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美麗中國】在高原 護好草原生態

發布時間: 2022-05-11 08:38:00 來源: 人民日報


那曲市尼瑪縣人工種草基地。記者 瓊達卓嘎攝

  核心閱讀

  地處高寒地區的西藏,曾因過度放牧、草地退化等原因,麵臨(lin) 草畜矛盾和生態問題。近年來,西藏在那曲、日喀則等地推廣人工種草項目,加快推進畜牧業(ye) 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適合高原地區的“種草養(yang) 地、種草養(yang) 畜、林草間作、沙固水聚”草業(ye) 發展之路。

  西藏有大麵積天然草原,草地畜牧業(ye) 是當地農(nong) 牧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產(chan) 業(ye) 。“在那曲、阿裏等地,由於(yu) 長期過度放牧,再加上海拔高、寒冷和幹旱等原因,草產(chan) 量低、退化後恢複慢,導致不少草地不同程度退化,生態功能減弱,生產(chan) 力下降。”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餘(yu) 成群說。

  2010年開始,西藏在全區範圍內(nei) 推廣人工種草項目,以緩解草畜矛盾帶來的草原生態安全問題,加快推進畜牧業(ye) 轉型升級,緩解草地資源環境壓力,獲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海拔這麽(me) 高的地方,沒想到種草竟成功了”

  日前,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尼瑪縣人工種草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準備草種子和肥料。據介紹,因為(wei) 高寒氣候,這裏4月份土壤還沒解凍,5月底才能正式開始種草。

  “在海拔這麽(me) 高的地方,沒想到種草竟成功了。在這裏,燕麥平均株高1.5米,高的能達1.7米。”那曲市草原站畜牧師嚴(yan) 俊說,2021年,他們(men) 在尼瑪縣萬(wan) 畝(mu) 有機飼草基地創建了全程機械化區域化人工種草模式,加快了那曲草牧業(ye) 轉型升級和草原恢複。

  作為(wei) 西藏主要畜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那曲草原麵積大,但海拔高、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為(wei) 此,那曲市相關(guan) 部門把引種篩選推廣適宜高寒牧區的優(you) 質牧草品種、提高牧草總量、減輕草地壓力、緩解過牧引起的草畜矛盾和草場退化問題作為(wei) 重要任務。

  那曲市草原站站長、高級畜牧師旦久羅布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yu) 牧草引種篩選工作。經過10多年努力,他們(men) 從(cong) 區內(nei) 外引進牧草100多種,成功篩選出適宜那曲不同區域種植的牧草品種19種,並在2021年成功推廣優(you) 質高產(chan) 牧草燕麥品種集中連片5萬(wan) 餘(yu) 畝(mu) 、房前屋後人工種草4.6萬(wan) 畝(mu) 。

  “目前,我們(men) 已探索出4種區域化人工種草模式,分別是針對牧戶單戶幾畝(mu) 地的‘房前屋後、圈窩子’人工種草,針對聯戶十幾畝(mu) 地的‘草牧業(ye) 科技創新示範村’人工種草,針對合作社、養(yang) 殖大戶幾百畝(mu) 的‘適度規模’人工種草和針對規模較大合作社及企業(ye) 幾千畝(mu) 甚至上萬(wan) 畝(mu) 的‘全程機械化’人工種草模式。”旦久羅布說,發展區域化人工種草,在防治水土流失、風沙和荒漠化,提高飼草產(chan) 量,加快天然草地自我修複能力等方麵,均有促進作用。

  “現在不僅(jin) 牛羊能吃飽,我們(men) 的村子也變美了”

  位於(yu) 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日喀則市康馬縣涅如堆鄉(xiang) ,工人正在萬(wan) 畝(mu) 人工種草基地上有條不紊地開展種植,隨處可見忙碌的場景。

  “我們(men) 今年準備繼續種植紫花苜蓿、燕麥草和綠麥草。”涅如堆鄉(xiang) 鄉(xiang) 長嘎瑪旦達說,6年來,涅如堆鄉(xiang) 開辟了2.3萬(wan) 畝(mu) 人工種草基地,建設了與(yu) 之相配套的綿羊養(yang) 殖業(ye) 、草顆粒生產(chan) 線,讓村莊更綠更美,也為(wei) 群眾(zhong) 增加了收入。

  41歲的占堆是涅如堆鄉(xiang) 貢巴村村民,以前一年中外出打工兩(liang) 三個(ge) 月,其餘(yu) 時間在家幹農(nong) 活,一年收入也就1萬(wan) 元左右。自從(cong) 有了合作社,占堆比以前忙碌多了。“我現在在合作社主要是喂羊,每個(ge) 月有4500元,年底還有分紅。”占堆開心地說。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塔傑村,年底可以按照每隻綿羊70元的標準分紅,去年全鄉(xiang) 有400戶村民參與(yu) 分紅,共計50多萬(wan) 元。”合作社負責人立新介紹,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吸納了項目區的200多人就業(ye) 。

  在合作社的飼草加工車間,工人們(men) 正在忙碌。立新介紹,下一步,他們(men) 將增加飼草的附加值,把青幹草充分利用起來,生產(chan) 顆粒飼料。“現在不僅(jin) 牛羊能吃飽,我們(men) 的村子也變美了。”66歲的村民倫(lun) 珠說。

  近年來,西藏相關(guan) 部門按照“政策引、項目推、技術促、典型帶”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人工種草,種草養(yang) 地,種草養(yang) 畜,林草間作,固沙聚水。目前,全區人工種草保留麵積達到157萬(wan) 畝(mu) 。

  “讓種的每棵草都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西藏自治區遙感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邊多表示,人工種草在緩解草畜矛盾、鞏固畜牧業(ye) 發展的物質基礎、治理生態環境等方麵起到積極作用。

  餘(yu) 成群介紹,西藏當前麵臨(lin) 草原退化、沙化和荒漠化等環境問題。人工種草在牧草產(chan) 量、品質以及抗自然幹擾、區域水土保持、保證牧草資源穩定等方麵優(you) 勢明顯。研究表明,有草皮地麵與(yu) 無草皮地麵相比,地麵徑流量減少47%、衝(chong) 刷量減少77%。人工種草生長快速,大麵積開展人工種草還可以有效降低風對土壤的侵蝕並有效應對土壤沙化。

  篩選適宜的飼草品種、開展人工草地建設,有利於(yu) 土壤養(yang) 分條件的改善,提高植被覆蓋度、高度和密度。人工草地植物葉麵積大,光能利用率和生產(chan) 力更高,牧草淨化空氣能力更強。近年來,為(wei) 了快速、準確、科學地判定人工種草成效,西藏自治區遙感應用研究中心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數據,在自治區農(nong) 牧廳提供的1066個(ge) 全區人工種草地塊中選取153個(ge) 典型地塊開展人工草地衛星遙感監測分析評估。分析結果表明,人工種草區域牧草長勢喜人。

  “人工種草使自然草場得以休養(yang) 生息,同時在牧草產(chan) 量、品質、抗自然幹擾以及區域水土保持等方麵都發揮了顯著作用。”邊多說,接下來,他們(men) 將利用遙感技術繼續加大對人工種草的監測力度,在利用遙感技術評價(jia) 草種適宜性等方麵提高研究和應用水平,“在人工種草前開展氣候適宜性評價(jia) 工作,避免盲目種草、保證按需種草,讓種的每棵草都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聲音)

    要把生態保護作為頭等大事,采取項目化、載體化、清單化的方式加以落實,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西藏要把生態保護作為頭等大事,采取項目化、載體化、清單化的方式加以落實,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詳細]
  • 繪就壯美高原新畫卷

    走進拉魯濕地,記者感受到層次分明、生機勃勃的盎然綠意。 [詳細]
  • 西藏財政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7日上午,自治區財政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財政發展成就。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