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如一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歲月流轉,真情永恒。
虎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人民中間,給千家萬(wan) 戶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十個(ge) 年頭在春節前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
“我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中走一走看一看。”
走過一條條崎嶇不平的路,握住一雙雙滿是老繭的手……一條條街巷、一間間村舍、一方方炕頭,見證了總書(shu) 記對人民的深厚情懷;一段段平易近人的家常、一句句溫暖人心的問候、一次次親(qin) 切和藹的笑容,定格下總書(shu) 記對百姓的真摯情誼。
歲月奔湧,江山印證。
從(cong) 黃土地中走來,從(cong) 村支書(shu) 到泱泱大國最高領導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裏始終裝著人民,時刻把人民幸福作為(wei) “國之大者”,帶領14億(yi) 多人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闊步踏上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
(一)一條路
習(xi) 近平:“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翻過山巒,跨過深穀,通往湘西十八洞村的柏油路,新建之後又再次拓寬,迎接著川流不息的車輛人群。家家戶戶掛起的大紅燈籠,仿佛都在翹首期盼遠方的來客。
“真希望總書(shu) 記再來看看,我已經成家了,我的女兒(er) 就叫做龍思恩,長得可漂亮嘍!”端起自家的金蘭(lan) 土蜂蜜,村民龍先蘭(lan) 笑得暢快。
龍先蘭(lan) 曾是村裏有名的“刺頭”。他小時候因為(wei) 家庭變故性情孤僻,長大後遊手好閑、嗜酒成癮,哪家的姑娘都嫌他“又窮又懶”。
2013年11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陵山區腹地的十八洞村看望貧困群眾(zhong) 。得知村裏光棍漢多,總書(shu) 記笑著勉勵大家,要加油幹,等窮根斬斷了,日子好過了,媳婦自然會(hui) 娶進來。
那時,龍先蘭(lan) 還在外麵“混日子”。聽說總書(shu) 記走後派了扶貧工作隊,他匆匆趕回村。
扶貧工作隊隊長不僅(jin) 認他做了兄弟,幫他申領小額貸款,給他引薦了養(yang) 蜂的師傅,還將他列為(wei) 重點幫扶對象。
“聽總書(shu) 記的話,自己加油幹,好事自然來。”
2015年,十八洞村相親(qin) 大會(hui) 上,有了一技之長的龍先蘭(lan) ,用一句話贏得了鄰村姑娘的芳心:“我沒有才藝,但我有力氣,哪個(ge) 願意跟我走,我讓她幸福一輩子!”
特色種植、鄉(xiang) 村旅遊、勞務輸出、苗繡製作……3年多光景,十八洞村多措並舉(ju) ,摘掉了貧困帽,龍先蘭(lan) 也從(cong) 三箱蜜蜂養(yang) 殖開始,徹底改變了人生命運。
十八洞村群眾(zhong) 的脫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2016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總書(shu) 記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還惦記著十八洞村大齡青年的“脫單”問題。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er) ?”
“7個(ge) ,就是‘脫單’的大齡青年7個(ge) 。”
會(hui) 場裏響起了會(hui) 心的笑聲。
“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就是在十八洞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在場的代表說,滿麵含笑。
2021年2月,曆經8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傾(qing) 注巨大心血的這項偉(wei) 大工程圓滿收官。
什麽(me) 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什麽(me) 是百姓的喜怒哀樂(le) ?半個(ge) 世紀前,陝北梁家河的黃土地上,下鄉(xiang) 插隊的習(xi) 近平頂著嚴(yan) 寒風霜,走過溝壑縱橫,親(qin) 身感受過百姓疾苦。
幾十年後,習(xi) 近平作為(wei) 中國國家主席訪問美國,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ti) 聯合歡迎宴會(hui) 上提到了在梁家河當農(nong) 民的7年時光,他坦陳:“那時候,我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住在土窯裏、睡在土炕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ge) 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最需要什麽(me) !”
因為(wei) 走過一樣的路,因為(wei) 苦過相同的苦……從(cong) 陝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從(cong) 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走到哪裏,就把這種樸素的情感帶到哪裏。
無論是在北京南鑼鼓巷與(yu) 老街坊親(qin) 切交談,還是到河北阜平在老鄉(xiang) 炕上盤腿而坐;無論是在內(nei) 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ye) 棚戶區的群眾(zhong) ,還是在蘭(lan) 州虛擬養(yang) 老院給老人端菜送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心體(ti) 察著群眾(zhong) 喜憂,感受著百姓冷暖,躬身探尋著人民幸福之路。
汽車下了318國道,循著尼洋河,徑直開進西藏林芝鎮嘎拉村。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村做客後,不斷有遊客來這裏“打卡”。
“總書(shu) 記察看了我家的糧食,還嚐了一塊奶渣子。”村民達瓦堅參說,“我的女兒(er) 想當醫生,兒(er) 子要當短跑運動員,總書(shu) 記鼓勵他們(men) 加油。”
奶渣子的味道甜甜的,一聲聲“紮西德勒”的祝福發自肺腑。
這是習(xi) 近平又一次踏訪雪域高原,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作為(wei)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親(qin) 自前來祝賀,這在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是第一次。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第一次入藏,乘車顛簸了整整一天。“當時的路況非常險,還好沒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橫著兩(liang) 根木頭,我們(men) 下來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脫那都是騎著馬進去的。”
2021年6月,綠色“複興(xing) 號”動車開上了雪域高原,從(cong) 林芝到拉薩用時縮短為(wei) 3個(ge) 多小時。如今,川藏鐵路已全線開工,這條“鋼鐵巨龍”八起八伏,累計爬升相當於(yu) “征服了兩(liang) 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wei) 了建設川藏鐵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路是改變命運的奇跡,更是造福人民的希望。
浙江餘(yu) 姚,四明山腳,車子剛拐進橫坎頭村,便見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流而過,為(wei) 這個(ge) 遠近聞名的“共同富裕樣板村”平添幾分田園詩意。
“15年前到你們(men) 村的情景我都記得,我一直惦記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橫坎頭村史館裏,珍藏著一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村裏全體(ti) 黨(dang) 員的回信。
2003年春節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冒著雨雪,專(zhuan) 程來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走村入戶看望村裏的老幹部、老黨(dang) 員。當時村裏還沒有水泥路,全村沒有一個(ge) 公廁,許多人家都還用露天糞缸。
在同村委會(hui) 座談時,習(xi) 近平神色凝重:“隻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談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隻有老區人民實現了小康,才談得上浙江真正實現全麵小康。”
這年6月,在習(xi) 近平的倡導和主持下,浙江啟動了“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的富民工程,橫坎頭村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2月,橫坎頭村全體(ti) 黨(dang) 員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匯報村裏的發展情況。
“沒想到總書(shu) 記十多天後就回了信!”時任橫坎頭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誌燦說,“他得知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感到十分欣慰,勉勵我們(men) 再接再厲、苦幹實幹,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2021年開年,一部脫貧攻堅劇《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跨越山海的扶貧協作震撼人心。很多沒有感受過貧困的城裏年輕人一邊追劇,一邊感慨寧夏西海固當年的貧瘠。
25年前,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xi) 近平,深入西海固進行了6天的扶貧考察,真切感受到當地極端貧困的狀況——
“一家子既沒有桌椅板凳,也沒有鋪蓋。家裏唯一的‘財產(chan) ’是掛在房梁上的一撮發菜,就靠賣這麽(me) 一點發菜來買(mai) 油鹽醬醋。”
習(xi) 近平直接推動閩寧開展對口幫扶,組織倡議兩(liang) 省區建立聯席會(hui) 議製度,每年輪流舉(ju) 辦一次。25年來,閩寧聯席會(hui) 議從(cong) 未間斷。
2008年、2016年,習(xi) 近平又兩(liang) 次到寧夏調研,走村入戶和群眾(zhong) 共議脫貧大計。
“就坐在我旁邊,拉著我的手,問家裏收入如何,平時去哪裏看病?”固原市深溝村老漢金學文講起2008年4月習(xi) 近平來他家看望時的情景,仍十分激動,“還記得他對我說,等日子過得更好了,還會(hui) 來看我們(men) 的。”
2020年6月,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關(guan) 鍵之年的關(guan) 鍵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一次來到寧夏考察調研。
在吳忠市弘德村回族村民劉克瑞家,習(xi) 近平詳細了解就業(ye) 、收入、醫療、社保等情況。得知這家人已於(yu) 3年前脫貧,他十分高興(xing) 。
弘德村是個(ge) 生態移民村,劉克瑞拿出一張搬離西海固老家時拍的老照片:山大溝深、屋破衫爛。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接過照片仔細端詳,不由感慨。
山海攜手,閩寧協作探索出一條先富幫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福建先後有30多個(ge) 縣(市、區)與(yu) 寧夏9個(ge) 貧困縣(區)結成扶貧對子,兩(liang) 地101對鄉(xiang) 鎮、211對行政村建立結對幫扶關(guan) 係。
2020年11月16日,隨著最後一個(ge) 貧困縣西吉縣脫貧出列,寧夏西海固曆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全麵小康,需要披荊斬棘的開路者;人民幸福,需要久久為(wei) 功的鋪路人。
2013年11月3日的那個(ge) 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沿著狹窄山路來到十八洞村。
村口第一戶,是石爬專(zhuan) 老人一家。黑黢黢的木屋裏,唯一的“電器”是一盞5瓦的節能燈。
穿著一身陳舊苗族服裝的石爬專(zhuan) 不識字,沒在家裏看過電視,見到麵帶微笑的總書(shu) 記,有些愣怔,懵懵懂懂用苗語問:“怎麽(me) 稱呼您?”
這一問,大家都笑了,村裏人趕忙說“這是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拉著石爬專(zhuan) 的手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石爬專(zhuan) 一家被列為(wei) 精準扶貧對象,村裏幫她開起了小商店,加入了合作社,現在早已吃穿不愁,也看上了大電視。
“每天吃完晚飯,都要看《新聞聯播》。總書(shu) 記叫我大姐,我想多看看這位親(qin) 人。”石爬專(zhuan) 說。
(二)一雙手
習(xi) 近平:“我們(men) 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
北京通州,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nei) ,一株株樹木挺拔向上。
2019年4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同北京市民一起義(yi) 務植樹。一下車,穿著運動鞋的總書(shu) 記就拿起鐵鍬、扛在肩上,大步走向植樹地點,鏡頭定格下這個(ge) 瞬間。
1989年12月,時任寧德地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與(yu) 群眾(zhong) 一同勞動,也留下一張照片,手握肩扛的動作幾乎一模一樣,那時他的肩上是一把鋤頭。
歲月更替,本色依舊。
揮鍬鏟土、圍堰澆水,總書(shu) 記很快忙碌起來。種完第一棵樹,覺得有點熱,他脫下外衣,接連又種下6棵樹。
畢楊當時是通州區貢院小學學生,一個(ge) 細節令她記憶深刻:“給樹苗澆水時,我不經意間把手放在水桶的把手下,習(xi) 爺爺提醒我這樣可能會(hui) 被夾到手,要注意安全,隨後輕輕拿開我的手。”
這是一雙勞動者的手。
1969年1月,當時還不滿16歲的習(xi) 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習(xi) 近平與(yu) 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種地、打壩、挑糞無所不幹,很快跟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打成一片。
一次打壩時,習(xi) 近平沒有手套,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繩子,再用全身力氣往下砸黃土,一天的工夫,他的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天再幹活,水泡都磨破流血了。“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拚命幹,從(cong) 來不‘撒尖兒(er) ’(偷懶)。”村民王憲平說。
同甘共苦,一如既往。
走進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麥穗看灌漿,總書(shu) 記對老鄉(xiang) 說“我們(men) 都是種莊稼出身”;湖南湘西一片柚子林中,總書(shu) 記熟練地幫村民摘下柚子;在甘肅八步沙林場,總書(shu) 記拿起一把開溝犁,同林場職工一起挖起來……
“不要聽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這些諺語爛熟於(yu) 心,講話中時常信手拈來。他曾深情地說,我們(men) 這些人都是農(nong) 民出身,對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有天然感情。
這雙手,讓人溫暖。
2021年10月21日,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黃河三角洲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鹽堿地大豆育種與(yu) 生產(chan) 示範田。
沿著一條小路,他走進田裏,俯身摘下一個(ge) 豆莢,輕輕撚開,仔細看了一下,將一顆豆子放進嘴裏,細細咀嚼後說:“豆子長得很好。”
站在總書(shu) 記身旁的示範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一直盯著總書(shu) 記的手,那一連串嫻熟的動作讓他感覺到一股暖流。
“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cang) 、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總書(shu) 記勉勵道。
羅守玉清晰記得,3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的農(nong) 場考察時,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總書(shu) 記心係糧食安全,從(cong) 他的那雙手能深深體(ti) 會(hui) 到。”羅守玉說。
這雙手,給人信心。
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一頂帳篷,慰問受災群眾(zhong) ,捧起一個(ge) 孩子的小臉,親(qin) 吻了一下。一年多後,這個(ge) 孩子住進了災後建起的新家。
湖北武漢,總書(shu) 記在抗疫關(guan) 鍵時刻來到東(dong) 湖新城社區,向樓上隔離的群眾(zhong) 不停揮手,鼓勵大家:“一起加油,再堅持一下!”
“張衛龐,你還沒有變!”
2015年2月13日,回到梁家河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正與(yu) 昔日的“小夥(huo) 伴”們(men) 熱情寒暄,一扭頭看到了張衛龐,伸出右手“狠勁兒(er) ”地拍在他的肩上,讓張衛龐感到“近平的心跟咱們(men) 還是那樣親(qin) ”。
張衛龐年輕時,家裏的日子不好過。為(wei) 了幫補他,習(xi) 近平把自己的口糧給他,與(yu) 他們(men) 一家人搭夥(huo) 吃飯。
吃苦耐勞的張衛龐後來被推選為(wei) 生產(chan) 隊長。改革開放後,他帶頭調整種植品種,後來又辦起養(yang) 雞場,領著大家共奔致富路。
總書(shu) 記問他現在的情況,張衛龐說:“近年我生活不錯,我有五畝(mu) 壩地,種些糧食蔬菜,自己吃,我還有十畝(mu) 果園,收入主要靠這個(ge) 果園。”總書(shu) 記聽了非常高興(xing) :“哎呀,衛龐,你發了吧?走,我和你果園看看去。”
“有幹勁、有奮鬥”,總書(shu) 記如此稱讚張衛龐。
第二年,張衛龐牽頭成立蘋果種植合作社,一心要和大夥(huo) 兒(er) 一起把日子越過越好。
“各幹各的弄不成,我還要把合作社往大做,不信我老漢鬧不下這事。”年過七旬的張衛龐信心滿滿。
一雙手,挽起億(yi) 萬(wan) 雙手。奮進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中國人民擼起袖子,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一本賬
習(xi) 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
隆冬時節,雪覆壩上。
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裏的馬鈴薯儲(chu) 藏窖裏滿滿當當。算起收成賬,種植大戶徐海成夫妻倆(lia) 的笑眼眯成了縫兒(er) :“土豆變金豆了!”
5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他家,細問他們(men) 家的收支清單:“種植馬鈴薯原種3畝(mu) ,畝(mu) 產(chan) 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種了15畝(mu) ,每斤是5毛錢。這價(jia) 格差得很多啊。”
總書(shu) 記繼續往下算:糧食綜合直補2500多元,退耕還林補貼306元,草原獎補1140元……
“這些都算下來,一年收入43000元。”總書(shu) 記說。
“我看你家裏的支出賬,一年下來生產(chan) 性支出12700元,家庭花銷29000元,兩(liang) 項加起來42000元?”總書(shu) 記問道。
“主要是老伴看病,再有就是二女兒(er) 上學學中醫,一年學費18000元。”徐海成說。
總書(shu) 記又問徐海成的二女兒(er) 徐亞(ya) 茹領沒領助學金。
徐亞(ya) 茹回答:“有,一個(ge) 學期1500元,一年3000元。”
“收入43000元、支出42000元,除了醫療和孩子上學,那日常生活的開銷呢?這個(ge) 賬有點不合理啊?”總書(shu) 記十分關(guan) 切。
徐海成家小小的客廳裏,總書(shu) 記與(yu) 村民們(men) 一起算柴米油鹽的小日子,一起商討脫貧攻堅的大計。
當年一開春,德勝村一口氣建起280個(ge) 大棚,發展馬鈴薯原種繁育,光伏電站、鄉(xiang) 村旅遊也有了起色。
徐海成一開始承包了28個(ge) 大棚,2018年又多承包了5個(ge) ,當年純利潤達到10萬(wan) 元,從(cong) 貧困戶變成了種植大戶,徹底翻了身。
去年9月,徐海成一家喜遷新居:150平方米,三室兩(liang) 廳。
“如果總書(shu) 記再到德勝村看看,再到我家坐坐,我會(hui) 給他念念新賬本,曬曬成績單。”徐海成又笑了。
江西井岡(gang) 山神山村張成德家,寧夏固原楊嶺村馬科家,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呂有金家……每到貧困村、走進貧困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要翻開一本本扶貧手冊(ce) 。
“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幫助困難鄉(xiang) 親(qin) 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正是算準了一筆筆“脫貧賬”,我國脫貧攻堅精準發力,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建檔立卡,逐一脫貧摘帽。
總書(shu) 記心中,有一本賬始終念念不忘。
2016年4月24日下午,大別山腹地,雨後初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xiang) 大灣村年過六旬、因病致貧的汪能保、張幫若夫婦家。
“一年吃高血壓的藥要多少錢?”
“要花兩(liang) 三千塊錢。”
“血壓現在還高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問。
“昨天量,高壓168,低壓110多。”
“那夠高的。”
總書(shu) 記轉過頭問身邊的同誌:“現在醫保能補助多少錢?”一名幹部說:“新農(nong) 合能補助60塊錢的門診費。”
習(xi) 近平憂慮地說:“這還是不能解決(jue) 問題。”他叮囑當地幹部,農(nong) 村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製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nong) 合方麵給予更多扶持。
健康賬本,事關(guan) 人民切身利益。
2021年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總醫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考察時,問正在陪母親(qin) 看病的市民張麗(li) 萍費用和報銷情況。
“這次花費1.3萬(wan) 元,自費4000多元。”張麗(li) 萍說。
總書(shu) 記聽了很欣慰,又在一張柱狀圖前駐足細看:醫院藥品耗材收入下降、醫療服務收入提高,2019年三明人均醫療費用1734元,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46%……
對三明醫改成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持續關(guan) 注並強調要總結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談到下一步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看大病在本省解決(jue) ,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jue) ,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xiang) 村解決(jue) 。這個(ge) 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間起步。研究改革的堵點在哪裏,結合本地實際繼續探索。”
一家一戶的“小賬本”,連著總書(shu) 記心中的“民生大賬本”。
2015年7月,走進吉林省和龍市光東(dong) 村,看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chuan) 統旱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記在心頭:“要來個(ge) ‘廁所革命’,讓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用上衛生的廁所。”
那是40多年前的一幕——
“近平,你這是幹啥哩!這活太髒,你幹不了!”看見習(xi) 近平正滿頭大汗修廁所,知青陶海粟大吃一驚。
“這個(ge) 廁所年久失修,總得有人修。”習(xi) 近平笑著回答。
當時,延川縣抽調習(xi) 近平去馮(feng) 家坪公社趙家河大隊駐點。那裏知青們(men) 居住的窯洞外有個(ge) 廁所,朽木為(wei) 架,土坯為(wei) 牆,茅草為(wei) 頂,男女不分,聽見外麵有動靜,都要咳嗽一聲作“暗號”。
經習(xi) 近平翻修後,這成了趙家河第一個(ge) 男女分開的廁所。
1982年,習(xi) 近平到正定工作,他親(qin) 自抓“連茅圈”改造。
“‘連茅圈’,農(nong) 村裏通俗說就是‘人拉豬吃’。茅廁和豬圈連在一起,廁所蓋在豬圈上麵,人的糞便直接被豬吃掉。但這容易造成一個(ge) 可怕後果:豬吃了帶蟲卵的糞便後,豬肉容易成米豬肉,人如果吃下未煮熟的米豬肉,很容易得絛蟲病。”
2013年12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八大後首次出席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在會(hui) 上講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時提到這段往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走村入戶、家長裏短,總書(shu) 記最操心的“小事”裏,廁所算在頭幾樁。隨著“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大量農(nong) 村廁所被改造,外媒驚歎“中國改廁成績斐然”。
2021年6月8日,青海省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索南才讓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進屋最先察看的仍是廁所,他關(guan) 切地問:“用的是自來水嗎?汙水怎麽(me) 處理?”
“現在村裏都用上了自來水,汙水都是統一的下水管道,集中處理。”
欣慰的笑容在總書(shu) 記臉上蕩漾開來。
(四)一片天
習(xi) 近平:“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jue) 於(yu) 人心向背。”
2014年12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ye) 鎮永茂圩村考察時,74歲的老人崔榮海擠到人群前麵,緊緊握住總書(shu) 記的手。
這位有著50多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難掩內(nei) 心激動:“總書(shu) 記,您好!您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麵帶笑容、語氣堅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堅定意誌,帶領全黨(dang) 開展了一場雷霆萬(wan) 鈞的反腐敗鬥爭(zheng) 。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他反複強調:“人民群眾(zhong) 反對什麽(me) 、痛恨什麽(me) ,我們(men) 就要堅決(jue) 防範和打擊。人民群眾(zhong) 最痛恨腐敗現象,我們(men) 就必須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一批“大老虎”紛紛落馬,無數腐敗“小蒼蠅”受到嚴(yan) 肅處理,以如此的力度重拳反腐,麵臨(lin) 的壓力、風險和挑戰可想而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樣說:“不是沒有掂量過。但我們(men) 認準了黨(dang) 的宗旨使命,認準了人民的期待。”
勇毅擔當,以人民的名義(yi) 。
2015年1月13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番話振聾發聵:
“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men) ,我們(men) 就必須以身許黨(dang) 許國、報黨(dang) 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yi) 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
30多年前,習(xi) 近平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shu) 記。當時麵臨(lin) 一個(ge) 棘手問題,寧德整個(ge) 地區有幾千名幹部違紀違法占地建私房。
麵對壓力,習(xi) 近平問一名紀委副書(shu) 記:“你覺得老百姓意見大不大?”
“大。”
“是不是當前影響積極性最大的問題?”
“是。”
“三百萬(wan) 人該得罪,還是這兩(liang) 三千人該得罪?”天平兩(liang) 端、孰輕孰重,這是一個(ge) 沒有任何商量餘(yu) 地的抉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強調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上,他這樣為(wei) 中央巡視組的同誌撐腰打氣:“不管級別有多高,誰觸犯法律都要問責,都要處理,我看天塌不下來。”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luan) ?失民心而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引用這句古語指出新時代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出發點和立腳點。
正是為(wei) 了人民,他始終將作風建設視為(wei) 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的“晴雨表”,親(qin) 自部署、率先垂範、緊抓不放、久久為(wei) 功,讓“八項規定”成為(wei) 新時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一張“金色名片”。
正是為(wei) 了人民,他在重拳打虎同時,要求對群眾(zhong) 身邊嗡嗡亂(luan) 飛的“蠅貪”也絕不姑息,讓人民群眾(zhong) 在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中真切感受到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
勇毅擔當,為(wei) 了人民至上。
2020年1月23日10時,位於(yu) 長江中遊的超大城市武漢,因罕見的疫情宣布“封城”。
作出這個(ge) 決(jue) 定,史無前例、世無先例。
“一千多萬(wan) 人的大城市,突然要凝固起來,靜止下來,會(hui) 帶來各種問題”“但該出手時必須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l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巨大政治勇氣作出這一關(guan) 鍵決(jue) 定。
2天之後,大年初一,本是萬(wan) 家團圓、歡度春節的日子。
中南海懷仁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表情凝重。
“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本來想是讓大家過個(ge) 好年。現在疫情形勢緊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來,一起來研究部署這個(ge) 問題。”
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日子裏,他時刻牽掛受疫情影響的群眾(zhong) 安危,惦念著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將士”;他主持召開21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研究決(jue) 策;他對派出到湖北前方的中央指導組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交代指導組的負責同誌“有什麽(me) 情況、有任何需要,可以打電話直接和我說”。
2020年3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前往“封城”中的武漢,走進社區、親(qin) 切慰問。
對於(yu) 長期居家隔離的市民群眾(zhong) ,他感同身受,要求社區工作者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有溫度:“群眾(zhong) 在家隔離時間長了,發幾句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誰願意老悶在家裏啊!”還特別細心叮囑:“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
人命關(guan) 天——這是中華文明道德觀念的鮮明體(ti) 現,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為(wei) 民理念的最好詮釋!
“為(wei) 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men) 什麽(me) 都可以豁得出來!”
正是為(wei) 了人民,從(cong) 剛出生的嬰兒(er) 到108歲的老人,無論病情再重、年齡多大,不拋棄也決(jue) 不放棄。
“相信群眾(zhong) 、發動群眾(zhong) ”。
正是依靠人民,在科學高效的全國動員、全民參與(yu) 中,這場抗疫鬥爭(zheng) 的“人民戰爭(zheng) 、總體(ti) 戰、阻擊戰”創造出令世界讚歎的東(dong) 方奇跡。
(五)一顆心
習(xi) 近平:“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yu) 泰山。”
1975年,在梁家河擔任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即將赴清華大學學習(xi) 。臨(lin) 行前,大隊特意宰了幾隻羊,每戶出個(ge) 代表來為(wei) 他送行。
次日清晨,他一覺醒來,隻聽窗外人聲鼎沸。推門一看,幾乎全村的人都等候在門前。
“我隻感到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我坐上手扶拖拉機後,隨著引擎轟轟的發動聲,先是老人,然後是婦女,接著是後生,人群中一片哭聲。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無淚,那天,我第一次哭了。”
臨(lin) 走前,習(xi) 近平留給村裏的夥(huo) 伴張衛龐一件珍貴禮物:比手掌心略大的針線包,正中用紅線繡出三個(ge) 字——“娘的心”。
他把下鄉(xiang) 前母親(qin) 親(qin) 手縫製的針線包留在了黃土地,更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人民之中。
赤子情深係沃土,丹心一片印江山。
40多年後的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的曆史性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yan) 宣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堅定有力的話語,激蕩在每一位中華兒(er) 女心頭。
這顆真誠的赤子之心,始終與(yu) 父老鄉(xiang) 親(qin) 緊緊貼在一起——
一杯熱水的故事,在浙江淳安縣下薑村久久流傳(chuan) 。
下薑村是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的基層聯係點。2003年4月24日,他到村裏調研時來到了薑德明家。
看到省委書(shu) 記到來,一家人激動得不得了,在沏茶的時候,一緊張把一杯熱水歪倒在了習(xi) 近平的褲腿上。薑德明夫妻二人一時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誰知習(xi) 近平嗬嗬一笑:“不要緊,不要緊,我的衣服穿得比較厚。”
一直到座談結束,薑德明還覺得不好意思。習(xi) 近平看出來了,走出家門口時,專(zhuan) 門招呼他們(men) 夫妻倆(lia) :“我和你們(men) 一家人照一個(ge) 照片吧!留個(ge) 紀念。”
大家都樂(le) 嗬嗬笑了,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這張珍貴合影,至今還掛在薑德明家的正堂上。回憶起這段往事,薑德明仍感動不已:“總書(shu) 記看出了我心思,他就像鄰家大哥一樣,和藹可親(qin) 又善解人意。”
這顆熾熱的赤子之心,始終與(yu) 最廣大人民一同跳動——
廣西全州縣一個(ge) 小山村裏的農(nong) 民王德利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和“國家大事”聯係在一起。
2021年4月的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全州縣毛竹山村考察,走進王德利家中。
王德利帶著一家六口,激動地在門前迎接。
“我們(men) 先參觀一下。”總書(shu) 記親(qin) 切地說。
從(cong) 客廳到衛生間,從(cong) 廚房到熏臘肉的柴房,總書(shu) 記把家裏仔仔細細看了個(ge) 遍,不時詢問有沒有熱水洗澡、電價(jia) 貴不貴、自來水從(cong) 哪來。
得知王德利一家近年來靠種葡萄脫貧致富,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學習(xi) 成績優(you) 異,總書(shu) 記高興(xing) 地說:“很好,一家穩穩當當的。”
“總書(shu) 記,您平時這麽(me) 忙,還來看我們(men) ,真的感謝您。”王德利由衷地說。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總書(shu) 記微笑著回答。
溫暖樸素的話語,直抵人心。
治理一個(ge) 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工作何其繁重、任務何其艱巨。然而,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千頭萬(wan) 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wan) 戶的事。”
因為(wei) 心係蒼生,“廟堂之高”直連“江湖之遠”;因為(wei) 不忘人民,治國理政與(yu) 民生福祉同頻共振。
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麵時,新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的宣示樸素而堅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
9年多來,夙夜在公、日理萬(wan) 機,成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工作常態。
2014年,黑海之濱的俄羅斯索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zhuan) 訪時,風趣地說:“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er) 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yu) 我個(ge) 人的時間都去哪兒(er) 了?”
答案是——“都被工作占去了”。他告訴記者:“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
賀蘭(lan) 山下,戈壁灘旁,寧東(dong) 能源化工基地拔地而起。
2016年7月19日,得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此考察,員工們(men) 湧到高高的作業(ye) 平台上,齊聲向總書(shu) 記問好。
“我的心情也很激動,看到了社會(hui) 主義(yi) 的大廈在一磚一瓦地建起來。在場的工人兄弟姐妹們(men) ,我對你們(men) 充滿了敬意”“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wei) 大的中國夢……”
廣闊的戈壁灘上,建設者們(men) 的掌聲、歡呼聲一次又一次激蕩現場。
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
在人民領袖帶領下,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被充分激發出來,不斷創造新時代一個(ge) 又一個(ge)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這是人民領袖對人民最深情的告白。(記者張旭東(dong) 、趙超、吳晶、林暉、朱基釵、劉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古城年味濃 老生意人有著相同期盼
今年的農曆春節與藏曆新年相隔一個月,半個月前,拉薩早已有了過年的氣氛,尤其年貨市場的熱鬧將一直持續到3月初。 [詳細] -
千裏赴邊關 西藏日喀則戍邊民警家屬進藏度新春
1月30日,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亞來邊境派出所民警羅永超的母親岑天霞對中新網記者說,參與此次“千裏赴邊關·共敘家國情”活動,圓了自己到西藏看兒子的心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