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黨的二十大代表亞夏:我為祖國守邊疆

發布時間:2022-10-05 10:06:00來源: 西藏日報

  “她是我們(men) 的致富帶頭人,也是我們(men) 村婦女的帶頭人。”

  “她熱心幫助村民,給村裏做了很多好事。”

  “巡邊路上,她是我們(men) 的向導。”

  ……

  在西藏林芝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南伊村,提起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南伊村黨(dang) 支部紀檢委員、婦聯主席亞(ya) 夏,村民們(men) 無不點頭稱讚。多年來,亞(ya) 夏始終紮根祖國邊陲一線,堅守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光榮使命,帶領珞巴人民興(xing) 邊致富、守家衛國,用實際行動映照“我為(wei) 祖國守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的初心,譜寫(xie) 出平凡而偉(wei) 大的新時代珞巴讚歌。

  傳(chuan) 遞黨(dang) 的好聲音的宣講員

  上世紀50年代,珞巴人民在山間峽穀、深山老林過著刀耕火種、食不果腹的生活。在黨(dang) 和國家的關(guan) 懷下,1965年,散居的珞巴人民從(cong) 山上集中搬遷到山下;1978年,村子完成第一次整村改造,年輕秀麗(li) 的南伊村逐漸開始具備一個(ge) 村莊應有的各項基礎設施。

  “我要盡自己所能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出一份力,讓大家生活得更好。”1983年出生的亞(ya) 夏,於(yu) 2009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2021年2月成功當選為(wei) 南伊村黨(dang) 支部紀檢委員、婦聯主席。

  南伊村共生活著珞巴族、藏族、門巴族、漢族、回族5個(ge) 民族。作為(wei) 少數民族婦女幹部,亞(ya) 夏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自己的行為(wei) 準則,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講60餘(yu) 場次。同時,她還積極帶領黨(dang) 員們(men) 宣講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支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和卓嘎、央宗姐妹守土固邊的先進事跡等,把黨(dang) 的聲音傳(chuan) 達給每一個(ge) 村民。

  為(wei) 了讓村民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亞(ya) 夏還發揮自身優(you) 勢,在村子裏開辦“家庭補習(xi) 班”。起初,大家很不理解,覺得學習(xi) 這些沒什麽(me) 用,來參加學習(xi) 的隻有村幹部和幾名村民。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積極做思想工作,讓黨(dang) 員帶頭先學,再動員群眾(zhong) 陸續參與(yu) 。經過不懈努力,村裏學習(x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熱情逐漸高漲,現在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100%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黨(dang) 員群眾(zhong) 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占75%。“如今,村民們(men) 看新聞什麽(me) 的,再也不用找人翻譯了,自己就能看懂。”亞(ya) 夏高興(xing) 地說。

  帶領村民增收的巾幗致富能手

  在村裏,性格開朗的亞(ya) 夏總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熱心幫助村民做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因此,大家都親(qin) 切地稱呼她“亞(ya) 夏大姐”。

  2009年,南伊村附近的南伊溝景區正式開放。借著這股“東(dong) 風”,亞(ya) 夏主動出招,發揮自身普通話好的優(you) 勢,與(yu) 村裏的婦女們(men) 一起在景區設立了4個(ge) 民族特色旅遊商品售賣攤位,如今平均每年增收超過10萬(wan) 元。她還不斷深化“巾幗建功”活動,切實維護全村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在推動婦女工作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

  亞(ya) 夏說:“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我們(men) 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摒棄“等靠要”思想、徹底擺脫貧困,她積極探索“旅遊+基地”生產(chan) 經營模式,邀請嘎瑪農(nong) 場林芝香草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南伊村開展草莓種植技術指導,帶領全村婦女種植溫室草莓。

  現在,南伊村溫室大棚內(nei) 已種植草莓4000株,每年為(wei) 每戶增收2000餘(yu) 元。在她的帶領下,去年村裏新建的49座靈芝菌大棚也喜獲豐(feng) 收,產(chan) 量14200斤,收益56.8萬(wan) 元,戶均增收9400元。

  截至2021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680餘(yu) 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8萬(wan) 元。“這幾年,珞巴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喜人的成就,得益於(yu) 黨(dang) 中央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關(guan) 懷。”亞(ya) 夏高興(xing) 地說。

  紮根祖國邊陲的“格桑花”

  “我們(men) 的職責就是守土固邊、保護生態,把自己的房屋、牛羊當成坐標,守好腳下這片國土。” 眼下,亞(ya) 夏思考最多的是肩上強邊固邊的責任,“邊境無小事,件件是大事!”

  亞(ya) 夏在巡邊放牧路上義(yi) 務堅守了25年,小時候沒路,跟著村裏的老人開出一條路;長大了,挖蟲草的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巡邏路,遇上暴雪,就尋宿山洞,墊著枯草避寒;繞不過激流,就在身上綁一圈塑料水瓶強渡……每爬上一座山頭,她都用鵝卵石拚出醒目的“中國”二字。

  如今,在亞(ya) 夏的帶領下,村裏越來越多的黨(dang) 員群眾(zhong) 參與(yu) 到守邊固邊中,頂風雨、越雪山、涉激流,用腳步丈量國土,以實際行動守護國土。隨著守邊隊伍不斷壯大,村黨(dang) 支部還開展了支部黨(dang) 課、國防教育、“三進牧屋”活動,加強守邊黨(dang) 員群眾(zhong) 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巡邏放哨技能,並組織群眾(zhong) 定期開展“升國旗、唱國歌”活動,讓愛國愛黨(dang) 的聲音在邊境回響。現在的珞巴群眾(zhong) ,人人都把自己當作神聖國土的守護者,自發承擔起巡山守邊的責任。

  以亞(ya) 夏為(wei) 代表的珞巴族人民,像一朵朵格桑花堅韌不拔地紮根祖國西南邊陲,築起了邊境線上的“移動界碑”,讓黨(dang) 旗始終在邊境一線高高飄揚。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