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藏鐵路產業學院揭牌成立 培養鐵路行業人才

發布時間: 2022-03-30 09:28:00 來源: 西藏商報

  為(wei)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進深度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ye) 教育辦學實力,為(wei) 西藏鐵路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近日,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ju) 行校企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yi) 式暨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揭牌儀(yi) 式。此次簽約儀(yi) 式,標誌著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辦學方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彌補了西藏鐵路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的空白。

  簽約儀(yi) 式上,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索旺和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郭吉安共同為(wei) 校企戰略合作單位、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習(xi) 就業(ye) 基地、大師工作室、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授牌。西藏治區教育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李霽和郭吉安共同為(wei)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揭牌。

  近幾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校招,錄取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生200多人,實現了高質量就業(ye) ,學生應聘青藏鐵路積極性高,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曆屆畢業(ye) 生獲得了公司的一致肯定,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申報的鐵道供電技術專(zhuan) 業(ye) 已獲得審批,彌補了西藏鐵路類專(zhuan) 業(ye) 空白,國家加大了川藏鐵路、青藏鐵路格拉段電氣化改造、滇藏鐵路、新藏鐵路、中尼鐵路等建設力度,鐵路類專(zhuan) 業(ye) 人才需求缺口極大,尤其是本土人才奇缺,西藏高校無鐵路類專(zhuan) 業(ye) ,市場需求大。

  據悉,此次掛牌成立的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是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產(chan) 業(ye) 學院,將聚焦西藏鐵路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培養(yang) ,掛靠在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與(yu) 陝西鐵路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國家雙高院校)開展“1+1+1”聯合培養(yang) 模式(即第一年在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學習(xi) ,第二年在陝西鐵路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專(zhuan) 業(ye) 課和實踐課,第三年在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生產(chan) 實習(xi) ,實現就業(ye) ),後期擬與(yu) 四川鐵道職業(ye) 學院等國內(nei) 鐵路類院校開展聯合培養(yang) 合作探索,推進建設省級高水平產(chan) 業(ye) 學院。學校先期將開展鐵道供電技術專(zhuan) 業(ye) 訂單班培養(yang) ,由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招生,冠名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首批招生30名,采取與(yu) 陝西鐵路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國家雙高院校)開展“1+1+1”三方聯合培養(yang) 模式;共建鐵道供電、運輸、機輛、工電等專(zhuan) 業(ye) 班。為(wei) 西藏鐵路產(chan) 業(ye) 發展培養(yang) 本地化人才;共建校企戰略合作單位、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習(xi) 就業(ye) 基地和大師工作室,積極推進國家級、省級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建設申報工作。

  “校企合作辦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的關(guan) 鍵和核心。產(chan) 業(ye) 學院作為(wei) 職業(ye) 院校深化引企入教的重要載體(ti) ,對培養(yang) 適應和引領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和服務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索旺說。此次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青藏鐵路產(chan) 業(ye) 學院就是著眼西藏鐵路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是推動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分類發展、鐵路特色發展的重要舉(ju) 措,為(wei) 西藏鐵路事業(ye) 培養(yang) 留得下、靠得住、頂得上的的高原鐵軍(jun) 。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