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風景秀麗(li) 、植被繁茂的林芝墨脫果果塘大拐彎。記者 張猛 攝
五月的林芝大地,晴空萬(wan) 裏,湛藍色的天空鑲嵌著片片白雲(yun) ,和煦的陽光夾雜著徐徐涼風;行走在林芝,河流湖畔清水流淌、微波蕩漾……
近年來,林芝市委、市政府堅決(jue)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壓緊壓實各部門職責,不斷建強生態保護機製,推進生態保護工作,全力夯實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礎。
守護好綠水青山
“我們(men) 站是守護原始森林的第一站,這個(ge) 口子必須守好。”林芝市米林縣丹娘鄉(xiang) 魯霞溝管護站生態護林員白瑪次仁說,他每天都要巡山,防止有人偷采偷伐。
今年73歲的白瑪次仁一輩子都生活在丹娘鄉(xiang) 魯霞村。他和另一位69歲的護林員索朗次仁長年守在魯霞溝溝口。那裏大片的原始森林內(nei) 生長著雪蓮花、雲(yun) 杉等珍貴植物和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護林員,雖然不是什麽(me) 官,但責任不小。工作伊始,白瑪次仁就認真細致地調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堅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轄區的每一條山梁、每一道山溝、每一片林地,地理位置、林木種類等都熟記於(yu) 心。
“自從(cong) 當了護林員,他每年平均要穿壞五六雙鞋子,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白瑪次仁的妻子巴吉說,“但家人還是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為(wei) 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白瑪次仁和同事通過耐心細致地走訪宣傳(chuan) ,使群眾(zhong) 愛林護林和保護生態的意識不斷提高,在魯霞村形成了森林資源嚴(yan) 禁破壞、護林防火、警鍾長鳴的濃厚氛圍,為(wei) 護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zhong) 基礎。
由於(yu) 海拔相對較低並處於(yu) 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處,林芝市的森林資源豐(feng) 富。為(wei) 守護好藏東(dong) 南這抹“綠色哈達”,林芝市不僅(jin) 采取最嚴(yan) 格的環保措施,也充分調動各方麵尤其是基層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態、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長效機製。
在林芝,像白瑪次仁這樣的專(zhuan) 職護林員還有3000多人,另有群眾(zhong) 護林員12萬(wan) 餘(yu) 人。
生態環境更美了
“這裏景色好、環境好,是我最愛來的地方,每天早晚都要溜達幾圈,。”市民卓瑪感慨地說。林芝市建成的以生態、休閑、水景環境為(wei) 特色的工布公園,已成為(wei) 市民日常遊憩的好去處。
“過去的一年,林芝投入大量資金,從(cong) 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市容綠化等幾個(ge) 方麵,不斷完善公共設施服務,城市品質升級了,市民有了更多幸福感。”林芝市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林芝市以“綠色”思維、“綠色”理念倡導和踐行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使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生態紅利成為(wei) 全社會(hui) 共識。
為(wei) 全力構建更加安全的生態屏障,林芝市加快推進國土空間銜接與(yu) 管控,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體(ti) 係,完善國土空間管理績效考核機製。謀劃實施好尼洋河與(yu) 雅魯藏布江林芝段等生態保護與(yu) 建設重大項目。同時,嚴(yan) 格執行河湖長製和常態化巡河巡湖製度,推動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當下,林芝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藍天白雲(yun) 綠地已成為(wei) 林芝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共享生態紅利
墨脫縣墨脫鎮亞(ya) 東(dong) 村,曾因自然條件惡劣、生產(chan) 資料匱乏、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生活艱苦。近年來,隨著墨脫公路通車以及當地通訊條件的改善,生態旅遊開始在當地興(xing) 起。村民曲珍就是借著這股東(dong) 風做起了家庭旅館生意,如今她家的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萬(wan) 元增長到如今的20多萬(wan) 元。“生態旅遊的興(xing) 起,讓我們(men) 家擺脫了靠天吃飯的日子,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富裕。”曲珍說。
發展生態旅遊業(ye) 受益的不隻是亞(ya) 東(dong) 村村民。隨著近年來林芝機場擴容、拉林鐵路通車、拉林高等級公路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製約林芝發展生態旅遊的瓶頸問題進一步解決(jue) ,一大批昔日的貧困山村闊步走上小康路。
在波密縣紮木鎮,仿野生藏天麻種植麵積已達1653畝(mu) ,藏天麻產(chan) 業(ye) 園裏“公司+科研+市場+專(zhuan) 業(ye) 種植戶”的產(chan) 業(ye) 鏈模式也日趨完善,累計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增收365萬(wan) 餘(yu) 元,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近3000人。
“每天有200元的務工收入,加上畝(mu) 均1100元的土地流轉費,日子是越過越好。”紮木鎮東(dong) 若村村民多吉益西在藏天麻產(chan) 業(ye) 園裏一邊刨天麻,一邊算著收入賬。
海拔低、氣候好、生態佳、資源多,林芝本就有發展林下資源的天然稟賦,如今更是沿著生態化生產(chan) 的道路,大力發展茶葉、林果、蔬菜等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易貢的茶葉、米林的蘋果、察隅的獼猴桃、巴宜的蔬菜……林芝的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漸成規模。截至目前,林芝累計種植特色林果28.1萬(wan) 畝(mu) 、蔬菜3.9萬(wan) 畝(mu) 、藏藥材1.6萬(wan) 餘(yu) 畝(mu) 。
今天的林芝,山川秀美煥發新顏,綠色發展充滿活力,由內(nei) 而外顯露生機。綠色循環低碳成為(wei) 發展常態,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