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迷彩綠”情係“高原紅”

——全軍衛生係統對口幫扶西藏成果綜述

發布時間: 2022-08-25 11:13:00 來源: 解放軍報

  2020年8月,習(xi) 主席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各有關(guan) 方麵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投入資金之巨、參與(yu) 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援藏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有力促進西藏和四川、雲(yun) 南、甘肅、青海涉藏州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日前召開的第三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hui) 議,對做好新時代新階段援藏工作提出新要求。

  目前,西藏已實現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常見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療,全區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2015年的68.2歲提高至72.19歲。這些成績得益於(yu) 國家多部門、多省市持續對口幫扶西藏醫療事業(ye) 建設,也凝聚著全軍(jun) 衛生係統多年持續不斷對西藏的無私支援。

  去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軍(jun) 隊有關(guan) 單位印發“十四五”期間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工作方案,明確軍(jun) 隊醫院對口幫扶20所西藏縣級醫院。一批批援藏醫療隊官兵將繼續“缺氧不缺精神”,用“迷彩綠”情係“高原紅”。

  急救課開到村民家

  “組團式”幫扶填補技術空白

  “丁零零——”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西藏班戈縣人民醫院接到電話,一名藏族村民突發急症。

  聞訊,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援藏醫療隊隊長金峰,立即叫上自己幫帶的兩(liang) 名當地醫生驅車趕到村莊。金峰一邊對村民進行簡單的應急處理,一邊安排送醫,還向幫帶醫生手把手現場傳(chuan) 授急救技能,在村民家中上了一堂生動的急救課。

  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班戈縣地處藏北高原,縣人民醫院僅(jin) 設有6個(ge) 臨(lin) 床科室和3個(ge) 醫技科室。第900醫院對口幫扶該縣醫院後,專(zhuan) 門遴選當地急需的消化內(nei) 科、普通外科、口腔科等相關(guan) 科室專(zhuan) 家骨幹組成援藏醫療隊,跨越4000餘(yu) 公裏,開展為(wei) 期半年的“組團式”醫療幫扶。

  “‘組團式’幫扶的優(you) 勢在於(yu) 集中力量,打造學科建設的‘快車道’。”金峰介紹,經過實地調研,醫療隊與(yu) 班戈縣人民醫院共同籌建消化內(nei) 鏡中心和口腔疾病診療中心,將其打造成班戈縣及周邊縣域的區域醫療中心。

  “以前醫療援藏比較分散,在人才培養(yang) 和學科建設方麵難以形成合力。”中央軍(jun) 委後勤保障部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組團式”援藏通過周期性的不間斷援助,保證人才培養(yang) 和學科建設接續發展,提高了當地醫療隊伍素質和科研能力。

  “組團式”幫扶是軍(jun) 隊對口幫扶地方醫院的創新之舉(ju) 和重要方式。軍(jun) 隊醫院向縣醫院派駐由管理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等多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隊,進行每批不少於(yu) 6個(ge) 月時間的駐點幫扶。除開展日常診療服務外,援藏醫療隊還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填補了當地醫療領域的許多空白。

  從(cong) 高原手術台到春晚舞台,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肝膽外科二中心移植外科副主任朱震宇的故事家喻戶曉。完成海拔3800米以上高原首例包蟲病根治性手術、首創整體(ti) 剝除技術、開展包蟲病診療技術培訓……這些成果的背後,是“組團式”幫扶模式的日漸成熟完善。

  2020年夏天,朱震宇第16次踏上前往青藏高原的路。這次他有一項更重要任務——給丁青縣帶去一支醫療教學團隊。內(nei) 科、外科、超聲、影像、護理……9名來自不同科室的醫護人員組成的教學團隊在丁青縣人民醫院駐點3個(ge) 月,手把手為(wei) 當地醫生傳(chuan) 授經驗技術。“過去我們(men) 做手術沒有超聲刀、電刀、血管線,這些都是援藏團隊陸續帶來的。”縣醫院外科主任四郎巴宗切身感受到這幾年醫院的變化,“他們(men) 帶給我們(men) 最先進的外科思維,防治和手術水平大大提高,現在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在我們(men) 醫院接受治療。”

  國際先進醫療技術走上阿裏高原

  足不出縣享受優(you) 質醫療

  “別急,別急,慢慢說……”在江蘇省無錫市,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餘(yu) 峰等多名專(zhuan) 家,正在與(yu) 千裏之外的西藏米林縣人民醫院院長旺堆通過遠程視頻係統,為(wei) 66歲的患者卓嘎開展會(hui) 診。

  由於(yu) 卓嘎病情特殊,縣醫院醫生一時束手無策。他們(men) 想到了曾在這裏駐點幫扶的援藏軍(jun) 醫。

  “手術範圍大,難度不小”“可先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待身體(ti) 恢複恢複再手術”……遠程會(hui) 診中,專(zhuan) 家們(men) 從(cong) 各自專(zhuan) 業(ye) 角度對患者病情進行詳細分析,討論製訂出一套科學合理的個(ge) 性化診治方案。

  如今,在西藏,像卓嘎這樣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zhuan) 家診療的患者越來越多。

  “遠程醫療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看‘專(zhuan) 家號’,享受到大醫院專(zhuan) 家的優(you) 質醫療服務。”在全軍(jun) 衛生係統對口幫扶西藏醫療建設中,中央軍(jun) 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要求各級幫扶醫院發揮“互聯網+”和遠程醫療的積極作用。在對口幫扶縣遠程醫療全覆蓋的基礎上,他們(men) 進一步豐(feng) 富服務內(nei) 容,通過遠程診斷、遠程會(hui) 診、遠程查房、遠程監護、遠程教學等多種形式,推動醫療服務與(yu) 教育培訓相結合,充分發揮遠程醫療服務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和便民惠民的作用。

  去年11月,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5G遠程超聲機器人放置在展台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吸引大批參觀群眾(zhong) 駐足。工作人員在患者的患處塗上耦合劑,遠端的醫生拿起超聲探頭進行操作,患者端的機器人能精準重複醫生手法,超聲影像也實時呈現在醫生麵前的屏幕上。

  如今,這項國際先進的遠程超聲診療技術已經走上阿裏高原。2021年12月,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診斷科運用5G遠程超聲技術為(wei) 當地女性開展首次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患者端有兩(liang) 個(ge) 機器臂安裝在移動車上,移動車走到哪兒(er) ,5G遠程超聲檢查就跟到哪兒(er) 。”超聲診斷科主任呂發勤介紹,目前他們(men) 已經實現5G遠程超聲診斷常態化,能夠24小時為(wei) 西藏那曲市的軍(jun) 民進行遠程超聲檢查。

  藏族醫生結對北京“師傅”

  帶教幫扶提升“造血”能力

  “團隊帶團隊、專(zhuan) 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集中進藏開展全方位幫扶,助力補齊當地醫療短板。

  在空軍(jun) 特色醫學中心援藏醫療隊的幫扶下,昌都市左貢縣人民醫院告別了曾經長期沒有急診科的曆史。建立急診科時,藏族醫生旦真公布第一個(ge) 報名,醫療隊隊員、急診科醫生劉磊成為(wei) 旦真公布的“師傅”。

  “師帶徒”是醫療隊帶教當地醫護人才的新方法,雙方通過雙向互選簽約,共同製訂帶教與(yu) 學習(xi) 目標。

  “老師手把手帶教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操作,督促我們(men) 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有老師指導,我覺得自己進步特別大。”旦真公布高興(xing) 地說。建科僅(jin) 半年,該縣醫院急診科已搶救上百名患者的生命,成功率達100%。

  通過一對一的“師帶徒”、遠程網絡帶教和外派進修,空軍(jun) 特色醫學中心為(wei) 當地醫院培養(yang) 出40多名醫護骨幹,幫建起眼科、皮膚科、兒(er) 科等急需專(zhuan) 科10個(ge) ,開展新型診療技術50餘(yu) 項。

  “健康幫扶要‘輸血’,更要‘造血’。醫療衛生事業(ye) 的可持續發展,關(guan) 鍵還是激發內(nei) 生動力。”在醫療援藏中,醫療隊將醫療幫扶作為(wei) 係統工程、長期工程,統籌推進建科室和育人才工作。

  “感謝人民軍(jun) 醫,感謝所有醫生!”伴隨著新生兒(er) 一聲清亮的啼哭,產(chan) 婦激動地說。等候在門外的家屬也激動萬(wan) 分,拉著聯勤保障部隊第988醫院婦產(chan) 科主任馮(feng) 惠芳的手連聲道謝,並獻上潔白的哈達。

  這是山南市錯那縣人民醫院在第988醫院幫扶下,開展的第一台剖宮產(chan) 手術。對口支援西藏20餘(yu) 年間,醫療隊隊員們(men) 創下一個(ge) 個(ge) “第一”,為(wei) 當地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留得住”的醫療隊。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