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積極構築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屏障

發布時間: 2022-04-02 09:04:00 來源: 西藏商報


墨脫縣檢察院檢察幹警在村內(nei) 茶場開展“田園法治課”。 圖由 自治區檢察院 提供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檢察機關(guan) 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構築生態環境資源公益保護檢察屏障為(wei) 原則,切實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職責使命,探索生態檢察新模式,切實擔負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

  探索建立生態檢察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2018年以來,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的決(jue) 策和部署,在自治區黨(dang) 委領導、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的監督、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下,綜合運用打擊、監督、保護、預防、服務等措施,探索建立“專(zhuan) 業(ye) 化監督+恢複性實踐+社會(hui) 化治理”為(wei) 一體(ti) 的生態檢察新模式,切實擔負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截至2022年2月,共立案1954件、發出檢察建議1178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4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7件,均贏得人民法院判決(jue) 支持。

  同時,共督促清理各類生活垃圾12112.26噸、清理被汙染水域麵積178畝(mu) 、清理汙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294公裏、環境恢複590.33畝(mu) 、補植樹木41.3萬(wan) 株。清理廢棄石材250立方,銷毀不可降解塑料袋26.8萬(wan) 個(ge) ,拆除違章建築13處,督促行政機關(guan) 恢複生態投入168.26萬(wan) 元。

  逐步完善專(zhuan) 業(ye) 化辦案機製

  在構築生態環境資源公益保護檢察屏障中,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逐步完善專(zhuan) 業(ye) 化辦案機製,明確提出和規範22條具體(ti) 舉(ju) 措,豐(feng) 富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工具箱”。林芝市人民檢察院結合實際,打造“生態檢察”品牌,組織成立西藏自治區首個(ge) “生態保護無人機巡查隊”,編製年度財務預算28萬(wan) 元作為(wei) 公益訴訟專(zhuan) 項經費,積極破解公益訴訟調查難、鑒定難問題。日喀則市白朗縣政府每年安排10萬(wan) 元公益訴訟工作專(zhuan) 項經費。

  加強跨行政區劃公益訴訟協作,建立《渝川黔滇藏青關(guan) 於(yu) 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製》等機製,加強公益訴訟協作機製建立,與(yu)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簽訂《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協作的意見》、“黨(dang) 建+行檢銜接機製建設”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重點工作;與(yu) 自治區總河長辦、公安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河湖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製的意見》,切實提高西藏自治區河湖治理管護和生態保障能力。此外,在11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涉及的35個(ge) 林草局設立公益訴訟檢察聯絡室,監督支持林業(ye) 和草原部門依法履職,對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的行為(wei) 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等,共同為(wei) 西藏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強化公益訴訟檢察產(chan) 品供給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西藏自治區檢察機關(guan) 將持續用力強化公益訴訟檢察產(chan) 品供給,緊盯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職責諸多不盡適應的問題,完善行政執法與(yu) 行政檢察、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銜接機製,逐步實現數據聯網、信息共享、線索通報、案件移送和協作辦案。同時,不斷提升公益訴訟檢察專(zhuan) 業(ye) 水準,強化公益訴訟專(zhuan) 業(ye) 問題研究,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和支持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專(zhuan) 題報告相關(guan) 工作、接受審議和質詢。自覺接受群眾(zhong) 監督,不斷增強司法公信。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