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執勤三中隊:守護“天路”的忠誠衛士

發布時間: 2022-06-10 09:0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裏,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高原線路裏程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截至2021年7月,這條“天路”已安全運行超5000天,累計運送貨物超6.16億(yi) 噸,累計運送旅客2.58億(yi) 人次。

  這份閃耀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守護鐵路的官兵們(men) 十餘(yu) 年如一日不間斷的堅守。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執勤三中隊官兵就擔負著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差的唐古拉山138公裏無人區路段的巡邏守護任務。

  青藏鐵路唐古拉山無人區段,海拔5000多米,氣候惡劣。駐守在這裏的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執勤三中隊官兵沒有“節假日外出”,上級每年照常下發的“外出請假條”一本本整齊地堆在倉(cang) 庫角落無人問津。中隊裏有句話:“踏入中隊的大門,就是走進了兩(liang) 年的‘與(yu) 世隔絕 ’。”通常義(yi) 務兵在服役的兩(liang) 年時間裏能看到的景象隻有營區和巡邏路。

  巡檢138公裏的巡邏路是中隊官兵每天主要的工作任務,巡邏到達安多縣城後再返回,來回將近300公裏。

  每次出發前,巡邏組長都會(hui) 仔細檢查組員們(men) 的裝備,除了正常巡邏所需之外,每次出發前都會(hui) 帶上“四件寶”——柴火、饅頭、熱水、修車工具。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巡邏組會(hui) 來到國旗下,敬禮、宣誓。

  茫茫無人區,悠悠唐古拉。巡邏路上,除了偶爾呼嘯而過的列車,剩下的隻有綿延的鐵路和蒼茫的雪山。每一次的敬禮,都訴說著官兵們(men) 為(wei) 國護路的自豪和堅守,正如他們(men) 自己所說的那樣,在這裏當兵,守護鐵路的安全,就是他們(men) 存在的意義(yi) 。

  “世界鐵路海拔最高點5072米”紀念碑就矗立在巡邏路起點的不遠處,這座紀念碑高2米,碑上記載著當年青藏鐵路建設者們(men) 艱苦卓絕的奮鬥史,更有108位築路勇士為(wei) 修建鐵路“血染黃沙、 長眠高原”的不朽事跡。每天巡邏分隊路過這裏時,都會(hui) 下車向紀念碑敬禮,並把紀念碑周圍打掃幹淨。

  距離紀念碑不遠,便是巡邏組需要進行檢查的第一個(ge) 目標——18號橋梁。十幾個(ge) 小時的巡邏時間,官兵們(men) 並不總是坐在車裏,他們(men) 需要定點下車對沿線重點目標進行檢查。中隊的巡邏段共有30餘(yu) 處重點巡邏目標、5個(ge) 需徒步巡邏地段和300多處需要查看的橋梁、基站、涵洞。

  排長宋佳龍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帶隊巡邏時是冬天,巡邏車還沒到18號橋梁,漫天大雪就把便道蓋得嚴(yan) 嚴(yan) 實實,前方仿佛到處都是“路”,但是他們(men) 卻又找不到“路”,宋佳龍隻好帶著一名戰士在沒過膝蓋的雪裏趟路基,巡邏車跟著他們(men) 邊摸索邊前行。

  當再次回到巡邏車上時,宋佳龍已經凍得麻木,裹著大衣很久才緩過來。好不容易到了18號橋梁附近,他們(men) 再次被積雪擋住了去路。看著距離巡邏路150米的橋梁和前方不知厚度的積雪,他們(men) 隻能手拉著手深一腳淺一腳地趟著雪過去。

  中隊的駕駛員陳飛在這條巡邏路上跑了8年,唐古拉的脾氣已經被他摸得清清楚楚,隻要看一眼天空,他就能說出等會(hui) 兒(er) 是晴天還是雨雪天氣。“爬冰、臥雪這些我們(men) 早就習(xi) 慣了,再困難的環境和天氣我們(men) 都能克服。”陳飛說,“但我們(men) 就怕巡邏車經不住考驗半路‘罷工’,這才是最麻煩的事情。”陳飛巡邏時曾多次遇到巡邏車拋錨的情況,大多數時候,他都能用自己豐(feng) 富的經驗解決(jue) 故障。然而,一旦無法重新啟動車子,那就意味著危險的來臨(lin) 。

  “我這腳踝能預判天氣,就是因為(wei) 一次車輛故障。”陳飛指了指自己的腳踝,“一次巡邏時,車輛出現了故障,怎麽(me) 都修不好,當時雪下得特別大,中隊也無法前來救援,我們(men) 不得不棄車向13公裏外的唐古拉北火車站尋求幫助。”在零下27攝氏度的風雪中,他們(men) 艱難跋涉了6個(ge) 多小時,到達目的地時都已精疲力盡,膝蓋以下都結了冰,雖然用了酒擦洗,也用了生薑水燙腳,但還是給他留下了寒冷天腳踝疼痛的後遺症。

  去年底,服役12年的戰士張凡退伍了。退伍時,張凡說:“一日戍邊,終生衛國,部隊就是我的第二個(ge) 家。”

  張凡退伍後不久,中隊迎來了又一批新鮮血液。不遠處,火車汽笛聲響起,在悠長汽笛聲的見證下,這條巡邏路,又完成了一次接續傳(chuan) 承。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