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路沿線風光。李鵬攝
藏族群眾(zhong) 騎馬在草原上馳騁。單鵬雲(yun) 攝
在可可西裏拍攝的藏羚羊。宋忠勇攝(新華社發)
有人說,西藏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也是人生必須去一次的地方。一個(ge) 盛夏,我和老伴坐上由西寧開往拉薩的火車,踏上了夢寐以求的進藏之路。
停靠格爾木
列車在茫茫戈壁上經過一夜行駛,第一次停靠城市站點。我走下列車,看見站台上豁然寫(xie) 著三個(ge) 大字——格爾木。
格爾木是青藏鐵路上的一個(ge) 大站,也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站在格爾木站台上,我突然想起一個(ge) 人,那就是被稱為(wei) “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將軍(jun) 。傳(chuan) 說當年部隊來到昆侖(lun) 山下阿爾頓曲克草原時,戰士們(men) 尋找著格爾木。慕生將軍(jun) 說,帳篷紮在哪裏,哪裏就是格爾木,我們(men) 要做格爾木的第一代人!
列車繼續前行,駛過西大灘時,高大的昆侖(lun) 山盡收眼底。玉珠峰站是青藏鐵路格拉段的第一個(ge) 大站,三十多米長的站台南側(ce) 是終年不化的昆侖(lun) 雪山,為(wei) 了讓旅客飽覽昆侖(lun) 山雄姿,鐵路部門特地在此設立了一個(ge) 觀景點。這一段的昆侖(lun) 山最高峰為(wei) 玉珠峰,海拔6178米。玉虛峰與(yu) 玉珠峰遙相輝映。玉虛峰海拔5933米,傳(chuan) 說為(wei) 道教昆侖(lun) 山聖地,是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
進入可可西裏
翻越昆侖(lun) 山口後,列車沿線的景色瞬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先的雪山景色不見了,窗外呈現的是一片廣袤中略帶荒蕪的高山草原。列車的廣播提示我們(men) ,“列車已進入生命禁區可可西裏。”
可可西裏對我們(men) 來說,像是神話,又像是天堂,生命禁區是它的化名。可可西裏的自然條件給高原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保護傘(san) ,讓這裏成為(wei) “野生動物的樂(le) 園”。在列車經過可可西裏腹地的楚瑪爾河車站時,我們(men) 在站台上看到了藏羚羊的雕塑,這也許是鐵路設計者的精心之作,它讓所有經過此地的乘客都能永遠記起這個(ge) 藏羚羊的故鄉(xiang) 。
在可可西裏腹地穿行數百公裏之後,列車抵達沱沱河沿。這裏是萬(wan) 裏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大橋素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橋”之稱。
告別沱沱河,列車一路向唐古拉山進發。唐古拉山地處青藏高原中部,在藏語裏意為(wei) “高原上的山”,在蒙語裏則意為(wei) “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據說唐古拉車站有5068米,它不僅(jin)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也是全球唯一海拔超過5000米的火車站。
遇見措那湖
越過唐古拉山口,列車正式進入西藏自治區。隨著海拔的降低,連片的青翠草場出現在鐵路兩(liang) 邊。透過窗口,我們(men) 看到星星點點的牛羊散落其上,加之偶爾出現的藏式民居,讓人感覺到生命的氣息愈發濃厚。
從(cong) 唐古拉山口南行90多公裏,列車抵達進入西藏自治區的第一個(ge) 縣城——安多。在這裏我們(men) 遇見了青藏鐵路最美的風景——措那湖。措那湖海拔4600米,麵積達400多平方公裏,是高原上為(wei) 數不多的淡水湖,怒江、那曲河皆發源於(yu) 此,是當地藏族人心中的神湖。列車從(cong) 措那湖邊貼身而過,最近之處離我們(men) 隻有20米左右。我們(men) 坐在車內(nei) ,感覺伸手便可觸及這清澈迷人的湖水。天高雲(yun) 淡,水波不興(xing) ,這裏是當地藏族人的聖地,心中的神湖。
作別措那湖,列車沿著湖中流出的那曲河一路而行,直抵那曲鎮,這裏不僅(jin) 是那曲地區的首府所在地,也是整個(ge) 藏北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由於(yu) 周邊草場山地盛產(chan) 冬蟲夏草,那曲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蟲草集散中心。
車出那曲站,列車一路向南開始爬升。在那曲與(yu) 當雄之間,隨著海拔的重新提升,雪山再次出現在鐵路兩(liang) 側(ce) 。透過車窗,一座高聳的雪峰映入眼簾,據說那是法力無邊的保護神、海拔6590米的桑丹康桑雪峰。
告別桑丹康桑雪峰,列車折向西南,在寬闊的山穀中一路向當雄而去。從(cong) 這裏開始,人煙逐漸稠密,藏式民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鐵路兩(liang) 側(ce) 。對於(yu) 以畜牧業(ye) 為(wei) 生的普通藏族老百姓來說,當雄可謂天賜的沃土,若不是遠方雪山時隱時現,真讓人感覺夢回江南水鄉(xiang) 。
在念青唐古拉山腳下蜿蜒數十公裏後,列車抵達羊八井。這座小鎮是進出拉薩的樞紐咽喉,更因地熱而聞名於(yu) 世。除常規溫泉外,這裏還有全國溫度最高的沸泉和罕見的爆炸泉。
抵達拉薩
我們(men) 的列車沿羊八井峽穀一路而下,向最後的終點——聖城拉薩疾馳而去。當兩(liang) 側(ce) 高山逐漸褪去,窗外重回農(nong) 區風景時,哈達般飄逸的拉薩河特大橋出現在我們(men) 的前方,這也預示著我們(men) 的旅途將要到達終點。
拉薩河特大橋是青藏鐵路抵達拉薩前的最後一座橋梁,大橋橫跨拉薩市境內(nei) 的拉薩河上,車過拉薩河大橋,青藏鐵路向東(dong) 急轉,終抵聖城拉薩。以布達拉宮為(wei) 藍本設計的拉薩站站房處處可見藏族傳(chuan) 統建築的元素。從(cong) 車站遠眺,遠方布達拉宮清晰可見。
經過21個(ge) 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men) 的列車終於(yu) 在第二天晚上9點抵達拉薩。走下列車,回望停在鐵軌上的綠皮列車,看著還在喘著粗氣的火車頭,我不禁感慨萬(wan) 千。當年美國鐵路旅行家保羅·泰魯曾在《遊曆中國》一書(shu) 中斷言:“有昆侖(lun) 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可是,中國人不信邪,硬是把鐵路修上了世界屋脊,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夙願。
青藏鐵路,穿越“世界屋脊”的神奇天路。一路車程,一路風景。三十四座車站,三十四座驛站,三十四顆明珠,蜿蜒的鐵軌就像神奇的金線,把驛站串成珠鏈,嵌在高原女神聖潔的項下,幻成神奇的天路,縮短了世界屋脊和廣闊內(nei) 地的時空。
有人說,對於(yu) 尋夢者,西藏是最久遠的夢境;對於(yu) 行走者,西藏是溫暖而蒼涼的歸宿。這趟進藏之旅,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是一種體(ti) 驗,更是一種心與(yu) 心的抵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