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西藏林芝市雅尼濕地水草豐(feng) 美、滿目蔥蘢。
“原來青藏高原的山這麽(me) 綠、水這麽(me) 清!”一位來自陝西的遊客拿起手機自拍,把美景收入鏡頭。
“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一年來,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cong) 注重保護向主動作為(wei) 轉變,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在雅尼濕地,當地村民穿上工作服,成為(wei) 管護員,每天開展巡護、清理垃圾、救護野生動物。
“要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雅尼濕地的重要意義(yi) 。”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濕地保護宣講員尼瑪平措說。雅尼濕地采取日常督導與(yu) 群眾(zhong) 巡護相結合的方式,層層簽訂濕地管護目標責任書(shu) ,做到巡護管護不走過場,壓實濕地管護責任。
科技力量助力濕地保護。林芝市生態環境部門以“加強濕地生態調查監測、全麵摸清資源底數,為(wei) 科學規劃和保護提供依據”為(wei) 著力點,與(yu) 武漢大學、西藏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對雅尼濕地範圍內(nei) 各項關(guan) 鍵生態環境指標進行調查監測,推進濕地保護科學化。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西藏日益深入人心。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全力守護好這裏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優(you) 勢開創幸福美好新生活。
在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村民廣場,一輛輛旅遊大巴緩緩駛入,來來往往的遊客絡繹不絕。
嘎拉村緊靠318國道,鄰近風光旖旎的尼洋河,是遠近有名的“桃花村”。依托漫山遍野的野桃花,村裏連續多年辦桃花節,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桃花成了當地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一張“名片”。
“春季賞桃花,夏季搞采摘,秋冬季觀民俗,嘎拉村現在一年四季有看頭。”村民達瓦堅參說。
通過探索生態價(jia) 值轉換路徑,建設農(nong) 業(ye) 綜合體(ti) 、延伸旅遊產(chan) 業(ye) 鏈,嘎拉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如今的嘎拉村,正闊步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
嘎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說:“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8萬(wan) 元,同比增長3.5%。”
駐村幹部全美容的朋友圈,成了“線上賣場”,村民種植的各類水果廣受歡迎。“能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高原特色水果賣出好價(jia) 錢,我也有滿滿的獲得感。”全美容說。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全區現有森林1491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2.31%;西藏已記錄的野生植物9600多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52種;全區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整體(ti) 保持良好,環境空氣質量整體(ti) 保持優(you) 良,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重點風險監控點位各汙染物濃度均低於(yu) 《土壤環境質量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風險管製值。
“我們(men) 要堅持綠色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旅遊業(ye) 、清潔能源業(ye) 、特色種養(yang) 業(ye) ,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