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此次藏毯編織藝術展上展出的珠穆朗瑪峰風景掛毯(中)等。 西藏剛堅毯業(ye) 發展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近期,一場藏毯編織藝術展正在北京798藝術園區剛堅藝術中心展出。兩(liang) 位編織藏毯逾30年的“阿佳”(藏語,姐姐、大姐)專(zhuan) 程從(cong) 日喀則前來,在展廳織機前巧手翻飛,讓觀展者能親(qin) 眼見到藏毯一經一緯的形成過程。織機上未完成的虎毯斑紋清晰,尚未最終平整、顯得絨絨可愛。
藏毯是世界名毯之一,使用羊毛編織。在藏族民眾(zhong) 家中、藏傳(chuan) 佛教寺院內(nei) ,都可見到藏毯兼具實用性的裝點。
圖為(wei) 展廳工作人員為(wei) 觀展者展示虎毯背麵的紋理。李晗雪 攝
展覽策展人、西藏剛堅毯業(ye) 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次仁羅布認為(wei) ,波斯毯長於(yu) “精細”,土耳其地毯極富藝術性,藏毯的特色則在其濃厚的民族文化。如象征權威的虎毯、源於(yu) 藏傳(chuan) 佛教的吉祥結等“八寶”圖案、極具中華文化特點的龍鳳圖案等。
“民族特色的紋樣,是吸引國內(nei) 外消費者的主因。”次仁羅布說,此次展覽以“珠峰古粹 藏於(yu) 一毯”為(wei) 主題,希望用當代藝術表達傳(chuan) 統文化,讓觀眾(zhong) 在了解藏毯技藝的同時,也對西藏民風民俗、匠心傳(chuan) 承和信念堅守有所了解。剛堅公司口號“珠峰腳下的指尖溫度”,也意在傳(chuan) 達藏毯背後的感性故事。
圖為(wei) 在展廳中兩(liang) 位藏族阿佳正一邊編織藏毯,一邊經過工作人員翻譯與(yu) 觀展者聊天。李晗雪 攝
展廳中央地板上,90*190厘米的各色藏毯相連鋪開,這是藏族民眾(zhong) 最常用的、鋪在床鋪上的尺寸;兩(liang) 旁牆上,懸掛多幅圖案複雜精細的大尺寸掛毯,這是重於(yu) 藝術性的現代創作:好似唐卡的財寶天王掛毯、讓人有油畫錯覺的珠穆朗瑪峰風景掛毯……另有一張長逾1米的虎毯,主色深黃、虎紋考究,上下兩(liang) 端織有七彩紋飾,非常搶眼。若將虎毯翻轉,還會(hui) 發現反麵亦是清晰齊整的虎紋,與(yu) 正麵幾無差異。
據介紹,藏毯通常厚達12毫米左右。在展覽上,觀眾(zhong) 們(men) 可觸摸甚至試坐藏毯,“零距離”感受其密實厚重。
圖為(wei) 展廳工作人員正為(wei) 觀展者介紹財寶天王掛毯。李晗雪 攝
次仁羅布說,藏毯從(cong) 藏族民眾(zhong) 內(nei) 部的剛需銷售轉向作為(wei) 裝飾品、藝術品,麵向國內(nei) 外的銷售,還是近些年的事。目前僅(jin) 麵向小眾(zhong) 市場,也未完全產(chan) 業(ye) 化,但未來希望推動藏毯走向世界。此次藝術展,以及展覽中坐墊大小、熊貓紋樣的藏毯,還有正在籌備的自媒體(ti) 宣傳(chuan) 賬號,均是為(wei) 此而努力。近來,為(wei) 適應江浙地帶客戶的需求,剛堅毯業(ye) 公司還研發了混紡真絲(si) 的藏毯,使其觸感更親(qin) 膚、更適合潮濕天氣。
在展覽現場編織藏毯的兩(liang) 位阿佳,都是十七八歲就學習(xi) 織毯。阿佳自豪於(yu) 少女時織就的藏毯一直用到今,毫不褪色。她們(men) 還說,織毯要非常精細、很認真對待;織每張毯,都盡力做到最好。
圖為(wei) 展廳中展示的傳(chuan) 統藏毯及創新設計的坐墊大小的藏毯。李晗雪 攝
阿佳的手指常年穿梭在經緯線間,指側(ce) 已形成厚繭。記者嚐試用鏡頭記錄這樣的雙手時,阿佳害羞,笑著將手收回。
她們(men) 還告訴記者,在西藏,藏毯的清潔總在雪天進行。每到高原上一片潔白晶瑩,大家就將藏毯拿到雪地上拍打。陪伴雪域生活的厚實藏毯,又變得幹幹淨淨。次仁羅布說,手工藏毯最重要的特質,正是其中西藏匠人的心血與(yu) 溫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