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書(shu) 法展示。
2022年6月11日是我國第六個(ge)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當天上午,由自治區文化廳主辦的西藏自治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啟動儀(yi) 式暨主場活動在世界文化遺產(chan) 羅布林卡內(nei) 開幕。此次主場活動包括非遺歌舞展演展示、非遺工坊和文物保護單位文創展覽展銷,以及文化文物普法宣傳(chuan) 等。
啟動儀(yi) 式上,舉(ju) 行了“鷹笛藝術”傳(chuan) 習(xi) 基地、“第二批非遺進校園示範基地”、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儀(yi) 式。在文化遺產(chan) 展示展演現場,藏戲、諧欽、堆諧、鷹笛吹奏等非遺歌舞展示深受追捧,精彩的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zhong) 的陣陣掌聲。“第一次在現場看到這麽(me) 多非遺歌舞展演,每個(ge) 節目都很精彩,我也非常喜歡,以後還會(hui) 多了解一些西藏的文化遺產(chan) 。”市民紮西央宗說。此外,活動現場還有10餘(yu) 家非遺工坊、文創企業(ye) 集中展示非遺產(chan) 品、文創產(chan) 品200餘(yu) 種。其中藏香、皮具、銅器等傳(chuan) 統技藝製品製作精巧,塑像、唐卡、書(shu) 法等文創產(chan) 品琳琅滿目,也引得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觀賞。
每年6月第二個(ge) 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今年的係列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緊扣“連接現代新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主題,旨在全麵展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成果,展現西藏文化遺產(chan) 在融入現代生活、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向往,以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中發揮的積極作用,顯著提升文化遺產(chan) 在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切實增強全民參與(yu) 意識、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保護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以優(you) 異的成績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據了解,西藏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和長足發展,特別是經過全區廣大非遺傳(chuan) 承人、非遺工作者以及社會(hui) 各方的共同努力,西藏非遺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進入係統性保護新階段,保護名錄體(ti) 係不斷完善,保護傳(chuan) 承能力顯著提升,保護傳(chuan) 承意識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600項、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668個(ge) 、非遺工坊121家。
自治區文化廳黨(dang) 組書(shu) 記肖傳(chuan) 江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全力聚焦“1181”文化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共有文化符號和文化形象,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開拓創新,精準施策,切實讓“文物活起來、非遺飛起來”,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價(jia) 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此外,記者了解到,此次與(yu) 主場活動同步開展的還有以傳(chuan) 統醫藥、傳(chuan) 統技藝和傳(chuan) 統舞蹈等優(you) 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雲(yun) 遊非遺·影像展”,以及80餘(yu) 家非遺工坊、文化企業(ye) 在線上開展的“非遺購物節”活動。啟動儀(yi) 式後,全區還將舉(ju) 行100餘(yu) 場線上線下宣傳(chuan) 展示活動,共同營造濃厚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氛圍,致力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促進全民共享,滿足公眾(zhong) 認識文化遺產(chan) 、學習(xi) 非遺、研習(xi) 技藝的需求,為(wei) 穩經濟保民生促發展、助力行業(ye) 紓困解難發揮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