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為(wei) 王衛玲進行水質檢驗工作。朱永龍 攝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拉薩基礎設施段房建綜合維護車間持有鍋爐、化驗雙操作證的鍋爐工王衛玲正在忙著抽取水樣、水質化驗、水箱加藥……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王衛玲的輪休計劃,得知同事們(men) 不能按時返崗,49歲的她原本在十月份就要退休,如今在鍋爐房和車間核酸檢測點依然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
圖為(wei) 王衛玲認真檢查鍋爐設備。朱永龍 攝
王衛玲所在的鍋爐工區是負責給拉薩火車站、拉薩乘務員公寓等多家單位24小時不間斷供應熱水,為(wei) 拉薩鐵路站區各單位築起了一道生產(chan) 生活用水的堅實屏障。
自拉薩發生本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拉薩房建綜合維護車間大院成了臨(lin) 時核酸檢測點,承擔起站區信號、通信、公寓、鐵服等七個(ge) 車間510餘(yu) 人的核酸檢測工作,王衛玲主動請纓,成為(wei) 車間誌願者,是綻放在“天路”的最美“格桑花”。
“王師傅,今天微信步數又2萬(wan) 多,要注意身體(ti) 。”車間主任朱永龍對正在維持做核酸隊伍的王衛玲叮囑道。“眼看我就要退休了,在退休前能為(wei) 鐵路再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也算是給我的職業(ye) 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王衛玲笑著說。
9月3日清晨,王衛玲一如既往身穿作業(ye) 服,手持檢修工具,爬上爬下穿梭在鍋爐房的各個(ge) 角落,每一趟管路、每一台設備……每一處都要認真仔細地檢查一遍,特別是要通過遠程監控對1288組陣列太陽能集熱係統逐一進行視頻巡檢。
對於(yu) 在鍋爐工崗位上奮鬥了29年的王衛玲而言,對太陽能水箱水位、溫度、換熱率、太陽能循環泵、用戶送水泵的運行狀態的巡查,以及對鈉離子交換器監測等工作早已熟透於(yu) 心。
圖為(wei) 王衛玲(右)幫助做核酸的人員進行個(ge) 人信息登記。朱永龍 攝
傍晚,王衛玲化身“大白”,無論是綿綿細雨天還是炎炎烈日下,總會(hui) 在車間門口認真對核酸檢測人員和車輛出入逐一進行登記、體(ti) 溫檢測、健康碼查驗工作,並引導站區各車間職工、勞務工按照“測溫-掃碼-登記”程序,在保持兩(liang) 米間距的前提下,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對於(yu) 不會(hui) 使用手機的勞務工耐心代辦,讓核酸檢測工作一下子有了“熱”度。
“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為(wei) 西藏疫情防控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爭(zheng) 取西藏疫情早日結束,西藏加油!”結束一天的工作後,王衛玲說出了自己的退休願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