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二十餘載勤耕不輟 珠峰腳下“瓜果飄香”

發布時間: 2022-07-03 10:21: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黃瓜、西紅柿、西瓜、青筍……時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彭倉(cang) 村拉巴紮西家中的4個(ge) 果蔬大棚收獲喜人。盡管每天都很忙碌,他的臉上難掩笑意。“去年家裏僅(jin) 蔬菜收入就有5萬(wan) 多元(人民幣,下同),這在我們(men) 村僅(jin) 屬於(yu) 中等水平。”

  在西藏,有句話叫做“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位於(yu) 珠峰腳下的白朗縣是西藏最大的“菜籃子”,目前這裏建成了西藏首個(ge) 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首個(ge) 出口蔬菜備案基地。

  而在20餘(yu) 年前,白朗縣僅(jin) 種植少量藏蘿卜、藏土豆自給自足。1995年,對口支援白朗的山東(dong) 首批援藏幹部決(jue) 定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並於(yu) 1998年在白朗試種蔬菜獲得成功。此後白朗縣接續發力,一茬接一茬種出了“瓜果飄香”,也種出了農(nong) 牧民的幸福生活。

  年過七旬的彭倉(cang) 村老支書(shu) 邊巴頓珠見證了蔬菜大棚從(cong) 無到有的過程。他回憶,自1998年起,在濟南技術員的示範帶動下,彭倉(cang) 村蔬菜種植開始起步。三年後,蔬菜大棚發展到70座,村民們(men) 開始學習(xi) 規範化種菜技術。

  “最開始大家都不肯種,後來看到大棚收益可觀,變成了搶著種。”邊巴頓珠介紹,2004年,縣裏把全村70座溫室大棚分到各家各戶種植,2011年,彭倉(cang) 村人均收入首次破萬(wan) ,成為(wei) 白朗縣首個(ge) “萬(wan) 元村”。

  據了解,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白朗縣蔬菜“一園三區34基地”的發展布局日趨完善,蔬菜種植麵積1.46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過2億(yi) 元,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種植蔬菜10餘(yu) 萬(wan) 畝(mu) 。白朗縣7000多農(nong) 戶中,有3200多戶、1.8萬(wan) 餘(yu) 人直接參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年人均增收1萬(wan) 元以上。

  邊巴頓珠說,如今彭倉(cang) 村種的蔬菜從(cong) 土豆、蘿卜、白菜“老三樣”,增加到西瓜、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十幾個(ge) 品種,村裏每戶人家都有3座以上大棚。“我們(men) 村的人不僅(jin) 自己會(hui) 種蔬菜,而且還當起了老師,幫助周邊的村莊致富。”

  果蔬大棚種植麵積擴大的同時,果蔬產(chan) 業(ye) 也日益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據介紹,2021年,山東(dong) 援藏發起實施“對標壽光·高原果蔬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打通“生產(chan) 、流通、貯藏、加工、運輸、銷售”鏈條。此外,建設了精品果蔬加工區和恒溫庫等冷鏈倉(cang) 儲(chu) 設施,還建設了集產(chan) 品展銷、成果展示、產(chan) 品檢測、技能培訓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博覽園科創中心。

  白朗縣大棚中,從(cong) 江孜縣專(zhuan) 門來學種植技術的巴貴仔細地為(wei) 西瓜整枝。“在這裏一年多了,學到了很多實用技術,計劃學成之後回家自己種溫室大棚。”20歲的他對未來信心滿滿。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