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千公裏搭青年“連心橋” 滬藏高校結對互助共成長
上海交通大學—西藏農(nong) 牧學院結對互助項目線下活動。上海交大供圖
高原上的思政微課、勵誌主題演講、願望筆記本清單......跨越3500多公裏,從(cong) 東(dong) 海之濱來到雪域之上的西藏林芝,上海交通大學“知行”社會(hui) 實踐團結合西藏社會(hui) 經濟發展需要,聚焦服務“三農(nong) ”,攜手西藏農(nong) 牧學院,開展上海交通大學-西藏農(nong) 牧學院結對互助項目。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和西藏農(nong) 牧學院在人才培養(yang) 、實驗室管理、圖書(shu) 信息檢索等方麵進行了深度交流和協作。
社會(hui) 實踐基地授牌。上海交大供圖
本次結對互助項目以“線下+線上”的多元形式展開,通過走訪調研、技能培訓、交流訪學等走入學生的學習(xi) 生活,提供各方麵的指導,同時建立並運營麵向結對互助對象及其家屬的線上交流平台,形成能夠相互溝通、答疑解惑、精準幫助的合作模式。結對互助項目將建立長期有效、持續幫扶的運行機製,針對互助對象的中長期發展形成包含關(guan) 注、引導、助力、反饋等環節的縱向積累性深度幫扶。
30日,上海交大“知行”實踐團來到西藏農(nong) 牧學院,深入了解互助對象的學習(xi) 生活情況。活動中,在上海交通大學黨(dang) 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胡昊和西藏農(nong) 牧學院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巴桑次仁的見證下進行了社會(hui) 實踐基地授牌儀(yi) 式。
西藏農(nong) 牧學院動物科學學院草業(ye) 科學2019級本科生向巴澤成介紹了專(zhuan) 業(ye) 的主要課程和就業(ye) 去向,他表示,“作為(wei) 西藏農(nong) 牧學院的學生,將牢記‘博學為(wei) 農(nong) ,精業(ye) 興(xing) 藏’的校訓,學好專(zhuan) 業(ye) 知識,打好基礎,敢於(yu) 發問,勇敢實踐,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在雲(yun) 天接壤的家鄉(xiang) 土地上,貢獻青春力量!”
在7月22日在線舉(ju) 行的結對互助項目啟動儀(yi) 式上,兩(liang) 校師生在雲(yun) 端分享交流,對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啟動儀(yi) 式上,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yu) 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黃煜傑分享了他所在的“知行”實踐團與(yu) 西藏的淵源。
據介紹,2017年“知行”實踐團探訪了日喀則,調研了當地工程建設的現狀,通過技術研發、人員培訓、工程示範等把東(dong) 部地區成熟的裝配式建築模式推廣到日喀則。2020年進一步探究用“交通+”的扶貧模式解決(jue) 當地出行難的問題,以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黃煜傑說,“每個(ge) 人都不同,都有自己擅長和喜愛的事情,如果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可以惠及、影響、改變他人,那麽(me) 我們(men) 會(hui) 感到自己的存在更有價(jia) 值”。
在西藏農(nong) 牧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學聯主席楊行智開展了一堂“厚植家國情懷,服務同學成長”主題思政微課,分享了幾點感悟。上海交通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交通運輸工程係碩士生陳誌翀結合自身經曆,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勵誌演講。“希望能在今後的交流學習(xi) 中,與(yu) 西藏農(nong) 牧學院的同學們(men) 一起充實自己,全麵發展,成長為(wei) 國家需要的人才。”陳誌翀說。
“受益匪淺!”西藏自治區學聯主席、西藏農(nong) 牧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zhuan) 業(ye) 本科生朱榮波說,“願兩(liang) 校學生會(hui) 在今後能有更多、更廣的合作交流的機會(hui) ,相互學習(xi) 、互取經驗、共同進取,加強兩(liang) 校學生會(hui) 在組織建設方麵的交流,增進兩(liang) 兄弟學校的深厚情誼。”
對實踐團成員梁晴雪老師和高雅博士來說,西藏早已成為(wei) 了她們(men) 的第二個(ge) 家。她們(men) 曾在拉薩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服務,後來也多次回到西藏開展社會(hui) 實踐調研,為(wei) 西藏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提供力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激勵並感染大家,讓受助者在未來也能成為(wei) 施助者,將這份力量傳(chuan) 承下去。”
未來,實踐團將結合互助對象的家庭狀況、所學專(zhuan) 業(ye) 、職業(ye) 規劃等,開展專(zhuan) 業(ye) 資源分享、行業(ye) 實踐調研、數據分析挖掘、基礎辦公軟件等技能培訓。並將在校友會(hui) 的支持下,邀請互助對象來訪上海,體(ti) 驗學習(xi) 生活,在學術交流中充分激發科研熱情。
此外,實踐團還將建立線上平台,在線上社群內(nei) 對群成員提出的問題和需求及時、有效地提供解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雲端上的“救援” 直擊懸崖上的橙色力量
30日,記者從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獲悉,為進一步檢驗和提示隊伍山嶽救援技術水平,巴宜區中隊在比日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組織開展山嶽救援實戰訓練。[詳細] -
堅守西藏邊境縣36年的“電力老兵” 見證高原電網“蝶變”
錯那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端,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是西藏的邊境縣之一。[詳細] -
西藏民間藝術活動:年輕人的先鋒表達
一場民間藝術活動30日在拉薩舉行,活動以少年藏戲表演節目開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