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喜迎二十大丨西藏:傾力描繪高質量發展多彩畫卷

發布時間: 2022-10-06 08:52:00 來源: 新華網

  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西藏:傾(qing) 力描繪高質量發展多彩畫卷

  林芝市生態優(you) 美、風景旖旎,素享“西藏江南”美譽。由市中心出發,驅車沿318國道往東(dong) 南方向行駛十幾分鍾,就來到了嘎拉村,西藏“桃花第一村”。


這是林芝市嘎拉村景色(2022年5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村口路邊牆壁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紅色大字十分醒目。再往裏走,道路平坦整潔,四處花紅葉綠。藍天白雲(yun) 下,一棟棟藏式民居掩映於(yu) 蒼翠群山間,漫山遍野的野生桃林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men) 村周邊野生桃林有幾百畝(mu) ,樹齡最長的有600多年。每年三四月間桃花一開,景色‘呀咕嘟’(藏語,意思是很好)。”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說,早年間,盛開的美麗(li) 桃花沒能給當地人帶來紅火的日子。當時,村民們(men) 砍倒桃林當柴火燒,美好生態和致富前景都成了灶膛裏的灰燼。


遊客在林芝市嘎拉村觀賞盛開的桃花(2021年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2021年7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為(wei) 當地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換了發展思路的嘎拉村,已經換了模樣。一年一度的“桃花節”讓村子聲名遠播,天南海北的遊客紛紛慕名前來。


這是在林芝市嘎拉村拍攝的春日景色(2022年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潁 攝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桃花節’的時候,村口還是停滿了各種旅遊車輛,遊客爭(zheng) 相在桃林中拍照,到村裏購物吃飯,整個(ge) 村子到處是歡聲笑語。”嘎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說,“今年‘桃花節’期間,嘎拉村累計接待遊客3萬(wan) 多人,實現旅遊收入100餘(yu) 萬(wan) 元,村民戶均可分紅3萬(wan) 餘(yu) 元。”

  秋冬季是村子的旅遊淡季,村民次央卻正為(wei) 準備自家民宿開張忙活得熱火朝天。“來村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得抓緊時間把自家民宿辦起來。”次央樂(le) 嗬嗬地說,她給自家的16個(ge) 房間都配備了熱水器、電視等設備,就等明年“桃花節”開門迎客。“我相信,明年的遊客肯定會(hui) 更多。”


林芝市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左一)一家在家門口合影(2022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沿著青石板路走不多遠,就是位於(yu) 村莊中心的團結廣場,一座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引人駐足。

  這座今年三月新建成的展覽館以“團結頌”為(wei) 主題,館內(nei) 展出的老照片、舊報紙、老物件、電子立體(ti) 沙盤等,無不在向觀眾(zhong) 生動講述著嘎拉村變美變富的曆程。

  展櫃中的一隻大螺號十分醒目。講解員林芝市巴宜區委組織部幹部黃海芬介紹說,這隻大螺號曾是村裏唯一的公共通訊工具,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村裏召集幹部、通知群眾(zhong) 還隻能靠它。如今村裏有了“綠色銀行”、旅遊分紅等項目,收入增長渠道多、居住環境改善大,也早就用上了各種現代化通訊工具。


這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拍攝的藏羚羊(2022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大家看看館裏的老物件,撫今追昔,心裏更清楚跟著黨(dang) 走幸福長的道理,未來的幹勁就更足了。”黃海芬說。


這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藏羚羊(2022年7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走到村外,東(dong) 邊不遠處的一片田地旁,幾位村民正在俯身施肥。地裏是剛剛種下的觀賞用油菜花,不少幼苗已經開始冒出新芽。

  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保員用望遠鏡觀察野生動物(2018年8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men) 一定牢記習(xi) 總書(shu) 記囑托,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生態財富,擦亮桃花旅遊這塊‘金字招牌’,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嘎拉村開得更加絢爛。”邊巴躊躇滿誌。

  從(cong) 藏南穀地到千裏之外的藏北草原,雪域高原正繪就一幅多彩的生態畫卷,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隨處可見。

  這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彩虹之下的藏野驢(2021年9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廣袤的羌塘草原上,一群藏羚羊時而在草地上漫步吃草,時而排隊前行,不久後它們(men) 終於(yu) 翻過山脊線,消失在視野當中。

  “前麵又有一群藏羚羊!不要驚嚇到它們(men)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布管理站野保員次仁旦增和同伴正騎著摩托車巡查,他們(men) 停下車,迅速記錄下羊群出現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這是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公路兩(liang) 旁的綠色長廊(2021年7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能看到藏羚羊家族不斷擴大,看到藏野驢群撒歡奔跑,就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們(men) 會(hui) 全力守護好這一方淨土,保護好祖國的雪域高原。”次仁旦增說。

  西藏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生態優(you) 先、保護第一,當地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建設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ge) ,自然保護區麵積達41.22萬(wan) 平方公裏。當前,西藏正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大力推進文化旅遊、清潔能源、綠色工業(ye) 、現代服務、高原生物、邊貿物流、高新數字七大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