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身體驗

發布時間: 2022-02-15 08:58:00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麵

  青藏公路格爾木到拉薩段全程1100多公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路況複雜。十年來,一支由56輛大型槽車組成的特殊車隊每天往返於(yu) 這段高原“天路”,把青海柴達木盆地的液化天然氣安全及時、源源不斷地送到西藏拉薩。

  近日,總台記者跟隨運氣車隊曆時三天,全程體(ti) 驗了這條保障民生的能源新“天路”。

  記者跟隨運氣車隊

  體(ti) 驗能源新“天路”

  記者跟車第一天,中石油青海格爾木天然氣站內(nei) ,47歲的西寧人鄭有錄一邊等待槽車充滿液化天然氣,一邊做著出發前的準備。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格爾木天然氣站,液化天然氣被輸入大型槽車氣罐(總台記者柳成攝)

  為(wei) 支持西藏社會(hui) 經濟發展,改善西藏民眾(zhong) 燃料結構,保護雪域高原自然環境,2010年3月,中石油以青海油田澀北氣田為(wei) 氣源地,啟動“氣化西藏”工程,將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通過輸氣管道送到格爾木,壓縮轉化為(wei) 液化天然氣,再用大型槽車經青藏公路運往西藏拉薩。

  2012年,鄭有錄成為(wei) 首批送氣進藏的槽車司機。他告訴記者,從(cong) 格爾木到拉薩要翻越多個(ge) 高海拔山口,因為(wei) 青藏高原的特殊氣候,“行車一日走四季,夏天也要穿冬裝”。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運氣車隊出發(總台記者柳成攝)

  下午2點,滿載著液化天然氣的車輛陸續發車,沿著青藏公路駛向西藏拉薩。由於(yu) 前幾天的降雪,部分道路結冰,鄭有錄和同行的隊友們(men) 都放慢了車速。

  傍晚7點,車輛到達了海拔4768米的昆侖(lun) 山口。鄭師傅拿出公司配發的抗高反藥說,再吃點藥更保險。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鄭有錄駕駛槽車到達海拔4768米的昆侖(lun) 山口(總台記者張雷攝)

  剛過昆侖(lun) 山口不久,鄭有錄發現一輛貨車因路滑衝(chong) 進了公路旁的溝裏。鄭有錄解釋說,高原反應導致司機大腦反應變遲鈍,長途駕車的疲勞加上公路被冰雪覆蓋,就容易引發這樣的事故。

  晚上11點,鄭師傅把車停在了海拔4636米的五道梁休息區。在民間,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的說法。這裏空氣含氧量低,夏季也常常飄雪,冬季則更加寒冷。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運氣車隊夜間行進在青藏高原崎嶇不平的冰雪路麵上(總台記者柳成攝)

  按照車隊安全行車規定,拉運液化天然氣的槽車晚上11點必須停車休息,次日淩晨5點再出發。為(wei) 了24小時保證危化品特種車輛的安全,鄭有錄和隨車押運員隻能在駕駛室過夜。當天夜裏,氣溫降到了零下24度。

  經過高反、低溫天氣等考驗

  曆時三天,運氣車隊到達拉薩

  次日淩晨5點,鄭有錄踏上了送氣進藏第二天的艱辛路程。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鄭有錄淩晨駕車格外小心(總台記者柳成攝)

  從(cong) 五道梁出發沒多久,便行駛到青藏公路的凍土層路段,高低起伏又狹窄的路麵好像搓衣板一樣。對於(yu) 裝載了20噸液化天然氣的槽車來說,存在側(ce) 翻的風險,鄭師傅有意放慢車速,有時還要借道行駛。

  一路顛簸,上午10點,車輛到達海拔4600多米的沱沱河休息區。鄭有錄和押運員一人吃了一碗牛肉麵,休息片刻便接著上路了。

  下午4點多,來到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口,這裏的海拔已經升到5231米,空氣極其稀薄。鄭有錄下車做檢查,同時提醒隨車采訪的記者,上下車盡量放慢動作,當心加劇高反。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運氣車隊行進在青藏高原(總台記者柳成攝)

  越過唐古拉山口不久,便進入西藏地界。

  第三天,鄭有錄駕車順利經過那曲市、當雄縣,中午1點50分到達終點——中石油拉薩天然氣站。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運氣車隊抵達西藏拉薩天然氣站(總台記者唐子文攝)

  一路緊張的鄭有錄臉上流露出少有的輕鬆神情。鄭有錄告訴記者,十年來,因為(wei) 工作的特殊性,他與(yu) 兩(liang) 個(ge) 兒(er) 子聚少離多,逢年過節基本沒在家待過,但隻要孩子們(men) 好好學習(xi) ,自己受點苦倒是無所謂,“都是為(wei) 了孩子”!

坐上“氣”車去拉薩!記者親(qin) 身體(ti) 驗
鄭有錄與(yu) 小兒(er) 子視頻通話(總台記者柳成攝)

  卸完車後,鄭有錄休息片刻便踏上了返程道路。

  自2010年“氣化西藏”工程啟動以來,截至目前,僅(jin) 拉薩地區年用氣量就從(cong) 2012年不足100萬(wan) 方,增加到2021年5400萬(wan) 方以上。到2021年底,拉薩市主城區天然氣供給已實現全覆蓋,市區12.7萬(wan) 餘(yu) 戶居民、515輛公交車和相關(guan) 企業(ye) 享受到青海天然氣給雪域高原帶來的綠色發展紅利。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茫茫天路穿雲海

    昌都市位於西藏東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的橫斷山脈地帶,地形複雜,交通條件差,素有“險在昌都”的說法。 [詳細]
  • 青藏聯網工程安全運行10年:累計向拉薩輸電超86億千瓦時

    9日是“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安全運行10周年。最新數據顯示,該工程累計向柴達木輸送電量565981.136千瓦時,累計向拉薩輸送電量866250.84萬千瓦時,雙向累計送電逾143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170萬噸。 [詳細]
  • 西藏“天路”官兵真情送別退伍老兵

    11月30日,駐守在西藏的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退伍老兵依依不舍告別了相依相伴數載的哨位,告別了獻出青春的高原,告別了精心養護的雪域“天路”,眼含熱淚踏上了返鄉的路途。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