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與民間共力 從西藏吉韌看民族體育發展
找角度、定睛,指尖發力,母球迅速將棋子擊中入洞。拉薩古城一處老甜茶館裏正上演著一場暗中較量的激烈角逐。雙方比分在角逐間相互反超,抑或被對手壓製,難以超越。周圍也有老球迷隨著擊球、進球,鼓掌叫好、惋惜歎氣,不時點評一番。輸的選手也會(hui) 請對方一壺甜茶或是一碗藏麵。
這類極具趣味性的民族體(ti) 育項目名為(wei) 吉韌,也叫藏式克朗球,因為(wei) 規則與(yu) 斯諾克相似,也被民眾(zhong) 稱為(wei) 藏式斯諾克。
雖然不是每間甜茶館都提供這種娛樂(le) ,但是有些已是資深玩家的老根據地。
米瑪頓珠是藏式克朗球的資深玩家,並為(wei) 此開了一家咖啡廳,供玩家消遣。他說:“小時候父親(qin) 找人為(wei) 我做了小型的球桌。後來做過很多工作,但還是想把這個(ge) 興(xing) 趣愛好做成事業(ye) 。”
他曾發表過關(guan) 於(yu) 吉韌的藏文論文,2020年以牽頭人身份參與(yu) 完善編製了西藏自治區體(ti) 育局出台的藏漢雙語配插圖的《藏式克朗球(吉韌)規則》。
他直言,按照克朗球的藏文拚法,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和克朗球愛好者提倡使用藏式克朗球名稱。
致力於(yu) 吉韌發展,米瑪頓珠作出的努力遠不止如此。他自出獎金10餘(yu) 萬(wan) 元人民幣,連續組織了四屆西藏民間的吉韌比賽,更是提升器材,申請了相關(guan) 專(zhuan) 利。
“目前正在申請西藏克朗球協會(hui) 。”他說,作為(wei) 民族體(ti) 育項目,不僅(jin) 需要官方的支持,也需要民間力量。
尼瑪歐珠是西藏大學教育學院體(ti) 育係副教授, 他說,吉韌因其濃鬱的民族性、競技性、趣味性特點成為(wei) 藏族民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娛樂(le) 活動,但無論是體(ti) 育界還是藏學界對這極富民族文化價(jia) 值的體(ti) 育活動的探討研究都相對滯後。
相傳(chuan) ,吉韌傳(chuan) 到西藏,西藏民眾(zhong) 依據地域性在球桌和球的材質、規格、比賽規則上做了較大的改進,久而久之藏式克朗球被稱為(wei) 吉韌。
隨著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yu) 社會(hui) 的變遷,藏式克朗球這項古老的運動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其鬥智、消遣的特點成為(wei) 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le) 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吉韌的普及與(yu) 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從(cong) 20世紀80年代,西藏體(ti) 育部門不斷完善藏式克朗球競賽規則,製定了《吉韌競賽規則》。
1985年,吉韌列為(wei) 西藏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正式比賽項目。1986年,列為(wei) 中國全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表演項目之一。
2018年在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hui) 暨第四屆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上,吉韌比賽成為(wei) 重要的賽事之一。在一些民間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上,也能看到吉韌比賽的影子。
作為(wei) 藏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吉韌依托人的本身而存在。在尼瑪歐珠看來,這項體(ti) 育目前還未獲青少年的青睞,若要得到更好傳(chuan) 承發展,他希望,融入西藏文化建設,融入西藏全民健身、增加互聯網傳(chuan) 播、倡導學校傳(chuan) 承。
今年年初,西藏自治區發布的《西藏自治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中提到,努力營造全民健身社會(hui) 氛圍。努力使藏棋、響箭、抱石頭、打牛角等優(you) 秀民族民間傳(chuan) 統體(ti) 育和登山、攀岩等優(you) 勢運動項目“走出去”,鼓勵支持各市地與(yu) 對口援藏省(市)進行全民健身交流。
他表示,不論是吉韌還是西藏其他傳(chuan) 統民族體(ti) 育項目同樣需要更高的關(guan) 注度、參與(yu) 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保護和發展“打牛角”民族體育項目
退休老幹部、參賽選手次仁平措說:“‘打牛角’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趣味性和技巧性,能夠鍛煉身體,還能給我們帶來參與其中的快樂,是每年運動會人氣最旺的項目之一。”[詳細] -
全民健身日:民族體育助力高原健身
在嘹亮的歌聲與歡快的舞步中,古城拉薩迎來了全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8日上午,2020年西藏自治區“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在拉薩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