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3日從(cong)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獲悉,2021年,西藏發掘一處洞穴遺址,這也是目前中國已知海拔最高的考古遺址,也是西藏單個(ge) 遺址發現人骨、動物骨骼數量最多的遺址。
資料圖為(wei) 2021年7月,考古人員拍攝的洞穴遺址內(nei) 部場景。中新社發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 供圖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文博館員赤列次仁介紹,頂瓊洞穴遺址位於(yu) 日喀則市仲巴縣瓊果鄉(xiang) 境內(nei) 。2021年,為(wei) 進一步探清該洞穴結構、堆積、內(nei) 涵、起始及延續年代、性質,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仲巴縣文化(文物局)聯合對遺址開展了考古調查、測繪與(yu) 發掘工作。
頂瓊洞穴為(wei) 自然形成的地下溶洞,洞口海拔5000米,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個(ge) 洞穴。上層洞穴總體(ti) 東(dong) 向西斜坡曲折延伸,總長67米,其最深盡頭處有一孔深達14米的豎洞連接下層洞穴,下層洞穴在豎洞末端兩(liang) 側(ce) 分布,總長約50米。
赤列次仁說,洞穴內(nei) 地麵上混雜堆積大量的人類骨骼以及動物骨骼遺存,總體(ti) 來說,上層洞穴以動物骨骼居多,下層洞穴內(nei) 以人類骨骼為(wei) 主。通過初步鑒定和統計,洞穴內(nei) 堆積人類骨骼個(ge) 體(ti) 數至少100個(ge) ,動物骨骼個(ge) 體(ti) 數300餘(yu) 個(ge) 。洞穴內(nei) 人類遺物較少,包括陶質、銅質、鐵質、竹質、紡織品、竹器等各類遺物20餘(yu) 件(套)。
通過相關(guan) 測年數據,基本確定該洞穴為(wei) 一處秦漢時期持續利用的人類活動遺存,其性質初步判斷為(wei) 一處早期的洞穴叢(cong) 葬遺存。此類墓葬遺存為(wei) 西藏罕見,它為(wei) 研究西藏早期喪(sang) 葬習(xi) 俗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通過遺址年代及少量出土遺物的初步判斷,頂瓊洞穴遺址考古學文化麵貌與(yu) 其相鄰的西喜馬拉雅南麓的木斯塘以及西藏西部阿裏地區早期考古學文化相似,它對研究西藏西部早期曆史和跨喜馬拉雅山地文化交流具有重大學術意義(yi) 。
赤列次仁表示,當前,考古團隊正在對洞穴遺址內(nei) 采集的樣品開展體(ti) 質人類學、動物考古學、古DNA考古、洞穴研究等多學科研究,有望獲得豐(feng) 碩的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