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天塹變通途——雪域高原十年交通變遷記

發布時間: 2022-08-12 08:51:00 來源: 新華網

  高原上雪山起伏連綿,山下雅魯藏布江奔騰不息。翻開西藏地形圖,千山聳立,萬(wan) 水奔騰,“世界屋脊”複雜的地質構造觸人心弦。

  然而,更動人心魄的,是複雜地質構造上越織越密的交通網——“高原孤島”墨脫公路通車,以拉薩為(wei) 中心的高等級公路網快速形成,複興(xing) 號首次開上高原,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投入運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交通進入快速發展的曆史最好時期,一條條團結線、幸福路在雪域高原延伸,不斷創造交通奇跡,宛如高原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金色哈達”。

  天路十年快速延伸

  山巒疊翠的峽穀間,車輛穿梭於(yu) 一座座大橋和隧道,一別昔日的通麥天險。

  “提起通麥,過去很多老司機都提心吊膽。”多次跑川藏線的司機平措說。

  處於(yu) “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每年地質災害達300多次,很多地方路寬僅(jin) 容一輛車通行,一不小心就會(hui) 連人帶車掉入江中,有“死亡路段”之稱。

  治通麥,除天險,成為(wei) 過往人員的最大期盼。


這是川藏公路通麥路段上的迫龍溝特大橋(無人機照片,2019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2012年,總投資近15億(yi) 元的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啟動。2016年工程通車後,全長14公裏的通麥天險成為(wei) 曆史,整個(ge) 通行時間由過去的2個(ge) 多小時縮短到20分鍾。

  新時代西藏之變,路之變很有代表性:

  2014年,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建成通車。

  2019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建成,標誌著全長約400公裏的林芝至拉薩高等級公路全線通車。

  2021年,拉薩至林芝鐵路建成通車,雪域高原進入複興(xing) 號時代,標誌著複興(xing) 號列車實現31個(ge) 省區市全覆蓋。

  2021年,西藏最大的航站樓、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投運,標誌著機場服務保障水平和運輸承載能力實現全麵提升。


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乘客走下飛機(2021年12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徐文強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西藏交通運輸事業(ye) 發展最快最好的十年。

  ——自2012年至今年6月底,西藏累計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chan) 投資3399.49億(yi) 元。僅(jin) “十三五”期間,西藏交通運輸固定資產(chan) 投資就占全自治區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量的三分之一。

  ——公路總裏程由6.52萬(wan) 公裏增至12.07萬(wan) 公裏;高等級(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由38公裏增至1105公裏;公路密度由5.31公裏/百平方公裏增至9.78公裏/百平方公裏。

  ——解決(jue) 了375個(ge) 鄉(xiang) 鎮、3479個(ge) 建製村通暢問題,鄉(xiang) 鎮、建製村通暢率分別達94.4%和77.89%,分別較“十二五”末提高了53.5個(ge) 和63.6個(ge) 百分點。

  天路帶來美好生活

  生活在高山峽穀的百姓,對於(yu) 路有著特殊的感情與(yu) 記憶。

  59歲的向嘎,曾多年當背夫,對於(yu) 家鄉(xiang) 墨脫的路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藏在大山裏的墨脫,2013年之前不通公路,重要的物資隻能人背馬馱運進來。

  “一次往返需要7天。有一次,有人突發重病,我和另外10多個(ge) 背夫輪流背著病人出墨脫,路上還要翻越多雄拉雪山,很是辛苦。”向嘎回憶說。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起,政府多次投資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但因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公路屢建屢毀。2013年10月31日,全長117公裏的墨脫公路終於(yu) 貫通運營。


雪後的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入口(2021年2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向嘎從(cong) 此不再當背夫,途中辛酸皆成過往。墨脫通車後,不少背夫購買(mai) 了貨車、皮卡、挖掘機等,從(cong) 事運輸或建築行業(ye) ,職業(ye) 轉變帶來更高收入。

  墨脫縣委書(shu) 記魏長旗說,公路修通極大方便了墨脫人民的出行就醫就學,保障了當地民生和建設需要的物資。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liang) 腳泥”的出行窘境,一些極難抵達的偏遠的村落,修通了瀝青路、水泥路,高原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2021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西藏那曲至拉薩高速全線通車,拉薩到那曲的通行時間從(cong) 原來的6個(ge) 多小時縮減為(wei) 3個(ge) 小時。


車輛駛入米拉山隧道(2019年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兩(liang) 年很多家庭都買(mai) 了小汽車與(yu) 皮卡車,我們(men) 喜歡開車去拉薩。”那曲市牧民倉(cang) 典說,周末可以帶父母孩子到拉薩購物、看電影,還可以把自家的犛牛肉運到拉薩銷售,一天時間往返自由。

  這十年,新華社記者遍訪西藏74個(ge) 縣(區),見證著高原交通之變:2017年進山南市洛紮縣拉郊鄉(xiang) 時的絕壁土路,已經拓寬成了水泥路;前往全國海拔最高縣雙湖的土路也翻修成柏油路;邊境盤山路中最驚險的大拐彎越來越順暢……

  在西藏阿裏工作了20多年的原勇,對2003年第一次回山西老家過春節的經曆記憶猶新:乘大巴沿新藏線抵達新疆西南的葉城,輾轉乘坐火車到烏(wu) 魯木齊,再輾轉到西安。最後經過8天的時間,終於(yu) 回到了山西老家。

  青藏鐵路拉薩至日喀則段的藏族女列車長貢久曲珍(右)與(yu) 乘客聊天(2020年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隨著青藏鐵路2006年開通,拉薩至阿裏航線2010年正式開通,原勇的回鄉(xiang) 路開始了“空中奔跑”,坐飛機整個(ge) 行程縮短至不超過10小時。

  如今,西藏擁有5座機場、航線150條,通航國內(nei) 外城市達68座。“十四五”期間,西藏將新建完成3個(ge) 支線機場,拉薩貢嘎機場二跑道也將開工建設。

  天路催生發展變革

  “我現在穿的衣服都是在網上買(mai) 的,不僅(jin) 更便宜,也更‘有範兒(er) ’。”27歲的村民旦增指著身上的燈芯絨工裝褲和腳上的馬丁靴笑著說。

  旦增的家鄉(xiang) 位於(yu) 喜馬拉雅山南麓、珠穆朗瑪峰腳下的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受地理位置影響,這個(ge) 中尼邊境小鎮曾很長一段時間不通公路。

  這是通往日喀則市中尼邊境吉隆口岸的鄉(xiang) 村公路(2021年5月14日攝,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2017年底,通往陳塘鎮的公路建成通車,汽車第一次駛入陳塘鎮。2020年,總投資7.18億(yi) 元的省道514線薩爾至陳塘段改擴建工程竣工,物流卡車每周都會(hui) 抵達陳塘,催生了這裏的網購熱情。

  天路縱橫,連接的不隻是萬(wan) 水千山,還帶動了物流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如今,西藏電子商務行業(ye) 發展迅猛,網店、網購人員數量及消費額均呈快速增長趨勢,許多特產(chan) 借助電商平台走出高原。

  在林芝市察隅縣沙瓊村,僜人迪龍通過製作短視頻、直播帶貨等途徑,介紹僜人文化和察隅縣風情,推廣當地特產(chan) 。

  “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家鄉(xiang) 的野生靈芝、羊肚菌等特色產(chan) 品走出大山,邁向更廣闊的市場,去年我賣出去價(jia) 值100多萬(wan) 元的家鄉(xiang) 特產(chan) ,這首先基於(yu) 西藏交通條件的改善,不然運都運不出去。”迪龍感慨著。

  數據顯示,2021年西藏網上零售額實現189.7億(yi) 元,同比增長61.1%,增速居全國第一。拉薩西站貨物到發量由2006年的30多萬(wan) 噸增至2021年的600多萬(wan) 噸。

  “近年來主要發送的貨物品類有啤酒、礦泉水等,主要到達貨物品類有食品、建材、鋼鐵、水泥、石油等。”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西站技術員秦進元在此工作了13年。“剛到拉薩西站時,車站周邊很荒涼,如今西站周邊到處可見高樓大廈,很多當地村民依靠物流業(ye) 發家致富。”


複興(xing) 號列車行駛在西藏朗縣境內(nei) (2022年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西藏大學教授久毛措說,交通運輸的跨越式進步,增大了高原人民的活動半徑,拉近了西藏和其他省市的距離,促進了商品流通循環,推動了西藏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新引擎”。

  文字記者:林建楊、張京品、呂秋平、劉洪明、劉潁

  視頻記者:劉潁、旦增尼瑪曲珠

  海報設計:錢程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