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喜馬拉雅山下的“科技神話”

發布時間:2022-06-07 08:36:00來源: 科技日報

  喜馬拉雅山南麓,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是夏爾巴人的聚居地,這裏孕育了獨特的夏爾巴民俗文化。過去,因為(wei) 交通不便,進出陳塘的所有物資,全靠人背畜馱。陳塘曾被世人稱為(wei) “中國最後一座陸路孤島”,海拔2000米以上的陳塘,麵積255平方公裏,2600多名夏爾巴人聚居在此生活。

  科技固邊境,心中有祖國

  陳塘鎮有12公裏長的邊境線,有21個(ge) 國界界樁,管轄著“第一村那塘”等6個(ge) 行政村,5個(ge) 山口通尼泊爾,與(yu) 尼泊爾的基瑪塘嘎遙遙相望……

  走進陳塘鎮,夏爾巴人的村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每戶人家房頂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2019年底,首條通往陳塘鎮的公路通車,極大地方便了夏爾巴人的生活。

  公路開通前,陳塘鎮夏爾巴人過著相對封閉的生活。“過去從(cong) 縣裏到陳塘,到了日屋鎮就得走路前往,中間要翻一座大山,花一天時間才能到達陳塘。”日喀則市科技局局長楊興(xing) 武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去年以來,在自治區首個(ge) “揭榜掛帥”項目——科技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項的支持下,村裏建基地、育產(chan) 業(ye) 、創品牌、拓市場,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記者來到陳塘鎮那塘村87歲的村民加參家,一家人正在忙碌著整理收獲的土豆,房前一麵五星紅旗正迎風飄揚。加參老人說,他們(men) 家每周都要升國旗,升國旗的時候還要唱國歌,這已成為(wei) 家裏的生活習(xi) 慣。“現在不愁吃喝,日子越過越好,這都是共產(chan) 黨(dang) 的恩情。”加參的兒(er) 子卡傑插話道。28歲的卡傑是村裏的雙聯戶長,定期召集村民巡邊護邊。

  巡邊時,有專(zhuan) 人舉(ju) 著國旗走在前麵。卡傑說:“巡邏要到邊境一線,帶著國旗,就是在證明這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手裏有國旗,心中有祖國。帶著國旗去巡邊,心裏踏實。”

  定結縣副縣長丁麗(li) 敏告訴記者:“鞏固拓展邊境地區脫貧成果,積極銜接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科技投入持續增強,賦能農(nong) 牧業(ye) 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惠及陳塘邊境各村群眾(zhong) 。”還有鄉(xiang) 村改房屋、建廣場、裝太陽能燈、修水泥路、鋪排汙管……

  如今,在陳塘鎮,掛國旗、唱國歌成為(wei) 夏爾巴人傳(chuan) 承曆史、守護祖國大好山河的日常。

  養(yang) 殖技術賦能,農(nong) 牧民喜增收

  “嗶、嗶、嗶……”5月24日上午,一群黑乎乎的藏香豬從(cong) 山腰衝(chong) 下,聚集在養(yang) 殖員古如麵前。這些體(ti) 型矮小、毛色黝黑的豬仔,圓了他和69戶那塘村民的致富夢。

  自治區農(nong) 科院環資所駐陳塘鎮那塘村第一書(shu) 記秦基偉(wei) 說,科技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項落地那塘後,通過科學編製養(yang) 殖技術規程和本地種源針對性飼料配方的研發,及藏香豬肉製品精深加工技術集成,當地藏香豬的繁殖率和出欄率極大提高。

  目前,那塘村集體(ti) 養(yang) 殖合作社的藏香豬有200多頭,養(yang) 殖場也初具規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桑丹告訴記者:“待養(yang) 殖技術和銷路穩定後,將帶動更多村民搞養(yang) 殖,走上致富道。”

  打造科技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樣板,為(wei) 什麽(me) 選擇陳塘為(wei) 突破點?自治區農(nong) 科院環資所所長王文峰認為(wei) ,陳塘地處邊境一線,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有基礎,致富邊民有期盼,自治區農(nong) 科院有技術,有成果,有熱情,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實現科研與(yu) 生產(chan) 有效結合,從(cong) 而達到促進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的目的。

  2021年以來,陳塘用科技為(wei) 雞爪穀深加工項目賦能——配套藏藥材波楞瓜和食用菌黑木耳產(chan) 業(ye) 可持續規劃,打造藏香豬養(yang) 殖管理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實現野生中蜂馴化養(yang) 殖精細化水平等。一個(ge) 個(ge) 科技項目紮實落地,形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產(chan) 業(ye) 鏈閉環模式,打破了陳塘“九山一水半分田”的資源稟賦限製。2021年,該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05元。

  “陳塘鎮的發展實踐在西藏不是個(ge) 案。”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鍾國強說,自治區廣大科技工作者紮根雪域高原,以科技興(xing) 邊、固邊為(wei) 己任,以科技支撐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切入點,注入科技要素,係統解決(ju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產(chan) 業(ye) 發展、人居環境、科技服務等方麵存在的短板弱項,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科技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