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渤海之濱到雪域高原。
自1994年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全國對口援助西藏以來,天津市已有九批幹部奔赴西藏工作,他們(men) 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作風,為(wei) 新西藏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雲(yun) 端上的“電力天路”
西藏要發展,動力是關(guan) 鍵。而“電”則是最重要的推動力。援藏工作很辛苦,但最苦最累的莫過於(yu) 架設輸變電線路的電力工人。
走在定日縣協格爾崎嶇的山路上,32歲的張國蘋氣喘籲籲,紫外線曬得膚色黑紅,缺氧讓他嘴唇烏(wu) 青。看著一條條銀色的輸電線沿著山脊延伸,他說:“為(wei) 了沿線38萬(wan) 西藏農(nong) 牧民用上清潔能源,我們(men) 的付出是值得的。”
剛來到西藏的施工現場,有著豐(feng) 富外埠施工經驗的張國蘋躊躇滿誌,準備大顯身手。然而,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導致他連正常說話都費力。冬季,氣溫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嚴(yan) 寒和獵獵山風,導致施工進展緩慢。“根據在山梁上施工的難度和以往的經驗,我們(men) 判斷塔材到貨時間是製約在西藏高原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基礎作業(ye) 的同時,我們(men) 考慮到了當地艱苦的運輸條件,提前與(yu) 塔廠聯係,製定預案,采取白材與(yu) 塔材同步運輸儲(chu) 備材料,既保證了施工進度,又節省了運輸成本。”張國蘋略帶驕傲地說。
張國蘋是天津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員工,2019年進藏,他和698名弟兄在高山峽穀奮戰了492個(ge) 日日夜夜,圓滿地完成了海拔最高、施工環境條件最為(wei) 惡劣的西藏高原電力工程——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包5標段的施工任務。這是繼青藏電力聯網、川藏電力聯網、藏中電力聯網工程3條“電力天路”後,建設的第4個(ge) 突破生命禁區、挑戰生存極限的高海拔工程。
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雲(yun) 端電路”建設中,天津電力人援藏送去的不僅(jin) 是一條光明之路,更是一條惠民之路。前年,項目組駐點定日縣其尺村時,經理趙承琪帶領張國蘋等人走訪了全村73戶村民,決(jue) 定施工過程中幫扶當地村民,在周邊多個(ge) 村子舉(ju) 行招聘會(hui) 。31歲的張國蘋收同樣31歲的村民旦增為(wei) 徒,他和工友們(men) 先後吸納61名藏族青年,教會(hui) 了他們(men) 組塔、架線等崗位技能,成為(wei) 正式工人。旦增靦腆地說:“天津送變電在我家鄉(xiang) 施工,給了我就業(ye) 崗位和穩定收入,我在遠方祝天津朋友紮西德勒!”
昌都人民的好“門巴”
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的主任醫師宋振強,是內(nei) 分泌代謝領域的著名專(zhuan) 家,已在醫療臨(lin) 床一線工作23年。前些年,天津市黨(dang) 政代表團訪問對口援助的昌都時,問及援藏最缺什麽(me) ,昌都同誌回應說,最缺醫生和老師。就這樣,宋振強於(yu) 2020年3月來到昌都,擔任市藏醫院院長。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績,被當地群眾(zhong) 稱為(wei) 好“門巴”(藏語意為(wei) 醫生)。
昌都位於(yu) 西藏東(dong) 部,地處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流域的橫斷山脈,以山高穀深、道路艱險著稱。特殊的地理環境,使當地重病患者外轉十分困難。昌都市藏醫院雖是昌都最大的醫療機構之一,但醫療技術落後,醫療資源匱乏,遠遠不能滿足群眾(zhong) 的醫療需求。
經過調研,宋振強發現昌都基層慢性病診療存在巨大短板,基層衛生院存在“無慢性病藥物、無慢性病診斷設備、無慢性病診療規範”的“三無”問題。他很快拿出加強西藏自治區基層慢性病管理的建議,向昌都市政府提交了《昌都市基層慢病防治方案》,積極著手在昌都市11個(ge) 縣區基層醫院建立藏醫、外治、婦產(chan) 、骨科、五官科五個(ge) 專(zhuan) 科聯盟,實現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整合了昌都醫療服務體(ti) 係,建立了西藏第一個(ge) 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他領銜編寫(xie) 的50餘(yu) 萬(wan) 字《高原常見病臨(lin) 床實用手冊(ce) 》深受歡迎。同時,宋振強帶領昌都藏醫院,聯合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眼科醫院等建立了遠程會(hui) 診中心,推動天津市對昌都市在醫療衛生領域實施深層次幫扶。
一天,8歲藏族小姑娘紮西措姆由父母帶著來醫院就診。這個(ge) 小姑娘因為(wei) 右腳先天嚴(yan) 重畸形,走路很吃力,從(cong) 未體(ti) 會(hui) 過與(yu) 小朋友一起嬉戲的快樂(le) 。宋振強詢問以後得知,由於(yu) 當地醫院治不了、骨科手術及術後康複時間長,加上紮西一家本就貧困,語言溝通也有困難,因此小姑娘的病一直耽誤著。宋振強安慰紮西說:“一定讓你好起來,相信我!”遠程會(hui) 診以後,他專(zhuan) 門邀請天津醫院小兒(er) 骨科專(zhuan) 家到昌都進行手術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康複,紮西小姑娘終於(yu) 可以蹦蹦跳跳了。將潔白的哈達獻給宋醫生時,紮西的父母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