠樹成蔭,有效防止了高原河流荒漠化。

  “十四五”時期,西藏將繼續加大力度實施“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推進羌塘、珠峰等國家公園建設,推動自然保護地持續優(you) 化整合。

  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羌塘草原,藏羚羊悠閑覓食、藏野驢奔騰跳躍、野狼成群結隊……

  野生動物自由自在棲息繁衍的背後,是人們(men) 的精心守護。

  在位於(yu) 羌塘草原的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次成塔青的身份是野生動物保護員。他定期在保護區內(nei) 巡邏,密切關(guan) 注野生動物生存狀況,並詳細記錄發現野生動物的地點、時間,種群的數量及性別等情況,為(wei) 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數據。

  目前,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有780名藏北牧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管護員,投身於(yu) 守護高原生靈的事業(ye) 中。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西藏生物物種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在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調查數據顯示,西藏現有陸生脊椎動物1072種,已正式發表新物種5個(ge) ,新發現中國新紀錄物種5個(ge) 、自治區新紀錄物種23種。絕大多數保護物種種群數量增長明顯,藏羚羊數量已從(cong)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萬(wan) 隻,增加至目前的約30萬(wan) 隻;黑頸鶴種群數量從(cong) 20世紀不足2000隻,至今已過萬(wan) 餘(yu) 隻;曾被國際社會(hui) 認為(wei) 已經滅絕的西藏馬鹿,由發現時的200餘(yu) 頭,至今已超過800餘(yu) 頭,並且種群不斷擴大。雪豹、盤羊、岩羊等野生動物恢複性增長明顯,野生動物棲息地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狀態。

  每當在草原上與(yu) 藏羚羊群邂逅,次成塔青駐足望著“高原精靈”澄澈的雙眸、矯健的身姿,都會(hui) 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量。他說:“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野生動物,也是在守護人類自己的家園和生命。”

  如今,生態保護的藍圖已經繪就,全區上下將在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中身先士卒、實幹立身,恪盡職守、勤勉敬業(ye) ,共同推進美麗(li) 西藏建設,守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鞏固發展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的良好態勢。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