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逐漸頻繁,野生蘑菇進入快速生長期並即將大量上市。作為(wei) 季節美食,人們(men) 也有采摘、購買(mai) 食用野生蘑菇的習(xi) 慣,但由於(yu) 對野生蘑菇認識不足、了解不多,每年的野生蘑菇上市期也是誤采、誤食野生蘑菇發生中毒的高發期。為(wei) 提高市民群眾(zhong) 自我防範意識,避免誤食野生蘑菇發生中毒事件,拉薩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安全消費提示。
我國野生蘑菇廣泛分布於(yu) 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wan) 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
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依據民間流傳(chuan) 的“經驗”,並不能保證避免誤采誤食野生毒蘑菇而發生中毒。所以,市民群眾(zhong) 在戶外郊遊時,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mai) 個(ge) 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對於(yu) 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不能放鬆警惕,特別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絕不要輕易食用。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狀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現有: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髒損害型、腎衰竭型、呼吸與(yu) 循環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腸中毒型最為(wei) 普遍,肝髒損害型致死人數最多。一般誤食毒蘑菇後,最短可以在10分鍾、最長在6-12小時後發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症狀,要馬上催吐,並立即送醫。
在此,拉薩市市場監管局也提醒生產(chan) 經營者在加工、售賣野生蘑菇時,應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要確保在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沒有混入有毒蘑菇。否則,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與(yu) 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