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我肩負著‘巔峰使命2022’——珠峰大氣與(yu) 人體(ti) 健康科考任務,正在珠峰腳下,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鄭重地向黨(dang) 組織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巔峰使命2022”於(yu) 4月28日全麵啟動。海拔5200米,在探索未知的巔峰前線上,科考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收到了兩(liang) 封入黨(dang) 申請書(shu) 。申請人是兩(liang) 名青年科考隊員,來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徐一凡和華喬(qiao) 依。
沒有怨言和退卻,有的隻是堅定的信念和行動力
5月的珠峰依舊白雪皚皚、寒風凜冽,高反、幹燥、強紫外線等給每位科考隊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他們(men) 的科研鬥誌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珠峰腳下,黨(dang) 旗高高飄揚。青藏科考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成員們(men) 攻堅克難的勁頭在無形中感染和激勵著徐一凡和華喬(qiao) 依,更點燃了他們(men) 的火熱初心。“之前心裏早就有過入黨(dang) 的想法。珠峰科考期間,看到身邊的黨(dang) 員同誌們(men) 無論任何時候都衝(chong) 鋒在前,他們(men) 骨子裏的那種擔當,給了我們(men) 很大觸動和鼓舞。”
5月11日入夜,在結束了一天的繁重科研任務後,徐一凡顧不上休息,就著昏黃的燈光寫(xie) 下這段話——“他們(men) 頂著缺氧、曬傷(shang) 、頭痛等不適,為(wei) 了工作毅然往更高海拔挺進。從(cong) 更高海拔下撤回珠峰大本營的他們(men) ,嘴唇幹裂發白、膚色黢黑,但仍然咬著牙,堅持在科考工作第一線,我沒有聽到一絲(si) 怨言,看到一絲(si) 退卻,有的是堅定的信念和行動力。”
“在采樣過程中,我看到許多優(you) 秀的黨(dang) 員積極發揮帶頭作用,事事爭(zheng) 先、不忘初心、迎難而上、勇於(yu) 擔當,向世界之巔、向科學之巔發起挑戰。”華喬(qiao) 依利用工作間隙自學了珠峰登山史和珠峰科考史,內(nei) 心愈加振奮,“當13位登山隊員在世界之巔展示國旗時,我心潮澎湃”。
與(yu) 各種前所未有的“極限”作鬥爭(zheng)
此次珠峰科考,分別是徐一凡和華喬(qiao) 依的第三次和第五次西藏之行。2021年4月至9月,他們(men) 就曾連續數月駐紮在林芝和拉薩觀測站點,探究高原缺氧和空氣汙染對高原常駐人群和短期遷徙人群的健康效應。
“從(cong) 那時起,我們(men) 便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產(chan) 生了深深的認同感與(yu) 自豪感,並願意為(wei) 這份崇高的事業(ye) 貢獻自己所能。”
不同於(yu) 之前在林芝和拉薩的科考,這一次,他們(men) 來到了珠峰大本營。這裏,缺氧考驗更加嚴(yan) 峻,生態環境也更加原始。
科考任務重、時間緊,科考隊員們(men) 一邊頑強地與(yu) 各種前所未有的“極限”作鬥爭(zheng) ,一邊馬不停蹄地投入科研硬仗中。由於(yu) 患有鼻炎,徐一凡的高原反應要比其他隊員更為(wei) 猛烈,嚴(yan) 重的偏頭痛、眼睛疼、惡心等不適症狀接二連三地出現。危急關(guan) 頭,同行的黨(dang) 員同誌們(men) 挺身而出,第一時間幫他裝備上氧氣瓶和麵罩,找來治療高反的藥物並聯係附近醫院,一直守在身旁不斷安慰鼓勵他。吸氧輸液到淩晨,症狀略有緩解後,徐一凡便又一刻不停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每一場拉練、每一次樣品采集都彌足珍貴,為(wei) 保證萬(wan) 無一失,徐一凡和華喬(qiao) 依給自己立下了軍(jun) 令狀,務必要在每次出發前嚴(yan) 格複查好實驗耗材,盯緊訪視進展,隨時與(yu) 同事交流新發現與(yu) 心得,不敢有一絲(si) 一毫的懈怠。山間的風吹得帳篷嘩啦啦作響,徐一凡、華喬(qiao) 依和同行的隊員們(men) 還在忙著分裝和整理生物樣品,直到夜深。
“請黨(dang) 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這兩(liang) 封來自珠峰的入黨(dang) 申請書(shu) ,字裏行間飽含著他們(men) 投身生態環保一線的決(jue) 心。現如今,徐一凡和華喬(qiao) 依已隨科考隊凱旋,但他們(men) 紮根泥土、服務國家的信念也愈發堅定。
入黨(dang) 初心是什麽(me) ?徐一凡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與(yu) 力量來服務、報答社會(hui) ,為(wei) 祖國青藏高原的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請黨(dang) 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這是華喬(qiao) 依許下的諾言。
整個(ge) 珠峰科考期間上山下山幾十次,華喬(qiao) 依仍然清晰記得初見珠峰的驚喜。入黨(dang) 的心和雪山的夢交織在一起,伴隨著她來到珠峰。她難掩心中的振奮與(yu) 激動,擲地有聲地說:“能夠有幸參加珠峰科考,並鄭重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是我一生的驕傲!”
伴著藏東(dong) 南的青山白雲(yun) ,北京大學青藏科考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成立已有一年,支部裏有年輕的研究員,有在讀的研究生。一名黨(dang) 員一麵旗,這支隊伍逐漸成長為(wei) 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生力軍(jun) ,凝聚成一個(ge) 溫暖人心的大家庭。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就像一個(ge) 強有力的磁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主動加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