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hui) 大局持續穩定,群眾(zhong) 安全滿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了1.3倍,年均增長9.5%以上,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生不斷改善;
城鄉(xiang)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cong) 18362元、5698元提高到46503元、16935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邊境一線村民年人均補貼標準提高到1.26萬(wan) 元、建成邊境小康村624個(ge) ,邊疆發展、邊防穩固、邊境安全;
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2萬(wan) 公裏,鐵路運營裏程1357公裏,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擴大有效投資、加大招商引資、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7%以上、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ge) 、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生態惠民持續有力,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政治安定、社會(hui) 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滿意答卷。
全力夯實生態安全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是長江、怒江、瀾滄江及拉薩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當高山冰雪融水流入那曲麥地卡濕地,再流經拉薩河,便孕育出了沿岸無限綠色生機。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建立區域水生態價(jia) 值計算與(yu) 補償(chang) 機製,近日,那曲市水利局和中水北方公司調查組一行前往嘉黎縣麥地藏布、易貢藏布拉薩河源頭區,對高原水係的地形地貌、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情況進行全麵調研。
“那曲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實施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可以更好地守護高原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那曲市水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布卓玉說。
那曲嘉黎縣境內(nei) 的麥地卡濕地。人民網 李海霞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大力推進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開啟“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作為(wei) 該工程的核心地帶,拉薩市以南山作為(wei) 試點,啟動城市周邊山體(ti) 綠化。
“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顯成效。姬秋梅攝
今年是拉薩南山公園綠化負責人嚴(yan) 海東(dong) 進藏第十年,也是他參與(yu) 拉薩南山造林的第10年。正值8月,是拉薩雨季造林的最佳時間,嚴(yan) 海東(dong) 每天都要到項目點上去盯著。
回顧這10年,嚴(yan) 海東(dong) 說:“剛來時,沒有任何在高海拔地區植樹造林的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開始成活率隻有40%。經過不斷探索,現在成活率到了85%以上。”
“這幾年拉薩周邊的山肉眼可見地綠了,下雨的次數也多了,明顯能感覺到空氣濕度、含氧量都比以前高了。”這是拉薩市民的一致感受。
在日喀則市定結縣,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助試點項目及防沙治沙工程項目是重頭戲。“風沙大的時候,能見度不足1米。剛開始老百姓都不支持,說不可能成功。”定結縣林業(ye) 技術服務站站長歐珠說。但他沒有打退堂鼓,帶著工作人員蹲點造林一線,“泡”在風沙裏找問題、摸經驗、尋對策。
定結縣防沙治沙初期。歐珠攝
定結縣防沙治沙成效明顯。歐珠攝
“走了不少彎路,好在沒放棄。現在人工種草治理麵積達到了2萬(wan) 畝(mu) ,封育麵積9000餘(yu) 畝(mu) 。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8%提高到了現在的70%左右,區域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很多以前沒見過的野生動物都來了。相信以後會(hui) 越來越好的。”歐珠滿臉笑容。
10年來,西藏不斷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厚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到60.8萬(wan) 平方公裏,全區50.6%的區域列入最嚴(yan) 格保護範圍。
奮力譜寫(xie) 經濟發展之篇
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也是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堅實保障,而經濟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
今年5月,林拉高等級公路對貨運車輛開放試運行,貨車司機郭忠文說:“這是天大的好消息,以前單程就得6個(ge) 小時,現在3個(ge) 多小時就能到,行駛還更安全了!”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
2021年7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登上火車,透過車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歡騰,穿峽穀、過隧道、跨大橋。正如總書(shu) 記所言,建設川藏鐵路“對推動西部地區特別是川藏兩(liang) 省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火車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召集相關(guan) 同誌,繼續深入研究鐵路規劃問題。一節並不十分寬敞的火車車廂,此時成為(wei) 總書(shu) 記的“移動辦公室”。
由川藏線放眼廣袤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dong) 部、東(dong) 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li) 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要充分論證、科學規劃,鐵路建設要算大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重要指示為(wei) 西藏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2年年底,西藏全區公路總裏程僅(jin) 為(wei) 6.52萬(wan) 公裏,而今,西藏公路通車總裏程已達12.07萬(wan) 公裏。10年間,全國最後一個(ge) 未通公路的縣城墨脫縣、西藏最後一個(ge) 未通公路的鄉(xiang) 鎮甘登鄉(xiang) 都通了公路。特別是“十三五”以來,西藏創造了年均增長公路通車裏程8000多公裏的高原奇跡。
那曲至拉薩高速公路波瑪互通。圖片由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供
西藏鐵路發展也在這10年間加速奔跑,極大地促進了雪域高原與(yu) 其他省市各民族的交流與(yu) 融合。2014年,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段開通運營;2021年,拉林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西藏東(dong) 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曆史……目前,全區鐵路營業(ye) 裏程達到1357公裏。
2021年拉林鐵路開通運行,“複興(xing) 號”飛馳在雪域高原。敘馭堯攝
交通的完善,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辣椒是林芝市朗縣金東(dong) 鄉(xiang) 的產(chan) 業(ye) 支柱,不過,一開始種植時由於(yu) 部分家庭勞動力不足、生產(chan) 經驗缺乏等原因,導致減產(chan) 。金東(dong) 邊境派出所民警得知後,深入轄區幫扶,將辣椒生產(chan) 納入“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工作中,從(cong) 講解種植知識到跟蹤開展技術指導再到帶貨,漸漸地,金東(dong) 鄉(xiang) 的辣椒延伸產(chan) 品更多了,市場也擴大了。“有這麽(me) 好的交通線和警察的幫助、守護,現在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我們(men) 在這裏守邊戍邊更安心更踏實!”金東(dong) 鄉(xiang) 群眾(zhong) 說。
警民一家親(qin) ,守邊戍邊更安心。圖片由林芝邊境管理支隊提供
西藏農(nong) 村公路。圖片由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供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推進,10年來,西藏不斷完善村鎮基礎設施,特別是邊境小康村建設,農(nong) 村和邊境地區居民生活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強邊固邊能力大大提升。
日喀則拉孜縣熱雄村是一個(ge) 僅(jin) 有4戶37口人的小村莊,以牧業(ye) 為(wei) 主。在這裏,酥油是人們(men)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年近七旬的倉(cang) 啦老人,最大的心願是能用上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可以前這裏家家戶戶靠太陽能光伏電板供電,晚上隻能用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的電,別說是奶油分離機,連滿足基本的照明都有困難。2020年,這個(ge) 小村莊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大網電。“我們(men) 終於(yu) 可以24小時不間斷用電了。”回憶起通電那天的場景,倉(cang) 啦激動不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投資682.15億(yi) 元,先後建成了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聯網、阿裏聯網4條“電力天路”,以及新一輪農(nong) 網改造升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等係列工程,形成了以500千伏為(wei) 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極大緩解了長期以來製約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缺電矛盾,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和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截至2021年年底,西藏主電網已覆蓋全區7市(地)74個(ge) 縣(區)和主要鄉(xiang) 鎮,供電人口從(cong) 2012年年底的174.5萬(wan) 提升至345萬(wan) 。
聚力築牢民生改善之本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最近,那曲市聶榮縣色慶鄉(xiang) 牧民措美家裏迎來了一件喜事兒(er) ——政府免費給村裏安裝了新的取暖設備。“等到冬天,屋子裏會(hui) 更暖和。”措美笑著說。
今年,西藏在聶榮、改則、八宿、浪卡子、當雄等5縣803戶高海拔農(nong) 牧區推廣熱炕供暖試點工作。“這個(ge) 項目在不改變牧民群眾(zhong) 生活習(xi) 慣的情況下對室內(nei) 環境進行改善,爐子末端連接水箱,通過熱水循環實現整個(ge) 房間的供暖,用起來更方便,很受群眾(zhong) 歡迎。”色慶鄉(xiang) 鄉(xiang) 長阿旦說。
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幸福感倍增。而高質量的就業(ye) ,則更能提升群眾(zhong) 的獲得感。
拉薩堆龍德慶區的多吉次仁,畢業(ye) 後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依托當地優(you) 勢資源,開發無公害農(nong) 副產(chan) 品。“創業(ye) 也是就業(ye) ,敢創業(ye) 是因為(wei) 我們(men) 西藏的政策好。”多吉次仁說。如今,像他一樣的創業(ye) 者已經成為(wei) 反哺西藏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生力軍(jun) 。
10年來,西藏不斷築牢就業(ye) 這條民生底線。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西藏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達46.63萬(wan) 人,調查失業(ye) 率控製在5%以內(nei) ,始終保持全國最低。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累計502萬(wan) 餘(yu) 人,勞務收入累計285億(yi) 元,就業(ye) 局勢持續穩定。在此基礎上,圍繞高校畢業(ye) 生創新創業(ye) 的特色和優(you) 勢,培訓3.17萬(wan) 人,創業(ye) 成功7944人,創業(ye) 帶動就業(ye) 1.69萬(wan) 人,年培訓創業(ye) 學員從(cong) 2012年的300人增長到2021年的5300多人。“西藏創業(ye) 工作從(cong) 單一的創業(ye) 培訓向創業(ye) 後續服務、創業(ye) 載體(ti) 支撐等立體(ti) 化全方位‘一條龍’服務邁進。”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達娃次仁介紹。
西藏組織開展高校畢業(ye) 生專(zhuan) 場招聘。人民網 李海霞攝
不僅(jin) 要保就業(ye) ,還要助安居。10年來,西藏推進棚戶區改造,周轉房、廉租房建設,租賃補貼等一係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到2021年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達45.62平方米,農(nong) 牧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達40.63平方米,較2012年年底人均分別增加9.48平方米和11.05平方米。得益於(yu) 住房供應體(ti) 係的改善、住房保障力度的加大,群眾(zhong) 安全感不斷提升。
西藏拉薩東(dong) 郊,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人民網 李海霞攝
西藏林芝群眾(zhong) 生活在田園圖畫裏。人民網 李海霞攝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近年來,西藏不斷提升醫療水平,改善就醫環境,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經過不懈努力,城鄉(xiang) 衛生健康服務網絡全麵建成,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藏醫藥事業(ye) 蓬勃發展,深化醫藥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向好,全區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2.19。全區醫療機構總數達到1650個(ge) 、床位19650張、衛生技術人員25392人,分別比2012年增長17.16%、93.90%和124.45%,智慧醫療穩步推進,讓“大病不出西藏”成為(wei) 現實。
“機器人”為(wei) 患者進行遠程診療。貢嘎旺姆攝
合力唱響民族團結之歌
西藏社會(hui) 、經濟等各項事業(ye) 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
經過幾年努力,來自貴州的養(yang) 蜂人張亮富在山南市建起了一座蜜蜂文化主題生態體(ti) 驗園,為(wei) 當地百姓帶來了“甜蜜”。今年,他與(yu) 當地7個(ge) 縣開展蜜蜂養(yang) 殖合作,投放蜜蜂2100餘(yu) 箱,建成64個(ge) 養(yang) 蜂點,預計年產(chan) 值3200萬(wan) 元。“老百姓在家就可以完成蜜蜂養(yang) 殖,更能安心守護家園。”張亮富說。
在西藏的這些年,張亮富與(yu) 當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平時蜂園有需要幫忙的,大家都會(hui) 來搭把手,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我要在這裏紮根,為(wei) 當地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張亮富說。
在張亮富的幫助下,山南市錯那縣發展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張慧龍攝
土族姑娘陳雪蓮是青海人,她在位於(yu) 拉薩納金路上的謙和公寓住了5年多。遠離家鄉(xiang) 的日子裏,鄰居們(men) 讓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雖然我們(men) 來自天南地北,但現在是一家人。有時候出去上班,遇上下雨天,鄰居會(hui) 幫忙收被子收衣服。”陳雪蓮說。
83歲的次吉,由於(yu) 孩子在鄰縣上班,一個(ge) 人生活有諸多不便。陳雪蓮聽說這事兒(er) 後,家裏就添了副碗筷。老人有腿疾,她便送膏藥、帶著老人曬太陽。“老人經常給我的孩子塞一些零食,人特別好。”
駱世強是該公寓老板,聊起公寓裏發生的暖心故事,他說:“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講不完。我們(men) 這兒(er) 住著100多戶人家,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平時相處都非常和睦。”
在西藏,民族團結的故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其中,援藏幹部人才更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加大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援藏力度,發展了一批群眾(zhong) 看得見、摸得著的富民產(chan) 業(ye) ,真正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7000名援藏幹部人才從(cong) 全國各地而來,在雪域大地上唱響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讚歌。
通過“雲(yun) 教室”,陝西、西藏阿裏同上民族團結教育課。人民網 李海霞攝
自2015年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實施以來,全國17個(ge) 支援省市選派2076名教育人才以“以省包校”的形式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學,輻射帶動西藏基礎教育質量整體(ti) 提升。援藏團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西藏122所學校與(yu) 支援省市134所學校結對,廣泛開展援受兩(liang) 地學生“手拉手”等活動,促進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立足實際,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引導全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站在新征程上,西藏將匯聚起360餘(yu) 萬(wan) 高原兒(er) 女的澎湃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