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教育援藏:以“組團”模式帶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

發布時間:2022-05-05 09:40: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春風化雨潤無聲,桃李芬芳總關(guan) 情。教育發展始終與(yu) 時代同行、與(yu) 人民需求同步,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人民越來越重視教育,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強烈。2019年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啟動實施以來,西藏自治區緊緊圍繞“支援一所學校、示範一個(ge) 地區”工作要求,不斷創新幫扶方式、豐(feng) 富援藏內(nei) 涵,聚焦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提升兩(liang) 大任務精準發力,推動21所受援學校各項事業(ye) 取得明顯進步,以“組團”模式輻射帶動全區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強教學育人才,受援學校教育質量持續穩步提升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堅持在立德樹人中突破、在創新教學中前行,增強受援學校自我造血能力,推動學校基礎教育水平實現質的飛躍。2021年受援學校高考總上線率、本科率、重本率分別達到94.11%、67.5%、34.54%,比2018年提高2.47、26.42、15.51個(ge) 百分點;中考區內(nei) 重點高中升學率、普通高中升學率比2018年提高12.36、5.27個(ge) 百分點;小學畢業(ye) 考試考入西藏班比例達到22.04%,比2018年增長了6.18個(ge) 百分點。

  ——畫好人生底色。緊扣西藏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堅持以紅色教育打底,圍繞立德樹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一根本問題,深入挖掘中華民族曆史文化上的同根、同源,積極開展“模擬黨(dang) 課”“主題黨(dang) 日活動”“愛國主義(yi) 教育主題演講”等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著力擰緊團結繩、畫好同心圓,用實際行動回答“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怎樣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的初心使命,為(wei) 每一位孩子係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打造智慧教育。促進信息技術與(yu) 受援學校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開展“雲(yun) 端課堂”、直播教學、異地授課、線上交流等活動,有效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觸屏可得”。截至目前,受援學校實現“西藏教育珠峰旗雲(yun) ”平台100%覆蓋,建成資源共享和遠程教育平台19個(ge) 、智慧教室473間,開展各類“線上+線下”網絡互動教學活動2500餘(yu) 場次。

  ——活化教學載體(ti) 。突出學生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探索推動課堂模式由“優(you) 質課堂”向“深度課堂”轉變,不斷創新主題教研、同課異構、智慧研修等教研載體(ti) ,大力開展集體(ti) 備課、聽評議課、研究課改等教學教研活動5200餘(yu) 場次,優(you) 化教學方法215項,新設校本課程188門,打造“京藏宏誌班”“影子校長”等援藏教育品牌57個(ge) 。

  強幫帶促培養(yang) ,本地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質增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以師德、教學、教育和科研為(wei) 切入點,著力深化“傳(chuan) 幫帶”工作內(nei) 涵,源源不斷地為(wei) 受援學校建設一支“永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

  ——創新幫帶方式。進一步深化“團隊帶團隊、名師帶骨幹、師傅帶徒弟”工作機製,廣泛開展師徒結對、新老結對、課程結對、學科幫扶等,組織援藏教育人才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形式幫帶本地教師1129人、團隊120個(ge) ,帶領開展國家、省、市級教育教學課題研究295項、發表論文166篇,獲得自治區級獎項36篇。

  ——拓展幫帶渠道。堅持“走出去”與(yu) “請進來”相結合,先後選派679名管理人員、骨幹教師赴對口支援省市進行為(wei) 期一年的掛職鍛煉或跟崗學習(xi) ;依托支援省市“後方”資源優(you) 勢,組織本地教師赴支援省市開展短期培訓交流4156人次,邀請730名支援省市專(zhuan) 家、名師送教(培)上門,幫助本地教育人才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構建長效機製。實行幫帶工作“一人一檔”,建立學習(xi) 成長檔案,構建學習(xi) 考勤、督查檢查、考核測評、通報反饋等幫帶工作閉環鏈條,實現幫帶活動全程跟蹤管理。

  強管理重內(nei) 核,學校內(nei) 涵發展逐年向上向好

  管理驅動發展,創新激發活力。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堅持向管理要效益,下大氣力建立完善目標管理、條塊管理和績效管理機製,積極穩妥推進受援學校管理體(ti) 製改革,切實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致力精細管理。對標現代學校管理製度和義(yi) 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采取“打包移植”“帶土栽培”的方式幫助受援學校新建完善教育教學和管理製度309項,推動受援學校教育理念、管理方式、課堂教學的技能和方法發生深刻變化。積極探索建立符合受援學校特點的績效工資分配製度,重點向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qing) 斜,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實現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兩(liang) 翼齊飛。

  ——強化輻射帶動。組織援藏教育人才常態化開展送教送培下鄉(xiang) ,推動受援學校與(yu) 周邊學校大力開展“百校手拉手”“雲(yun) 教研”等活動,受益的基層教師和學生達5萬(wan) 餘(yu) 人次。

  近三年來,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始終把抓好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作為(wei) 促進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治邊穩藏的重要舉(ju) 措,加強工作和力量統籌,強化政策資金保障,全力以赴推動落實。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組織部、教育廳等相關(guan) 部門周密部署、深入推進,從(cong) 召開動員部署會(hui) 、崗前培訓會(hui) 、年度總結會(hui) ,到製定管理辦法、細化任務分工、完善考核規定、協調解決(jue) 重大問題等方麵全麵發力,全力保障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有序推進。400名援藏教育人才牢記老西藏精神,立心鑄魂興(xing) 偉(wei) 業(ye) ,桃李不言、蠟炬成灰,在三尺講台傾(qing) 盡所能傳(chuan) 道授業(ye) ,在教書(shu) 育人中詮釋師德師風,在堅忍奉獻中踐行家國情懷,以使命擔當奮力書(shu) 寫(xie) 雪域高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