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囑托我,一定要把邊境群眾(zhong) 對黨(dang) 中央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感恩之情帶到北京去,說給總書(shu) 記聽。”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西藏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紮西江村提交了這樣一份“囑托”。
這份“囑托”是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750名群眾(zhong) 的肺腑之言。
2021年底西藏自治區624個(ge) 邊境小康村全部建成,各行政村通電、通網、通自來水、基本通硬化路,群眾(zhong) 吃穿住行大幅改善,社會(hui) 繁榮穩定、民族團結進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切得益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的特殊關(guan) 心關(guan) 懷,得益於(yu) 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
享受到黨(dang) 的好政策,過上了幸福好日子,邊境群眾(zhong) 固邊守邊的決(jue) 心更大,勁頭更足。
齊心協力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
“是黨(dang) 的惠民政策讓我們(men) 富起來了,我們(men) 的子子孫孫都要守好邊疆。”山南市洛紮縣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的索朗群培老人說。近年來,邊境群眾(zhong) 政策性補貼多次“跳板”,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電好用了,電器全都能派上用場了。現在的生活真的很方便。”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村民吉巴高興(xing) 地說。2020年,陳塘鎮接入了家電網,停電、電壓不穩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jue) 。
“對我們(men) 老百姓來說,所有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路。”這是墨脫縣加熱薩村村民紮西次仁的心裏話。繼2013年墨脫公路通車後,2021年5月第二條公路派墨公路全線貫通。
老百姓的每句話背後,都連著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
在玉麥,嶄新的民居取代了破舊的矮房,平整的路麵告別了過去的泥濘,“小病不出鄉(xiang) ”目標的基本實現為(wei) 幸福生活更添了一份保障……經過幾年的建設,這個(ge) 曾經的“三人鄉(xiang) ”已變成67戶200多人、下轄兩(liang) 個(ge) 行政村、人均年收入近4萬(wan) 元的小康鄉(xiang) 。
玉麥鄉(xiang) 隻是政策支持下西藏邊境鄉(xiang) 村發展的一個(ge) 折射。多年來,黨(dang) 和國家投入巨資,以“一個(ge) 都不能少”的決(jue) 心,為(wei) 邊境鄉(xiang) 村修路、通郵、通電,徹底改善邊境群眾(zhong) 生活,讓邊境地區的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地域特色”成致富“金鑰匙”
推動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要提升邊境發展內(nei) 生動力。
“通過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邊境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興(xing) 旺。”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斯朗尼瑪表示,要堅持以重點領域、重要方向、重大項目為(wei) 突破口,實現邊境地區發展政策體(ti) 係健全,形成固邊有能力、興(xing) 邊有支撐、富民有渠道的發展格局,構建強大穩固現代邊防。
山南市隆子縣三安曲林鄉(xiang) 距離縣城110公裏,屬於(yu) 農(nong) 業(ye) 邊境鄉(xiang) 。近年來,依托當地較為(wei) 豐(feng) 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按照“村委會(hui) +合作社+老百姓”的模式,投資興(xing) 建了黑青稞糌粑加工廠、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等,產(chan) 品已銷往拉薩、上海等地。
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沙瑪村,在係列固邊興(xing) 邊富民政策的扶持下,因地製宜發展軟籽石榴種植等特色產(chan) 業(ye) ,增收效果明顯。
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有“喜馬拉雅小九寨”的美譽,海拔4360米的亞(ya) 東(dong) 縣帕裏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nong) 牧民草上掘金,積極發展犛牛、藏雞等產(chan) 業(ye) ,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普蘭(lan) 糌粑、察隅獼猴桃、噶爾蔬菜、亞(ya) 東(dong) 鮭魚……越來越多帶有“地域特色”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走進市場,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開啟增收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守邊動力日益增強
生活的極大改善,堅定了邊境群眾(zhong) 爭(zheng) 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信心和決(jue) 心。
“夏季每次去巡邊,一路上都是白杜鵑花和白月亮花,我的家鄉(xiang) 美得讓人眼花繚亂(luan) 。”定結縣陳塘鎮土生土長的夏爾巴人邊巴講述他的巡邊故事時,充滿了對家鄉(xiang) 的熱愛。和邊巴一樣,陳塘鎮黨(dang) 員突擊隊用刀砍、用腳走出一條條巡邏道,隻為(wei) 築牢人民安全防線。
海拔4500米的定結縣日屋鎮,71名黨(dang) 員走進日屋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辦公室,鄭重地遞上了兩(liang) 封印著手印的“請戰書(shu) ”,主動請纓前往新增設的2處疫情防控駐點參與(yu) 疫情防控工作,以實際行動詮釋守邊固邊精神和“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的愛黨(dang) 愛國情懷。
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xiang) 格林村群眾(zhong) 與(yu) 駐地部隊幾十年來親(qin) 如一家,隻要駐地官兵執行戍邊任務,格林村群眾(zhong) 就會(hui) 主動參與(yu) 到任務中,幫助官兵運送補給。村裏有什麽(me) 困難,部隊都會(hui) 想方設法幫助解決(jue) ,譜寫(xie) 了軍(jun) 民共守神聖國土、同建美好家園的華章。
全國政協委員、林芝市委書(shu) 記敖劉全表示,堅持聯防聯控固邊,堅持黨(dang) 旗插在前哨、支部築在前哨、黨(dang) 徽亮在前哨、黨(dang) 員戰在前哨、幹部煉在前哨,匯聚起了軍(jun) 民聯合守邊固邊的磅礴力量。
把對黨(dang) 和政府的深深感恩化為(wei) 守邊固邊的源源動力,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比珍惜變成新時代守邊固邊的行動自覺。如今的西藏,邊疆穩定、邊境美麗(li) 、群眾(zhong) 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